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黎米 收获幸福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毛绪强 字号:【

  黎米曾经是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农民普遍种植的一种名优常规稻种,因为绵柔香甜,不仅是黎川人家家户户必备的口粮,人们还将它做成“黎米糍”等特色小吃,在许多人心中都留有儿时的记忆。相传清代五部尚书陈孚恩,曾经将“黎米”带给皇帝品尝,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从此“黎米”便成了朝廷的贡米。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黎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到现在几乎找不到它的踪迹。

  直到2015年,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将黎川黎米进行规模化种植,黎米这一黎川县地方特产才又开始重新进入大众视线。

  幸福一:

  撂荒地里长出了希望

  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国胜,出生于1976年,是黎川县荷源乡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初中毕业后他便跟着父母在家务农,虽然后来外出闯荡经商创业10多年,但是对种植有机水稻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2014年,龚国胜在黎川成立了一家测绘公司,发现黎川山区由于许多村民外出打工,不少耕地撂荒,联想到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日本有一位企业家在中国租用了1万亩土地,但是几年什么都不耕种,放在那里撂荒,然后再搞有机农业生产。这则新闻给他带来了启发。

  “黎川这些撂荒的耕地都是坐落在山沟溪水源头,水源没有污染,也可以用来发展有机水稻的种植。”龚国胜对记者说。

  要想种出真正的黎川黎米,稻种最关键。但这种水稻在当地已经很久没人栽种了,龚国胜在荷源乡找遍了所有的村庄也没有找到稻种。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花了半年时间,通过各种朋友关系在全县各个乡镇寻找“黎米”,始终没有找到“黎米”的踪迹。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2014年11月一位朋友打来了一个电话,告诉了他一个期盼已久的喜讯,“黎米”终于找到了。

  得知这个消息,他开着小车很快就赶到了偏僻的西城乡梅源村,找到了还在栽种“黎米”的袁寿明老人,当他在老人家中找到了仅存的50公斤稻种时,心里激动万分,如获至宝。

  龚国胜开始筹划扩大种植面积,打造“黎米”品牌,实现规模发展。第一年,他将买来的种子在荷源乡栽种了几十亩,为了生产出正宗的有机“黎米”,他在地里安装了灭虫灯,养了几百只鸭子,让它们在稻田里松土吃虫,并施用茶菇饼和稻草发酵做成有机肥料,当年亩产便达到了260公斤。

  看到收获的稻谷,龚胜国异常兴奋,因为这让他看到了做大黎米产业的可能。

  幸福二:

  老乡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试种黎米成功后,2016年,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按照“一乡一社”的规模化种植的思路,分别在熊村镇、荷源乡、洵口镇、厚村乡、湖坊乡发展5家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5个有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签约种植面积5000余亩。通过劳动力和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入社,当年每户增收8000余元。

  2017年,公司又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联合全县13个专业种植合作社、3个养殖合作社、2家庭农场成立黎川县首家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联合社,建立万亩生态“黎川黎米”香稻种植基地(其中有机稻标准化种植面积2026亩、绿色种植面积3000亩,无公害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优质生态“黎川黎米”3000吨;发展1300亩有机砂糖橘种植基地;配套发展200余亩杨梅、桑葚、蓝梅、时令蔬菜采摘园;建有“黎川草菇”种植示范基地300余亩。与各乡镇政府通过采用产业精准扶贫方式,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入社,当年每户增收12000余元。

  许多老乡因为黎米产业的发展而脱贫致富,这让龚国胜的心里非常自豪。“自己富不算什么,能带动老乡们一起富起来,这才是让我最开心的事情。”龚国胜说。

  幸福三:

  黎米产业未来可期

  随着“黎川黎米”产业化的形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种植模式,不断扩大“黎川黎米”种植规模。

  “预计至2020年底,我们公司能实现‘黎川黎米’香稻的生态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至2025年底,我们要在全县‘黎川黎米’香稻的生态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优质生态大米5万吨。”龚国胜告诉记者,“公司通过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户转变农业生产观念,提高传统农业与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水平,通过政府产业精准扶贫方式,为农户每年创收18000元的经济效益,全面带动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未来,公司还将围绕“黎川黎米、黎川草菇”生态种养的核心产业,加快现代生态农业“众创”产业园建设,大力吸引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通过技术入股、共同出资等形式,参与循环式现代生态农业的创业、创新,带动一批“双创”人员共同开发以“黎川黎米”为核心的米酒、米糕、米粉、米糖、米茶等稻米系列产品,不断提高特色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全县农民提供创业、创新和就业机会,实现“生态、立体、循环”现代生态农业理念,全面提升黎川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