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吃播”“大胃王”等成为舆论焦点。有关网络平台负责人表示,如果直播内容有浪费粮食或是以假吃、催吐、宣扬量大多吃等方式博眼球的行为,平台将进行严肃处理,给予删除作品、关停直播、封禁账号等处罚。
吃饭本是个人私事。但是,“大胃王”们却公然将饭桌搬到直播间,在众目睽睽之下,以惊人的食量来“圈粉”。为了表现“惊人食量”,他们先拼命地吃,再偷偷地吐,甚至还吃药催吐,以便腾出胃部空间。如此一来,吃饭由享受变成了作秀,由愉悦变成了疯狂。暴饮暴食,铺张浪费,既糟蹋了粮食,也伤害了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更关键的是,“吃播”表演传递了一种畸形的饮食观和价值观,违背了公序良俗,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抵制这些不良习气、力戒奢靡之风,树立珍惜粮食、敬畏食物的理念,营造崇尚节约、杜绝浪费的氛围,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紧迫课题。
珍惜粮食,是敬畏自然的体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面对大自然,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敬畏感和亲近感,视天地为衣食父母,这是一种极高的生存智慧。古人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大自然赐予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条件,农耕文明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但是,地球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无度索取和浪费资源,必然破坏人类生存的根基。惟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如果不能居安思危,难免会有后顾之忧。惟有丰年不忘饥馑,珍惜每一粒粮食,方可有备无患、心中不慌。
珍惜粮食,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人种粮,粮养人。一粒种子,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最终变成口粮。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今天,我们虽然告别了粮食短缺的历史,但即便粮食连年丰收,也不能随意糟蹋粮食。珍惜粮食,就是体恤人力、尊重劳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朴素的古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珍惜粮食,是良好家风的体现。勤俭持家,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惜粮就是惜福。一个家庭,无论多么富裕,都不能糟蹋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常常把餐桌当成教化子女、传承家风的课堂,一粥一饭就是最生动的教材。当家长常常把掉在桌上的米粒捡起放进碗里时,孩子的心里慢慢会升起对食物的敬畏之心,从而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良好家风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珍惜粮食,是珍爱生命的体现。粮食,乃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是百姓生活的头等大事。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是敬畏食物、尊重食物,而不是浪费食物、炫耀食物。合理膳食,是维护生命健康的基础。一个珍惜粮食的人,自然也会珍爱生命、崇尚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滥饮滥食、奢侈浪费等现象触目惊心,由此导致超重和肥胖人数日益增加,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饮食观,不暴饮暴食,不铺张浪费,不讲求奢华,用健康“新食尚”取代庸俗“吃播秀”,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用来维持生命和享受生活的,不是用来浪费和炫耀的。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抵制畸形“吃播”行为,回归健康饮食文化,珍惜粮食、敬畏食物、合理膳食,共建健康中国,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