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新时代 再出发
时间: 来源: 作者:本刊记者 毛绪强 字号:【

  编者按:绿色是生命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色发展理念,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需求更为迫切,绿色食品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90年至2019年,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从概念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从产业到品牌的发展历程,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出一片可喜的新天地。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本刊特别推出《绿色食品:新时代 再出发——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综述》,旨在为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加油鼓劲,期待更多更优质的绿色食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陈女士,最大的爱好就是周末为全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当她去超市选购食材时,也总会对包装上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情有独钟”。

  “刚开始对绿色食品并不了解,但有一次在超市看到北京二商集团生产的两块豆腐一块卖2.3元,一块卖4.6元的时候,我还挺纳闷,都是一样的豆腐,怎么在价格上相差了一倍啊,难道就因为包装上贴了一个绿色食品的标志吗?”作为专业“吃货”,陈女士索性把两块豆腐一起买回家炖了出来,品尝后发现两者口感确实不一样,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豆腐在口感上豆香更纯正。

  一块豆腐因为绿色食品标志的“加持”,让陈女士一家品尝到了更加优质安全的食物。闲暇时间,她还专门上网了解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产自优良环境、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了解越多,陈女士愈发感觉到绿色食品的出现让家人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了更多保障。渐渐地,她成为了绿色食品的忠实“粉丝”。

  陈女士的故事只是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对当下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绿色食品虽不是奢侈品,却以“优质精品”的形象,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绿色食品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打造出了一个精品品牌,创建了一项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新路子,保护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从破土发芽到世界潮流

  ——发展绿色食品的战略选择

  在食物日益富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成为农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我们不禁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彼时,我国社会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历史阶段,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老百姓的生活日渐宽裕,品质消费的趋势开始萌芽,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对于优质、高效的诉求,城市化、工业化对于清洁生产的需要,都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运动影响不断增大,世界各国对不计代价的发展工业和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展开深切反思,纷纷探寻农业可持续发展新道路。

  在这一背景下,农业部审时度势,把握农业发展转型的重大机遇,开创性地做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战略决策。

  1990年5月15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时任农业部部长何康在会上宣布,启动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

  在中国大地上,“绿色食品”破土,发芽。

  事有大成,一曰顺势,二曰有为。绿色食品既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农业工作中的一项富有远见卓识的创举。

  甫一诞生,绿色食品就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1年,国务院对农业部呈报的《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情况和几个问题的请示》作出批复,充分肯定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开发绿色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要采取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

  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强调,“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依法适用和保护。”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发展绿色食品事业同样刻不容缓。

  在2018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守住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底线,着力增加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供给。

  近期,韩长赋在解读《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中的发展目标时同样提出,到2022年,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数量要大幅提升,口感更好、品质更优、营养更均衡、特色更鲜明。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稳定在98%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年均增长6%。

  可见,绿色食品事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和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曾连续1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黑龙江省富锦市,农业资源优势毋庸置疑,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亮点却乏善可陈。多年来“有产量没质量、有产品没品牌、有资源没财源”的问题既是发展的痛点,也是改革的着力点。

  2014年,富锦市开始依托黑龙江(富锦)绿色食品产业园,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富锦以科技为支撑,以绿色生产为质量标准,建立了近30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万亩现代化大农业绿色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市570万亩耕地基本实现绿色生产,为入驻富锦绿色食品园区的企业生产加工绿色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市重点发展水稻、大豆、玉米、甜菜、南瓜、马铃薯、果蔬、乳品、肉类、酒类加工及高精食品加工十一大绿色食品产业,产业园内已入驻企业23户,其中,建成投产12户,年产值达37亿元。

  从“一粮独大”到“产业融合”,富锦找到了走绿色食品产业化开发的新路径。

  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都在紧紧围绕做强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放大品牌效应的目标,坚持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稳步推进标准化、减量化生产,带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向更高水平迈进,可以说,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引领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的“风向标”。

