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正值各种美味瓜果集中上市季,近日几段宣称瓜果质量安全存在问题的视频在网络传播,造成消费者恐慌。视频所谓“用药”“打了药”,指向的核心问题是果蔬生产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主任王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室主任徐东辉、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聂继云等表示,这些视频中的说法不科学。科学、合理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樱桃 市面上的樱桃99%都使用了膨大剂?专家:与事实不符
问:近日网传市面上99%的樱桃、车厘子都用了膨大剂?
答:水果生产中常用的膨大剂有两种:赤霉酸和氯吡脲。赤霉酸,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在植物体内以赤霉素的形式普遍存在,有促进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的作用,能促进形成无籽果实,增大果粒,在美国豁免制定残留限量。另一种为氯吡脲,它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及器官形成,增加果实重量。
市售樱桃的确有可能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但使用量不足50%,而不是99%。这是因为,在樱桃生产中,以暖棚方式栽种的樱桃为了提高坐果率,通常需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在露地栽培的樱桃不需使用,而且目前我国露地樱桃为栽培主流模式,据此推算使用植物生产调节剂的樱桃不足50%。
问:正常的樱桃只能长到12克、13克,用膨大剂可以增大一倍?
答:樱桃的果实大小与品种有关。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樱桃品种,平均单果重大多在6克(红蜜)~12克(美早)。不少品种的最大果重均在13克以上,例如明珠、红灯、早大果、美早、泰珠、黑珍珠、萨米脱,最大果重分别为14.5克、15克、15克、15.6克、15.6克、16克和18克;而艳阳的最大果重达22.5克,是目前所知唯一最大果重超过20g的品种。
事实上,有文献报道,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处理樱桃,只能提高单果重约15%〜30%,而不是一倍,因此其膨大作用是有限的。
问:樱桃核没有果仁,是空心的就是用药,是这样吗?
答:这个说法太绝对了。尽管有文献报道一定浓度的赤霉酸处理后樱桃核会形成空心,但低浓度赤霉酸处理不一定能达到单性结实率100%的效果。即使赤霉酸处理可使樱桃核空心,但造成樱桃核空心的原因也有自然败育或其他的可能性,所以说樱桃核空心不一定是因为使用了赤霉酸等药剂。
问:使用了膨大剂的樱桃可以安全食用吗?
答:早在2015—2016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就对水果中的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氯吡脲慢性、急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014%和0.012%以下,是安全的。可以说,大果樱桃和无核樱桃与品种特性、栽培措施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有关系,且施用过赤霉酸和氯吡脲的樱桃也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西瓜 瓜蒂突起就是用药了?专家:属于西瓜品种特征
问:网传西瓜是催熟的,瓜蒂突起就是用药了,正常的西瓜是平的或是凹下去的?
答:这种说法是错的。当前,市售西瓜绝大多数是自然成熟的,设施、地域等栽培调控可实现西瓜自然成熟上市,同时,自然成熟的西瓜甜,催熟西瓜酸,无催熟的必要性。在先尝后买的市场背景下,催熟西瓜是瓜农自毁销路的做法。
西瓜的外形、瓜蒂是否突起属于西瓜品种特征形态,瓜蒂凹进去说明比较成熟,凸出来,糖分会受到影响。所以,瓜脐的凹陷程度,主要反映出西瓜成熟与否、品种特性,与是否使用药物关系不大。
问:催熟西瓜籽儿是白的、黑白籽儿分布过于明显?
答:成熟的西瓜中可以同时含有黑籽和白籽,不能够就瓜籽的黑白来判断西瓜是否使用膨大剂。市面上的西瓜出现白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瓜农采摘过早,种子还没有成熟;二是在花期为了保证授粉和坐果使用了“膨大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试验表明,如催熟前果肉尚为白色,则催熟后瓤是红色的,籽仍为白色,如催熟前果肉中心已为红色,则催熟后西瓜瓤果肉全红,中心籽黑色,周边籽白色。自然成熟的西瓜,授粉完全的种子,成熟后为黑色;未授粉的瘪籽仅有种皮,成熟后为白色。
西红柿
皮红肉青、空心、畸形是因打药?专家:不是食品安全问题
问:网传颜色泛红但较硬的西红柿就是打药的,是这样吗?
答:西红柿泛红、较硬,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是品种改良结果。现在大多数西红柿品种为硬果型品种,适合贮藏运输,产量高,货架期长,商品卖相好,菜农、商贩都愿意种卖。还有一些西红柿,属于软果型品种,虽然口感好,但果子偏软,不耐贮藏运输,产量低,货架期短,一般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供应。
问:西红柿空心和畸形是因为打药吗?
答:空心果的出现通常是由于种植过程中光照不足、养分供应少、受精不当、外界温度过高、水肥施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畸形果是由于西红柿花芽分化不良导致的。
黄瓜
刺儿多且密集就是用了激素?专家:“带刺”取决于品种
问:98%的黄瓜都用了药,黄瓜尖儿有突起就是打药的?
答:黄瓜是我国主要的大宗蔬菜作物,栽培范围广、栽培模式多,在周年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生产中使用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比较广泛的。
黄瓜尖儿有突起的确可能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市售的很多黄瓜并未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吡脲具有膨大,增加含糖量,减少种子数量,带花采摘等作用。如果氯吡脲处理浓度使用不当易出现畸形果。氯吡脲是低毒、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内外蔬菜生产上可以使用,并且使用安全风险极低。
问:黄瓜刺儿多且密集就是用了激素?
答:黄瓜身上带刺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黄瓜新鲜程度的一个外观表征。但“带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黄瓜有刺无刺、刺多刺少,取决于黄瓜的品种。根据农业行业标准《NY/T 2235-2012植物新品种特异型、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黄瓜》,黄瓜的刺密度分为:“无或极疏”“疏”“中”和“密”4个类型,相应的代表品种分别是京研迷你1号、津美1号、津研4号和津春4号。由此可见,黄瓜“带刺”与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无关。
问:食用使用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黄瓜安全吗?
答: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杭州)对黄瓜中的2,4-滴和氯吡脲残留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慢性膳食暴露量分别在安全参考剂量的0.146%和0.005%以下。因此,食用施用过2,4-滴或氯吡脲的黄瓜是安全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