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乡村发展耕耘奖说明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中国乡村发展耕耘奖”是由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创设的以引领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为责任的社会公益年度奖项。该奖依托全球乡村产业生态大会平台,在每年大会筹备、召开期间,集中遴选表彰“一批服务农民、扎根乡村、奉献农业的个人;一批深耕乡村产业、勇挑社会责任、引领未来发展的企业;一批突破传统发展思维、创新发展路径、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区域政府”等,以此更好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新时代乡村发展杰出人物

  以专业素养、社会情怀、崇高品格、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影响乡村发展的代表人物,根据人物的职业属性和社会职能分为乡研奖、乡学奖、乡丁奖、乡孺奖、乡根奖。

  乡研奖:用科技力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改变乡村面貌,在农业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

  乡学奖:用理论和实践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入研究并能发挥自身影响力亲自躬行的学者代表。

  乡丁奖:以服务三农,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使命,通过市场化机制、公益化事业实干兴邦,笃定前行的企业家代表。

  乡孺奖:长期投身于乡村基层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俯身甘为孺子牛,扎扎实实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基层代表。

  乡根奖:在平凡岗位耕耘出非凡事迹,勤恳执着、乐于奉献,以坚持和平凡谱写伟大事迹的乡村振兴实践者。

  二、引领乡村产业卓越企业

  专注于农业食品行业,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实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的涉农企业。根据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分为乡责奖、乡融奖、乡创奖。

  乡责奖:支撑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勇担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在助力产业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

  乡融奖:扎根三农沃土,践行产业兴农,以实际行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头部企业。

  乡创奖:专注于涉农行业细分领域、积极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

  三、创新乡村振兴实践典范

  乡杰奖: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城乡融合、产城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以高水平规划政策引领统筹、以高质量企业发展主体支撑、以高效率体制机制创新保障,能够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推动农创、科创、文创持续发展,探索实践出具备示范推广作用的区域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典范。

  现代特色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各地的当地实际发展特色农业,把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就业效果明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大力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疫病防治、金融保险、产品分级、储存运销等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为农户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生活性服务业:适应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大力发展农村的养老托幼产业、物品维修产业、批发零售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医疗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态。

  乡村传统特色产业:重视农耕文化挖掘,大力支撑和积极发展竹编、蜡染、剪纸、木雕、石刻、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业,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食品加工业,培育形成地方乡村土特产业集群,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农产品加工业:能够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链接工农、融合城乡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以及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的精深加工方面有显著成效,能够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经营链和价值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结合区域优势,克服遍地开花、盲目发展的同质化恶性竞争问题,打造具有清晰市场定位、明确客户群体、精妙创意产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创新体制机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乡村建筑业:能够妥善保护传统建筑风貌,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在解决乡村建筑业缺乏组织、标准和管理等问题上有突出贡献,制定适合农村特点的建筑业管理标准,加强农村建筑施工队资质管理,规范农村建筑市场,培育产业大军,树立建筑品牌。

  乡村环保产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能够在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资源处理上创新技术手段,完善资源化利用模式,形成具有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的发展路径。

  乡村文化产业:能够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培育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特别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支持农村文化产品创作,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绘画等形式传播正能量,丰富农民精神世界,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