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依托资源优势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湖北省依托水稻、水产两大资源优势,着力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水平,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量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有力地推进了转型升级、产业融合、提质增效。2019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690万亩,产优质稻谷379万吨、水产品82万吨。今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0万亩,总面积达到730万亩。

  据悉,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省委1号文件连续多年进行部署安排,省政府印发《全省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 “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7.8亿元,支持良种选育、技术推广、品牌创建和精深加工。全省超过30个县(市、区)政府成立稻渔综合种养领导小组,按每亩100元〜500元进行“以奖代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保证产业规范发展,湖北省发布《全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 63个市(县)划为“适宜区”,打造以江汉平原地区为中心的“一区三带”格局,坚决杜绝“一哄而上”。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稻田综合种养 实现稻渔双赢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沟坑占比不超过稻田面积10%”,坚决纠正稻田“非粮化”、“纯渔化”倾向。在标准方面,当地突出“一控二减三基本”,出台标准化操作规程,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摸索出“双水双绿”“一季稻三季虾”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被中国渔业协会作为团体标准发布,《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此外,湖北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一是育体系。着力培育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小龙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强镇。二是优模式。在做大做强“虾稻共作”产业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稻鳖、稻龟、稻鳅、稻鳝等新模式,养殖品种不断丰富。三是壮主体。现有稻渔种养专业合作社 2419 家、百亩以上种养大户 7900 个、千亩示范基地 200多个、万亩示范区 12 个,创建国家级示范区 10 个。四是强加工。打造潜江、洪湖两大小龙虾加工园区,建成甲壳素精深加工产业链,2019年全省小龙虾加工量达26.1万吨,加工产值219亿元。五是活流通。建设省级小龙虾交易市场,建立全国首家虾稻产业大数据中心,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六是唱品牌。打造“潜江龙虾”“监利小龙虾”“潜江虾乡稻”等精品名牌。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