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小木耳富美乡村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张云开 字号:【

  六月,大地翠绿,生机盎然。

  东风吹,战鼓擂。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荔波大地掀起了产业大战,各地正抢农时、抓产业、促生产,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贵州省荔波县依托黑木耳并结合村社合一发展“庭院经济”,助民增收致富。

  小木耳 大产业

  2019年初,经过考察,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决定把食用菌高新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荔波甲良镇,以供应公司在西南甚至整个南方地区的市场需求。

  “ 荔波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地球绿宝石’,具有食用菌生态种植的优良生态环境。我们拿了荔波三年气象资料,经过统计,这边的温度、湿度、比较适合黑木耳的生长 。”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培金说。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5栋车间,其中3栋生产车间共12700平方米,1栋原料车间1500平方米,1栋热力车间2200平方米,日均产量6万菌棒。年生产菌棒能力达到5000万袋;能够容纳3600万袋菌棒培养的标准化恒温培养室3座,可满足2000个标准化挂袋大棚的种植。

  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增加就业岗位500个以上,小木耳带动周边行业就业人数可达1000〜3000人。

  如今,黑木耳产业已经覆盖荔波四镇两乡,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黑木耳增收致富,小木耳撬动大产业。

  据了解,五象实业公司目前已生产600万棒,为了扩大扶贫范围,公司还在甲良镇双江、洞庭两个大坝示范种植了400多亩的种植基地,车间和基地用工人数近300人。

  离生产车间不远的洞庭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蔚为壮观。菌芽像一朵朵小花布满白色的菌棒,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成熟的黑木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看,这袋菌棒上的黑木耳长得比我手掌都大啊!”村民潘启燕大声炫耀着。“我这袋菌棒上都长满了黑木耳,密密麻麻的……”不一会儿,就看到大家左一桶、右一筐把摘下来的黑木耳摆放在纱网上进行晾晒。

  为了鼓励企业发展,荔波县将500万元广州扶贫资金投入公司,解决了公司建设初期的压力。该公司用这批帮扶资金修建了32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主要用于菌棒生产。这笔资金,也是公司与250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 2019年10月,车间正式出产菌棒,至年底公司第一次与贫困户分红35万元。除了分红,贫困户还优先在扶贫车间打工。

  村民吴利远因为要照顾家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无法外出务工,车间建起来后,吴利远和丈夫都成了车间的工人,她上白班,主要参与菌棒的生产、木耳的发货等,丈夫上夜班,负责看守仓库。两人每个月的收入能有5000元左右。

  “我们需要照顾老人,出不了远门,我们在这里也有班上,就直接来这里上班,一个月得两千四。”车间工人吴利远说。

  庭院经济 富美相宜

  今年以来,荔波县甲良镇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在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新渠道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让小庭院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丙外村村民吴文仙家里只有她和儿子两人,今年儿子外出务工后,60多岁的她一个人在家也没闲着,从村里领了近2000个木耳菌棒。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已经陆续收了2批木耳,今天她打算拿着第二批晒干的木耳到公司去卖。

  来到吴文仙家的庭院里没有了往日的脏乱,李子树下一排排菌棒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每个菌棒上一簇簇肥嫩的木耳像朵朵绽放的花儿一样,楼顶上还有正在晾晒刚刚采收的黑木耳。

  “一共采收得40多斤干木耳,卖得一千多元了,我今天想拿去卖的可能有四五十斤,还能卖一千五左右。”吴文仙笑呵呵地说道。

  据了解,在丙外村像吴文仙一样的一共有134户领到菌棒,并开始获益。该公司不仅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与群众签订收购协议,承诺最低以30元一斤的价格保底收购。这几天每天都有全县各地的村民将木耳送到五象公司。

  “今天我拿了五十多斤干木耳来卖,总共卖了1530元块,而且是现金收购,不拖欠我们的钱。”村民潘宠平笑呵呵地说。

  村社合一 助民增收

  距离菌棒厂10公里的甲良镇丙外村,因地形高,土壤疏松,储水能力弱,很多产业发展不起来,是荔波县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菌棒厂建起来后,看中菌棒项目的短平快,村里决定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村社合一的第一产业。

  今年来,丙外村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村社合一发展新模式,依托产业,增加收入。依托黑木耳这特有产业和优势,形成“庭院经济”。以组织引领、经营管理、利益分配为抓点,推进村社合一快速发展。

  “我们计划有20万棒,全部是国家扶贫资金支持,覆盖了我们全村616户2543人,每一个人都是‘村社合一’里面的社员并拥有股份,能够获得收益。”甲良镇丙外村支书潘启亮说。

  同时,充分利用组建的丙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采取“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利用省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黔南州政府帮扶资金10万元,村集体自筹10万元,发展黑木耳种植项目示范基地25亩26万菌棒,提高村集体经济,覆盖全村股民2543名。

  目前,甲良镇“村社合一”专业合作社15 个,实现辖区贫困户全覆盖,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据了解,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黑木耳基地。接下来,该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二期完工后将日产25万菌棒,助力当地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