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肥药两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杨 怡 字号:【

  浙江是全国首个整省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也是在全国率先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和定额制施用)的省份。

  4月初召开的全省农业农村局长视频会议,部署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是9项重点工作之一。会议要求,以“肥药两制”改革为切入口,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打造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

  几个月来,浙江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加大力度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全面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形势喜人。

  推进闭环监管,

  加速“两制”改革全域覆盖

  实行“肥药两制”改革,是建立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机制体制,全面推进肥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据了解,至目前,浙江省7000多家农药门店已全部实行实名制购买。各地正在完善购买与使用、回收、补助挂钩的闭环管理,激励和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名购买、定额使用化肥农药,落实使用“记录”,并上传至相应的追溯系统。

  今年5月,嘉兴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新一轮粮食生产补助政策,明确市级规模种粮补贴与肥药减量提效行动挂钩,强力推进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5月15日,该市在平湖召开“美丽田园”建设暨“肥药两制”改革现场推进会,明确全市建立农资网络监管综合平台,加速实现农资“进—销—用—回”闭环管理。

  平湖市的农药经营单位,已全部安装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全面实行农药购买实名制。“我们还为全市的农药经营单位配备了‘人脸识别’一体机,实现‘刷脸’销售。”平湖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他们同时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升级智慧监管App、农业主体追溯管理系统等。到目前,该市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和处理率均已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追溯率达97%。

  “我们创新推出的‘诚信农夫’手机App已进入提升阶段,加入了条码合格证板块。”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诚信农夫”手机App的完善,生产主体使用将更为便捷。该区还推出了农资销售主体星级评定,以激发各农资销售主体实施肥药实名制购买的积极性。

  “下一步,省里将继续稳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建设,推动省级系统跨地区、跨层级、跨平台数据对接、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现肥药‘进—销—用—回’闭环管理,加速推进‘两制’改革全域覆盖。”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指导各地统筹安排农业绿色发展项目资金,力争到年底,全省创建示范农资店300家,培育绿色农业经营主体3000家,同时,再创30个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县。

  完善施用指导,

  力促田间肥药减量增效

  实施化肥定额制,是指通过制定主要农作物化肥投入的最高限量标准,综合采取测土配方、合理替代、精准施肥等措施,以实现减少农业化肥投入、保障耕地综合产能、优化生态环境,达到农田“减肥”土质改善、农产品质量与产量提高的目标。

  4月初,杭州市临安区发布了《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的限量标准》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化肥定额制限量的地方标准。此后,有不少县市根据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农用化肥最高使用限量指标。武义、玉环、缙云等9县(市、区)围绕水稻、茭白等地方主导产业,配套出台了肥药使用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按规定执行。

  “我们今年还将制定发布茶叶、葡萄等十大经济作物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指导意见,同时建立一批实施化肥定额制示范方,创新肥料‘实名购买、限量管理、精准施肥’的实施模式。”浙江省耕肥管理站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站已编制完成茶叶、柑橘、梨、桃、葡萄、甘蔗、蔬菜等的化肥定额制配套技术指导意见,并通过了专家论证。

  诸暨市暨南街道沿江新村的沿余家庭农场,是该市第一个通过绍兴市级验收认定的水稻“化肥定额制”示范点。今年该农场的250亩早稻,严格按照定额制要求,应用无人机施肥技术,科学化管理,目前长势良好。

  今年,诸暨市引入无人机施用早稻分蘖肥,在全省率先实行精准、定额施肥,还依托免费测土配方服务,为水稻种植大户提供“一基一追”定额施肥方案,以实现化肥减量10%〜15%而产量不降低的目标。“我市已全面启动化肥定额制工作,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争创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县。”诸暨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到年底,该市要再建成16个绍兴市级“化肥定额制”示范方。

  笔者从省耕肥管理站获悉,今年浙江省在完善肥药施用指导的同时,加强了有机肥替代、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侧深施肥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力争到年底,全省推广商品有机肥100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到92%以上,耕地化肥施用强度控制在27.3公斤/亩以内。

  推广绿色技术,

  撬动农业全面绿色发展

  今年3月底,杭州市萧山区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名单。该区戴村镇南三村是萧山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也是省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这些田块通过应用防虫网、诱捕器等物理防控设施,结合生态防控技术,种植蜜源植物,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植保首席专家王国荣说,运用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种植一季水稻可减施2至3次化学农药,不仅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农产品也更加绿色生态。

  “我区至今已建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6个,示范面积15285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达到64.49%。”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组建了190支防治作业服务队,为全区1.4万农户、11.07万亩水稻、苗木、蔬菜、小麦、油菜、果树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衢州市着力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粮食、渔业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渔深度融合。“稻渔综合种养,既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户增收,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江山市大桥镇党委书记刘泽华告诉笔者,今年该镇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0亩,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对相关农户发放了300元/亩的补助奖励。

  “去年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产值达到3.5亿元。”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强技术服务,预计新增面积1.4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总数将突破4万亩。

  以“肥药两制”改革为抓手,浙江省全面撬动农业绿色发展体系改革和能力提升,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在6月初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中,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名列前茅。到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9%和95%,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建成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治理示范点563个,成效显著。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