湖南岳阳台湾农民创业园 黄秀农耕文化园:一个富有特色的“家”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从G240岳阳茶乡特色小镇黄沙街镇段转到支路上,一条干净的柏油路通往一处青山绿水环绕的农庄。优良的生态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多元的乡村体验,处处展现着园区的魅力。

  这就是位于岳阳县黄沙街镇黄秀村的黄秀农耕文化园,一个集观光农业、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新型农业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农耕文化园。2014年启动建设,2017年3月对外营业,当年游客接待量就达到28万人次,2018年、2019年游客接待量连续突破40万人次,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湖南省五星级农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

  建设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之家

  斗笠、蓑衣、镰刀,锄头、石碾、油灯……这些传统的农耕用具,展示了洞庭湖区农耕文明的历史,诠释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建园之初,创始人黄建文租用附近农民2000余亩土地,计划投资2亿元,定位为展现洞庭湖地区的农耕文明文化、农业观光体验、研学拓展提升等特色。

  6年的建设,园区成为新农村体验休闲游乐的乐土。这里,游客除了可以看到传统的农业用具外,还可以重温传统的农村习俗。田间插秧,浅水捕鱼、菜园果园采摘,编制草鞋草帽等,其乐无穷;这里,亲子体验水上乐园、烧烤、沙滩,还有热情似火的玫瑰园,清新典雅的栀子花园等,美不胜收;这里,每年有大批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军事夏令营、户外拓展、生态采摘等,充满了生活乐趣……

  如今,园区已初具规模。2018年,总规划4000平方米的民俗馆、黄秀馆、农耕文化陈列馆等项目建成。目前,园区完善观光农业景点9处,休闲小吊楼、仿古亭、文化长廊等旅游建筑7处,餐饮会务接待中心、夏令营中心等功能性综合建筑4栋,总建筑面积达到13500平方米。今年,园区成为当地共建共享项目,纳入岳阳县民俗民居综合旅游小镇计划,该计划将黄秀农耕文化园、台湾农民创业园、黄沙街茶场、三和村、黄沙街集镇整合成“五点一线”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

  建设有品位的湘台经贸交流之家

  深秋时节,3台旅游大巴停在园区,一队队台胞从车上鱼贯而下,饶有兴致地在园内参观。2019年,新天地农业有限公司就共同开发特色农业项目与台湾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作为重点打造的统战部门同心实践基地、岳阳县对台交流合作基地,近年来,农耕文化园围绕台湾特色,深度参与岳台交流活动、专家论坛、农业技术培训会、院校研学交流会等,接待国民党抗战将领后裔、湘籍台胞台商等,年接待台胞台商近400人。

  在台创园的支持下,文化园引进台湾特色种养殖、特色餐饮、观光主题,打造台湾特色品牌。文化园引进台企新天地公司入股,推进精细化、差异化发展方式,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提升农庄休闲旅游的品质与品牌力。2019年开始,园区申报“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引进“空中田园”与“太空种子”等现代农业项目,并就共同开发特色农业与台湾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被台创园认定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建设美丽乡村的互助之家

  实践源于理想。黄建文是一个致力于乡村发展、乡亲致富的企业家。2014年,他画下黄秀农耕文化园的规划图,探索用休闲农庄的发展带动家乡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销售、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契合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践证明,他推进互助共赢的模式,获得了多赢的发展局面。

  文化园推进农企联姻,将农村各种资源整合经营。农民把土地租给园区,园区发展的分项目可以以合作形式提供给农民,让农民既能在家里创业,也能进园当“农民工人”。园区以打造绿色、安全的农业体验基地为切入点,主导成立农民合作社,建立放心食品基地,创立农业品牌,让游客尝到最原生态的生态美食、享受最传统的农耕体验,带动近50余户当地农民创业增收。

  文化园以政企合作方式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在政府的支持下,高标准改造乡村入园道路、路灯照明设施,维修周边沟渠,清淤塘坝,整治农田基本设施,栽植景观树、行道树,提升了美丽乡村的颜值。同时,开展消费扶贫,与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特别注重贫困户的帮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土产品,并形成了一条产购销产业链。目前,园区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90余个,其中残疾人3个、贫困群众就业15个。

  文化园注重引进外来资金参与项目合作和园区建设,也为专业技术人才进驻乡村打通道路。2014年以来,吸引农庄经营、农业管理、种养殖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余名,专家们为农业大户提供培训11次,培训人数达200余人,推动了农业技术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在黄秀农耕文化园,黄建文有着更为清晰的定位,那就是要为打造“中国农庄”的新模式而努力。他要打造一个开放的“家”,即一个创业致富的企业之家、一个居民休闲的静养之家、一个品味耕作的农民之家、一个传递爱心的善良之家、一个有着思想高地的文化之家……通过“家”的“旅游+”带动效应,带动就业,带动脱贫,带动增收、带动建设,探索一条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中国农庄”带动乡村发展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