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 字号:【

  斑点叉尾鮰(Channelcatfish)源于北美,属温水性大型鱼类,其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出肉率高、易形成产业化生产、加工与商业流通,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该品种,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省(市),主产区在湖北、江苏、四川等省份,是主要出口创汇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年度内生长期从3月中旬到11月中旬,最适生长温度21℃〜26℃,每年5—6月为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季节,苗种的下塘时间不分季节,年底11月至次年1月,为小规格鱼种较集中下塘时间,4—8月为大规格鱼种较集中下塘时间,在从苗种繁育到成鱼起捕一般需要2〜3年,整个生产过程中,防治的病虫害有:水霉病,维氏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病和海豚链球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鮰疱疹病毒(CCV)病,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疾病,整个生长过程病虫害同时或交替发生危害,每月至少施药一次,疾病高发季节用药更频繁,并且各种渔药交替或联合使用。

  为有效提升斑点叉尾鮰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减少渔药的使用量,根据斑点叉尾鮰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斑点叉尾鮰生长特性,经特色淡水鱼产业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多年试验研究,集成形成的斑点叉尾鮰病虫害“三段法”绿色防控技术。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质量与标准研究中心联合长江水产研究所,形成斑点叉尾鮰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段:鱼苗繁育阶段

  4月下旬至7月中旬,各批次斑点叉尾鮰亲本选育、鱼苗繁殖阶段,水霉病危害较大。加强亲本培育增强抵抗力;鱼苗孵化过程中,采用20毫克/升复方甲霜灵粉(以甲霜灵计,含量45%)药浴,2小时后加大换水量;亲本繁殖操作完成后,也可采用20毫克/升复方甲霜灵粉药浴2小时后回塘。

  第二段:鱼种培育阶段

  5月中旬至7月底,各批次的卵黄苗、黑苗至寸片培育(3厘米左右)阶段,该阶段鱼苗摄食浮游生物,个体小,野杂鱼、车轮虫和斜管虫病危害较大。加强水体浮游生物培养增强鱼苗体质;采用每亩池塘(水深0.5〜1米)施用10〜20千克含氯石灰(有效率≥25%)带水清塘除野,间隔7〜10天试水后再投苗;采用0.5〜0.7克/立方米硫酸铜硫酸亚铁粉(水产用)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斜管虫病。

  6月初至11月中旬,寸片至50—100克/尾小规格鱼种培育阶段,该阶段鱼种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鮰疱疹病毒(CCV)病、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细菌性疾病危害较大。加强水质调控,保持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等理化指标在正常水平,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肝胆利康散等中草药增强鱼体免疫力,每月使用1次,连用7天;采用七味板蓝根散等中草药拌饲投喂提高对鮰疱疹病毒的抵抗力,同时食台周边、工具等采用聚维酮碘消毒;采用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拌饲投喂治疗鮰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等细菌性疾病,同时食台周边、工具等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次年3月初至8月中旬,50〜100克/尾小规格鱼种至200〜300克/尾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维氏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性疾病危害较大,采用恩诺沙星纳米乳、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拌饲投喂治疗,同时食台周边、工具等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第三段:成鱼养殖阶段

  次年6月下旬(或3月初)至第三年12月底,200〜300克大规格(或50-100克小规格)鱼种至1〜1.5千克/尾成鱼养殖阶段,该阶段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海豚链球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危害较大,第三年3-6月的防控指导意见同大规格鱼种。其他阶段应加强水质调控,保持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pH、溶解氧等理化指标在正常水平,维持水体生态平衡,采取生态防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采用穿梅三黄散等中草药拌饲投喂预防细菌性疾病,每月1次,连用7天;在进行病原分离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精准使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甲砜霉素等抗菌药,严格遵循休药期制度,同时食台周边、工具等采用二氧化氯消毒。

  特别提醒:成鱼起捕前1个月以内不得使用任何抗菌药;对于出口养殖基地,根据进口国残留限量要求,规避相关药物。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