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证 :农产品的“健康宝”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刘海华 邓玉 陈松 字号:【

  近日,北京市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核酸检测阳性病例,且都与新发地批发市场关联,北京又进入了严防严控时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不仅考验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同时也是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能力的一场重大考验。其暴露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在通过密切关注人员流通的源头、流向、经过等,以防止疫情随着人员流通传播,但是却忽略了疫情同样可能存在于食用农产品的流通链条中,而对农产品进入市场时的把关、溯源正是我们一直以来都需要加强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因为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是市场里的食品是传染源,还是经过市场的人是传染源,所以要对市场里的人和食品全部进行溯源,对于人的溯源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所以对于物品的溯源我们需要强化一下。”

  “健康码”:人员流通的准入把关

  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无论是从外面进入某一社区、某一办公楼还是从一个城市进入另一个城市,都需要经过一道“关口”,几个敬业的工作人员会在入口处要求你出示能够证明自己近期行程的“健康码”“健康宝”等,为你测量体温,并要求你如实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凡是近期行程不明确或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体温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带口罩的一律不允许进入,这就是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流通准入把关,其核心意义在于以下4点:

  1.防止体温不正常的人员进入该区域;

  2.保障进入该区域的人员来源、行程可查;

  3.掌握进入该区域人员的基本信息;

  4.起到震慑作用,提醒人们做好防护。

  可以看出,人员流通准入把关的过程和操作简单,严格落实这套程序是我国疫情能够有效控制的一项重要法宝。

  “证明文件”:食用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把关

  

  和人员流通一样,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也需要准入把关,其关键就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环节,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的核心同样有4点:

  1.阻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2.阻止无法溯源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3.掌握入市销售者的基本信息;

  4.起到震慑作用,提醒销售者做好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事实上,农产品市场准入不是疫情防控期间才提出的新要求,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可以说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既是保护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最后防线,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的重要关口。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的基本框架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要求,是2016年由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实施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要求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查验并留存入场销售者的社会信用代码或者身份证复印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销售者无法提供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此外,“三品一标”和信息化追溯也被认定可以作为产地证明或合格证明文件使用。然而,就实际应用情况看,以上各类证明文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产地证明和购货凭证

  产地证明和购货凭证的目的是产品溯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两项证明都没有标准、规范的样式和要求,产地证明没有法定的开具途径,而购货凭证往往就是一张收据甚至只是一行潦草的进货记录,难以起到追溯或合格承诺的作用。特别是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农产品产地证明管理规定(试行)》,已由农业部发布公告宣布作废。

  合格证明文件

  合格证明文件也没有标准的要求与规范,通常交易市场认为合格证明文件就是产品检测报告,但农产品快速检测可靠性较差,且多数农户以及规模不大的合作社都难以负担检测成本。让每个进入市场的销售者都提供检测报告,就好像让人们每次进入小区都要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一样,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在市场准入管理中,市场开办者往往索要不到合格证明文件,因为入市销售者通常没有能力提供。

  “三品一标”标识

  “三品一标”标识在入市查验中被等同于合格证明文件,但获得“三品一标”的产品覆盖面太小。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例,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2250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7%;无公害农产品9.1万个,生产主体4.4万个,实物总量2.7亿吨,约占同类农产品产量的14%,不可能覆盖大多数农产品。因此带有“三品一标”标识的农产品只能作为少部分高质量农产品的品牌证明,而无法作为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的普适要求。

  信息化追溯

  信息化追溯是一种产品溯源的方法,实施追溯管理主要是市场行为。当前,我国农产品追溯覆盖面有限,生产环节实行追溯管理的比例还很小,流通环节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实行追溯管理的也很少,大型商超多数还不能追溯到生产主体,追溯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还很不够。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行追溯管理的动力和能力还不足。

  另外,实施追溯管理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目前市场环境下,追溯产品还难以体现出市场价值。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市场需求也不平衡,全面推进追溯管理难度大。

  “合格证”: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的新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此次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出现,是给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一次警示,让我们认识到现行的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不仅可能导致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更难以第一时间追踪溯源。正如疫情期间人员流通的准入把关依托于“健康码”或“健康宝”,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也必须有一个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合格证是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前提下,自我承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自行开具的质量安全承诺标识。合格证之所以能够担此重任,是因为其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

  1.以标识合格为核心。农产品市场准入把关必须有规范的、固定的载体,即农产品要带证上市。

  2.含有合格承诺和溯源信息。这是合格证需要的最基本属性,也是合格证的核心,合格承诺是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履行责任的证明。

  3.所有生产经营主体都有能力和条件开具。作为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券”,必须能够是普适的,“三品一标”、信息化追溯、检测报告都无法满足这一点。

  4.由生产经营者自行开具。这是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前提,也是合格证普适性的一项保障。

  5.要能够和市场准入规定有效对接。合格证在信息上可以看作是身份证复印件、产地证明、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的加和,可以作为产地准出的载体与市场准入要求无缝衔接。

  从设计理念和制度模式上看,合格证和健康码有异曲同工之效,因为这些特点是健康码或合格证能够有序推行、发挥实效的根本原因。

  合格证作为市场准入把关的承接载体,将贯穿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监管链条,所有农产品生产者和中间商都要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要求,按规定自控自检,在交易时开具或出具合格证,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承诺。

  所有中间交易环节以及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都必须依法依规履行索证索票义务,主动了解进货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

  政府部门在农产品流通链条中要承担好指导、督促、备案以及抽查核查的职责,不断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通过外力促使合格证制度在流通链条中形成良性循环,当发现问题农产品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则可依据贯穿全链条的合格证快速确定问题源头,掌握各环节的责任主体。

  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管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家在应对农产品市场有关突发事件时的一张底牌。近日新发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危机,也是一个契机。正如1985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事件,推动了欧盟乃至全世界的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健全,我们也必须看到此次事件背后对农产品市场准入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也相信在国家的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全力出击下,必将此次的疫情防控转危为机,同时也推动我国的市场准入管理迅速适应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信北京,相信中国。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