  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

  绿色食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从中国第一瓶干红在河北昌黎诞生开始,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视质量为企业生命,不仅采用国际一流的加工生产设备,还从葡萄种植到采摘、酿造、存储、销售等各个环节,打造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瓶长城葡萄酒都是安全的好酒。

  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一直是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提升产品质量的“砝码”。1996年,长城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的葡萄酒企业。自通过标志许可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做绿色食品;每年接受的外检、抽检、第三方检测、自检合理率均为100%。

  高品质带来载誉无数,更让企业产品在国际领域崭露头角。长城不仅被国家商检局评为“中国出口名牌”,还在布鲁塞尔、伦敦、巴黎等国际顶级评酒大赛中摘得最高奖。去年3月18日,在OIV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八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中,华夏公司选送的长城华夏大酒窖珍藏级干红葡萄酒、长城华夏大酒窖特级精选干红葡萄酒、长城华夏酒庄2009年干红葡萄酒、长城华夏酒庄2008年干红葡萄酒四款干红葡萄酒斩获三金一银。

  据了解,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创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模式,并逐步完善了“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标志管理为手段”的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贮运全程控制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食品被誉为“全球可持续农业发展20个最成功的模式之一”,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健康优质食品品牌。

  随着我国绿色食品竞争力的提高,大批绿色食品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累计出口创汇约300亿美元,2001—2016年,绿色食品出口额由4亿美元增加到25.1亿美元,年均增长10%。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在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国际上有澳大利亚、丹麦、缅甸等3个国家、6个企业的34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消费者、生产者共享绿色成果

  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在饮食结构上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追求吃饱到追求吃好的变化可以看到,原来粗放式的农业结构生产出的农产品在口感和营养上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此时,发展多年茁壮成长的绿色食品产业开始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消费者不光可以在实体店购买到绿色食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绿色食品也是随处可见。

  点开京东商城,搜索“绿色食品”四个关键字,立刻就会出现许多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而这些产品的售价较普通产品要高出不少,但购买量却着实不低。

  以在京东售卖的“柴火大院”2018五常稻花香新米为例,截至2019年2月14日,该款产品已在线上收到近5万条评价,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有多高。

  “这款大米已经购买好几次了,有绿色食品标志,蒸出来清香软糯很好吃。”

  “这款米袋子上有明显的绿色食品标志符号,是值得信赖的品牌,而且米晶莹透亮,蒸出来的米饭很香很筋道。”

  ......

  诸如以上这类的好评记者看到了太多太多,“以一斑而窥全貌”,绿色食品满足了市民的“味蕾”,而田头的农民朋友也因为绿色食品让钱袋子鼓了起来。

  “柴火大院”的品牌所有者黑龙江省五常市彩桥米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了柴火大院专业种植合作社,发展大米种植基地近2万亩,公司免费为合作社成员提供优质稻种,与他们签订回收合同,在种植、施肥、田间管理等环节由公司的水稻种植专家全程指导,确保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田间地头。

  据了解,彩桥米业经十六道工序和双抛双选、先进的设备工艺、科学全封闭加工、环保型生产,充分保留稻米的养成分与口味,彻底实现稻米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2017年,基地稻田产出的“柴火大院”精品水稻上市后便销售一空,合作社因此促进农民增收120万元,合作社粮农当年人均提高收入6至7千元,喜尝致富增收的甜头。

  如今,绿色食品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精品品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认知度超过80%。在价格上,绿色食品国内售价比普通食品平均高约20%,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已达到3866亿元。

  而且,绿色食品为产业扶贫工作开辟了新局面,2018年累计支持国家级贫困县及新疆、西藏等地区的1069个企业发展了2559个绿色食品产品,累计减免费用741.6万元。

  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跨越

  ——绿色食品发展的目标导向

  2018年全年新发展绿色食品企业5970家,产品13316个,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5%和31.9%,增长率为近10年来最高,分别比上一年提高23个和19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12月10日,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13206家,产品总数突破3万个,共30932个。

