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利津:特色园区为乡村振兴“造血”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张园园 字号:【

  聚焦特色项目,打造样板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自去年9月份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山东省东营市直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因地制宜,将下派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有机结合,以项目建设“区域化、系统化、现代化”为引领,以“示范有园区、园区有规模、规模有特色、特色有项目”为抓手,紧紧锁定目标任务,牢牢聚焦产业兴旺方针。

  示范园区“打样板” 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在家闲着也没啥事儿,就来这边帮帮忙,还能挣份工资。”4月28日,在利津汀罗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香菇示范区的大棚里,前关村的张领正在忙着给菌棒喷水,“喷水、采菇、分拣,这些活儿不算累,妇女都能干得了。”

  当天,在园区内干活的共有三十余人,他们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根据具体工作的不同,一天可以有60〜80块钱的收入。除了工资之外,附近村庄不少村民还将土地流转给示范园区,一亩地的流转费是700块钱。

  工资加土地租金,村民的基本收益有了保障,而通过示范园区,集体收入也有所增加。据利津县汀罗镇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闫伟介绍,示范园区由当地和相关专业企业合作,公司化运营,利润按比例分成,其中一部分收益归属当地集体所有。

  香菇示范区的9个发菌棚和34个种植棚已建设完成,并陆续投入运营,目前,9个种植棚日产香菇2000〜3000斤。

  “由于很难达到完全的工厂化生产,所以香菇的价格一直不低。”香菇示范区负责人王仲春是种了39年香菇的“老把式”,无论是对种植技术,还是对市场把握,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省内的生产量完全满足不了需求,甚至还不到需求量的三分之一。”4月28日当天,香菇的批发价格为4.2元每斤,“一个棚占地一亩左右,能放20000个菌棒,一个菌棒能出一斤半到两斤香菇,一年可以收两季,比种小麦啥的强多了。”

  在园区工作一段时间,了解到香菇大棚的收益,有村民产生了“自己也种个香菇棚”的想法。于是,在示范区西侧,一批新的香菇大棚正规划建设。与示范区里香菇棚运营模式不同,新的香菇大棚是在市直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当地政府指导及扶持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由村民自建、自营、自享收益。

  “这些棚设计一到两人能管理过来,出的香菇村民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也可以按照品级、市场价格卖给示范区。”闫伟说,除了“打样”、带动产业发展,示范区还担负着“托底”的功能。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 为乡村振兴“造血”

  类似示范区,不止一个。

  按照《东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去年7月份,市直驻利津县下派工作队展开帮扶工作。至今,已先后确定54项重点项目,包括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规模化特色种植养殖业引领示范点、38个村级帮扶产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帮助当地发展了特色产业,还为乡村振兴“造血”。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哪儿?帮扶工作围绕啥开展?如何实现“造血”?“产业不发展,乡村难振兴。”在帮扶工作开展之初,针对上述问题,利津县委常委、下派工作队队长刘志强就明确表示,要立足利津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现状和实际,聚焦项目建设,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思路,高位谋划、统一规划、延伸链条。

  工作队因地制宜,将下派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有机结合,确定了以项目建设“区域化、系统化、现代化”为引领,以“示范有园区、园区有规模、规模有特色、特色有项目”为抓手,着力培育一批示范镇、示范片区和示范村。

  其中,针对汀罗镇城乡融合程度较低,农村集体经济欠发达、帮扶村基础条件差异较大的实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下派帮扶工作确立了“以区域化帮扶项目做实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思路,根据利津县委、县政府和汀罗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进一步确定了以工业园区模式建设汀罗镇“香菇示范区”和“津汀现代渔业示范园”的工作目标。并在具体工作中,下大气力、下实功夫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统筹帮扶和上级项目资金投入1800余万元,推进项目顺利进展。

  如今,汀罗镇“香菇示范区”和“津汀现代渔业示范园”以工厂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区域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全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趟了路子、树了样板。

  “扶上马,送全程” 帮助全产业链、品牌化发展

  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全程。

  在园区建设规划中,下派工作队设计统一的利津县“乡村振兴工作标识”,使乡村产业振兴项目系统化、形象化、规范化。与此同时,园区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通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公开招标、统一货物供给、统一种养管理、统一销售运营等“多统一”模式,规范了项目建设程序,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作队还积极解决帮扶项目建设运行中的困难,针对“汀罗香菇示范区”存在无菌菌棒加工车间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工作队积极筹措资金,成功争取山东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新建3000平方米的无菌菌棒加工车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园区产业链条。

  引进山东省食用菌科研机构落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增强产业园科技力量,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对津汀现代渔业示范园的规划建设方案论证完善,确保“新项目有新模式、新模式有新技术、新技术有新理念”,确保园区建成运营后,以帮扶村投入比例分红模式壮大帮扶村集体经济,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帮扶村村民参与产业园区建设、融入产业园区发展,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工作队还通过多种措施指导品牌化发展,不断增强品牌创建力度,为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在汀罗香菇示范区内的香菇大棚门口,“汀罗农品”的标志格外显眼。“我们已经注册了商标,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闫伟说,不仅是香菇,下一步其他的农产品也会以“汀罗农品”的品牌统一销售。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