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口镇坐落在白云山东麓,背倚梨兰山,面对长溪水,位于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年降雨量1700〜2050毫米,年均气温 17.9℃,年均日照时数1740小时,无霜期可达272天。境内常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在茶山拾级而上,沿阶尽是半人高的茶树,嫰梢上饱满的芽头,都是制作顶级工夫红茶的优质原料。一开春,这里褪去云雾间的缥缈,溢满尘世的烟火气,来来往往的茶农穿梭其间,熟练地将一筐筐刚采摘的鲜叶送往山下。这里已有上千年的种茶、制茶历史,从唐代的“比屋皆饮”到宋代“斗茶”习俗的盛行,直至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的“坦洋工夫”红茶脱颖而出,当地茶文化源远流长。
健全领导机构,规范项目建设
社口镇是中国“坦洋工夫”红茶的发祥地,村民世代以茶为生,茶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全镇共有茶园面积4.2万亩,户均6亩,涉茶人员2万多人;2015年全镇干茶产量3500多吨,产值2亿多元,素有“闽东茶叶之乡”的美誉。2018年8月,社口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茶业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及社口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的农业产业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社口镇党委、政府把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对应成立专门机构,落实工作人员队伍,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带领近2.8万社口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目标要求和社口茶镇的突出特点,发挥坦洋工夫品牌、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等优势,以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为依托,产学研联合打造全国一流茶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建设“茶科研文创、茶加工贸易、坦洋工夫文化产业”的三大茶产业园,加快社口镇茶产业在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方面实现突破,打造在国内外享有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强镇,力争到2020年全产业链覆盖超过60%。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社口镇刻不容缓地进行工作安排。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强镇工作部署会,在市政府的指导下,制定了《建设“坦洋工夫”优质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方案》《休闲茶庄园建设方案》,并要求各经营主体、企业按照要求制定具体细化方案实施建设,同时市政府还要求主管局、财政局等部门对示范建设补助项目进行监管、绩效评估,要求各项目单位对建设规范、资金使用、内业档案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由于原先报送的材料绩效目标不够细化、明确,社口镇在2018年12月21日召开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培训会暨茶叶产业发展研讨会,对社口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和茶叶发展做了专项部署,并对强镇项目绩效目标做了调整和细化修改。
主抓示范建设,带动融合发展
社口镇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带动茶业产业长期、深化、融合式发展。2018年主要以示范建设为主,按照“一谷两溪三园四区”的规划布局。集中补助301省道、x952县道周边连片的规模企业,将吉洋、社口、坦洋连线的千亩茶园,改造为坦洋工夫城、茗科茶业、俞思西茶业、林芝茶业四大坦洋工夫优质原材料基地,采取企业与合作社共建模式,各区域以体闲茶庄园或新型茶业生产经营主体为核心,带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相关的茶产业链延伸完善,区域茶产业体系初步显现。
一二三产业融合呈现良好态势:第一产业,建设优质原材料基地,采取企业与合作社共建模式,对原有茶山进行改造,采用机械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实施无公害管理。“坦洋工夫”优质原料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至2018年底,茗科茶业210亩、坦洋村470亩、农垦集团1070亩、林芝有缘茶业200亩茶山已按照《建设“坦洋工夫”优质原料生产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改造,采用机械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实施无公害管理,这在2019年的茶叶生产中显见效益,带动周边茶园联动发展。
第二产业,新建具有茶叶精深加工及综合生产能力的新型茶业生产主体。以茗科、林芝、俞思西企业为代表的新(改)建茶叶精深加工厂将相继投产,极大促进茶叶精深加工生产能力,目前,茗科公司已经以近千万元收购社口镇传统茶叶加工企业福特茶业有限公司,强强联合之后,将原福特茶厂生产线进行改造,新增年产900吨茶叶的生产线一条。林芝企业新建高标准茶叶加工厂一座,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新增茶叶生产线一条,目前已封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俞思西企业建设新型茶叶观光工作一座,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第三产业,着重生态观光、休闲茶庄园等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社口嘉地,钟灵毓秀,溪涧穿村,山峦绕舍。特色风情畲寨、千亩生态观光茶园以及赤岩山、仙洞顶、天乾丘、猴头山、天狮洞等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坐落于社口镇北部的茶叶研究所,是全国最早的茶叶研究机构之一。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社口创建了全省第一所茶叶科研机构,现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这是全国唯一拥有多名国家茶叶体系岗位专家的省一级茶叶研究机构。研究所内征集、保存了国内外450个茶树品种、2950个种质,堪称“茶旅大观园”。近年来,社口镇着力推动茶业与旅游业“联姻”,在现有78家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省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3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泰春茶业、林芝茶业、茗科生态农业等一批集茶叶种植基地、茶叶精深加工、茶叶销售、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现代新型茶业主体——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融合发展、互惠共赢。在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中,该镇茶园建设积极链接其他业态模式,比如,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养生、茶园+文化节、茶园+茶艺体验、茶园+营地、茶园+茶叶推介……
把握文化特色,沁茶香创新收
从社口镇出发,傍山缘溪而行,跨龙凤桥、真武桥,就能到达桂香山下这个风光秀美的村庄——坦洋村。坦洋村群峰环抱,罗如屏列,位于社口镇西部,白云山东麓,全村面积6.75平方公里,其中茶园面积3200亩。清人郭苹野有《坦洋村记》云:“至坦洋,四山排闼,一水中流,鸡犬相闻,圜阓茂盛。产茶美且多,有武夷之风,外邦称为小武夷是也。”武夷有岩茶,坦洋则以出产工夫红茶为主。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种植及劳动力转移,年茶叶产量300多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多元。2019年1月,坦洋村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坦洋村沿桂花溪而建,主街道就有店铺60多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每到茶叶采收的季节这里便是商贾云集,好不热闹。
社口镇坦洋村发挥“坦洋工夫”发源地独特禀赋优势,“茶园+”让资源活起来,扩大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坦洋村党支部书记李钦经营怡品香茶叶企业,他开设了“坦洋工夫”红茶作坊,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红茶制作工艺。“以前,我们茶厂只有生产这个环节。村里发展旅游业以后,‘茶园+’让游客到了我们这里可参观、体验、游玩,促进了‘坦洋工夫’的销售。现在,茶厂产品销路不愁,一年能多赚近10万元。”李钦说,“下一步,我们还要把村集体的400亩茶园发展成茶业生态观光园,力争申报3A级旅游景区,与白云山景区对接,打造‘坦洋工夫’茶旅文化特色村。”
坦洋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党建联系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坦洋工夫红茶的发源地,围绕坦洋村进行建设也是社口镇茶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要点,目前,坦洋古街(下街部分)改造已按计划完成,展示馆已完成改造提升,电子商务中心已初步建成,俞思西坦洋大世界茶业观光园正在建设中,已完成进度20%。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茶叶产业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引导茶叶产业深度、广度发展。
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融合发展新路子,打造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要求示范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加强品牌的规范化管理,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共享度,充分发挥品牌带给农业的经济效应。与茶科所携手推进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优质茶产业资源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及研学旅游基地建设。通过技能培训、斗茶赛,挖掘制茶能手、经营能手、种茶大户,壮大高素质茶业人才队伍。
社口镇作为福安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如何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进步?如何起到产业化强镇的示范模范作用?党支部书记叶长寿说:“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抓住三个要素: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这三大要素,正是以茶乡生态、茶园生产、茶人生活为核心组织的要素,形成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茶镇美学’。”
(稿件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