  一组沉甸甸的数据背后,彰显出顺应时代破土而出的绿色食品事业,正迸发出蓬勃生长之力。

  可以说,绿色食品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多项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绿色食品在有关技术标准、审核评价、监管机制等方面逐步完善,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逐渐向当初开创绿色食品事业时设立的目标靠近。

  据了解,“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已多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发展绿色产业做出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思想。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国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部署,符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下,发展绿色食品已纳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可持续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中长期规划,并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等主体工作紧密结合,在组织领导、产业指导、政策扶持、激励机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大力支持,绿色食品的相关标志许可、证后监管、队伍建设才有了长足发展,我国的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才能蒸蒸日上。

  标准促进产业发展

  绿色食品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据了解,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借鉴国际先进食品安全标准,立足我国实际,制定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贯穿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涉及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藏运输等诸多环节,而且标准中部分卫生指标要严于国家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截止到2018年底,绿色食品标准共140项,其中准则类标准14项,产品标准126项。

  与绿色食品事业共同成长起来的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正是严格执行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受益者。企业副总经理严利谈及标准化生产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时说:“我们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出厂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工工艺均按照GMP制药级标准严格设计生产流程,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完达山乳品质量安全,这也是完达山乳业能够四次蝉联国家食品最高奖的重要原因。”

  完达山乳业通过严格的生产标准成长为中国乳业绿色诚信品牌。而四川省雅安市则坚持“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目前,雅安市建设绿色食品基地11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306个,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黄果柑、枇杷、核桃、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面积60多万亩。

  据雅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武介绍,“雅安市持续提升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构建‘天府之肺,生态雅安’,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45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据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成68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1.65亿亩,涉及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百余种地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共带动3900多万农户发展。

  从全国范围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产销对接、优质优价、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有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严管树立标志公信

  经过多年发展,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有力地保障了事业发展。近年来,在产品申报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上下联动,各负其责,从受理申请、现场检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到证书颁发,严把各个关口,有效防范了质量安全隐患,将不合格产品及时挡在了门外,保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准。坚持“从严监管、发现问题、坚决出局”,严格证后监管。

  记者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2018年全年因年检、抽检不合格共取消32个产品标志使用权。产品抽检方面,共抽查了6403个绿色食品,占2017年产品总数的24.86%,检出不合格产品42个,抽检合格率99.34%。市场监察方面,共抽取标称绿色食品的不重复样品1531个,查处124个不规范用标产品和13个假冒产品,分别占比8.01%和0.85%。

  监管能力的提升,也与中心拥有一支优秀的工作队伍密不可分,目前,全国共有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36个,地(市)级工作机构308个,县(市)级工作机构1558个,覆盖了全国88%的地州、56%的县市。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绿色食品检查员2944人,监管员1995人,企业内检员25614人,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97家。

  此外,经过多年宣传推广,绿色食品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其推行的生产方式、倡导的消费理念、树立的社会形象和产生的品牌效益,已得到普遍认可。

  据调查,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超过80%;在所有认证产品中绿色食品的公信度排名第一。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已从国内扩大到国际,其标志商标已在日本、美国、俄罗斯等1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开发了一批绿色食品产品。

  201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高峰论坛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马爱国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成效。一是传播了一个生态环保、安全优质的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二是构建了一套国内领先、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成为我国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引领绿色消费的“新标杆”;三是打造了一块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精品品牌,成为我国品牌农产品的“领头羊”;四是培育了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截至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每一步都稳步踏实,铿锵有力!新时代,绿色食品正逢其时,将昂首阔步继续向前走!

  质量兴农 品牌强农

  ——绿色食品发展的时代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变化和基本矛盾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当前我国乡村发展问题的必然要求。

  推进乡村振兴,单从市场层面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进入加快升级的阶段,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对“舌尖上的安全”的需要也更多。但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依然滞后,高品质的粮食、果菜、奶类、肉类等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尚有一定差距,这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巨大市场空间。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绿色食品要稳步扩大数量规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绿色食品要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更好地助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绿色食品企业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强做大,在全球农业竞争激烈的当下,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扛起“大旗”。

  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发展理念引导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既要把准定位,创造条件,推动发展;又要主动入位,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为深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筑牢质量基础

  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有全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长期以来秉承产业报国,奉献安全食品的历史使命。一直把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在实际操作中,公司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为原则,对种植基地实行“六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艺措施、统一机械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收储”。公司独特的管理优势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品种稳定、种植基地稳定、加工工厂稳定、生产操作规范,四季如一,确保了一流的绿色产品内在品质。

  不仅如此,公司所有系列大米实现了从空气、土壤及水源-种植-收割-收储-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建成了“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现代化食品安全体系,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督权。消费苏垦大米能直接通过短信、网络、二维码扫描查询到从餐具到田头的追溯信息。

  “正是严把产品质量关,我们公司才能成为亨氏联合中国区大米独家供应商,贝因美最大的大米原料供应商,青岛啤酒的出口啤酒备案基地。”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兆勤对记者说。

  一路走来,质量铸就了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根基。未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秉承“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带来强劲生命活力”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严格的产地环境监测,推行减量化、可持续标准化生产,加强对投入品的科学合理管控,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实现以环境质量促产品质量提升,以产品质量促生活质量提升的目标。

  优化支撑体系

  质量是基础,体系是关键。

  绿色食品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新时代,推进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要以系统思维,从支撑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质量标准、标识标准、监督管理、技术支撑、管理服务等关键支点着手,优化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构建推进绿色食品事业的支撑体系。

  据介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以属地监管为原则、行政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的综合监管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定符合绿色食品行业自身特点的诚信标准,建立诚信信息服务平台,稳步开展诚信评价工作。同时,在强化科技支撑体系上下大力气。鼓励和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绿色食品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研究,并建立将先进成熟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中的宣传推广机制。支持地方研究和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务实管用、农民欢迎的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升绿色食品清洁化生产水平。

  强化品牌引领

  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助推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的强大动能。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已经具备强大的品牌效应,在消费者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市场号召力。

  去年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共实现订单交易额32亿元,合作意向金额40.2亿元。其中,诸多电商平台也不遑多让,天猫取得5000万元订单金额,山姆拿下3000万元订单……包括沃尔玛连锁超市、深圳百果园、永辉超市、北京一亩田、大润发等大型采购商均在本届博览会上订购了数千万元的优质绿色食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对于我们超市来说,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调整供货链。绿色食品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质量过硬的品牌效应,我们已经连续三年在绿色食品博览会上采购货品,一是展会上的产品质量有保证,二是可以节约我们采购员挑选货品的时间成本。”永辉超市生鲜商品采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一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将通过提升品牌的公信力、美誉度,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和覆盖面,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模式,带动提升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并发挥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以品牌为载体,配置优质资源,拉动消费需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国由农业大国正在加速走向农业强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优质化赋予这一战略新的内涵。”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用“四个化”强调了未来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方向。

  绿色化,确保可持续发展。绿色既是农业的属性,更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理念。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食品始终注重产地环境保护,倡导减量化生产,科学合理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追求以生态环境质量促产品质量提升的目标,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绿色生产,需要绿色食品继续发挥领跑作用。

  标准化,让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实践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产”“管”齐抓,“产出来”是前提,落到产品上就是要突出抓好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只有不断扩大绿色食品的规模总量和市场份额,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产出来”的问题。

  品牌化,适应消费转型升级。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次、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增加,必然要求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在各地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和展销会上,绿色食品纷纷“唱主角”,备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青睐,展示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优质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绿色食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引领、产业化经营的综合发展模式,有利于配置优质资源,提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素质,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据市场调查,借助绿色食品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广大农户不同程度实现了增收。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优良的贫困地区,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不远,梦想可期。绿色食品发展的路径已绘就,各相关主体“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在目标任务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梳理,在政策措施上再加力,在推进落实上再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食品事业必将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书写出绚丽篇章。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