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脱贫攻坚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 朱保成 字号:【

  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打好脱贫攻坚战站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每年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脱贫攻坚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必讲的重要问题。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6次深入人大、政协团组,与代表委员广泛深入交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线,共商决战决胜大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的短板中,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一块。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强调,“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警钟长鸣,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要落实责任不放松,“贫困县脱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转变作风不懈怠,总书记对贫困地区的干部既始终严格要求,又非常关心,不忘一个“爱”字。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一系列重要讲话的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打好脱贫攻坚的责任感、使命感,牢记使命,开拓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统一思想认识,加快发展桑蚕丝绸文化产业

  中国是桑树的原产地和丝绸的发祥地,已有五千多年的种桑养蚕历史。桑蚕产业自古以来都是我国一项重要产业,乃至于丝绸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桑蚕产业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世界人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千年来,我们种桑养蚕、缫丝纺绸,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提供了锦绣衣被,而且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出了一条隽永而绚烂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经济之路,更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纽带,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并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作为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的桑蚕丝绸产业,应紧紧抓住机遇,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以桑蚕丝绸文化为引领,传承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做大做强桑蚕丝绸产业,确保“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主导和优势地位,让“丝绸”这张象征中华民族的名片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来越被世界各国认同和接受。

  据统计,现在全国有1200多万亩桑园,有28个省700多个县800多万农户从事桑蚕产业,2017年实现总产值近300亿元,茧丝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0%,但遗憾的是我们中国不是国际蚕业委员会成员国,不是成员国,就缺少话语权和定价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并邀请中国加入。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桑蚕产业科技开发及综合利用创新成果显著,发现并开发了桑树除养蚕之外的其他多种用途和价值。专家预言,这种价值将远远超过传统桑蚕产业的效益,具有更大规模发展的未来。从德昌、宁南两县看,这些年来,除了用桑树养蚕之外,还做了很多相关产业开发,成效也非常显著。有8位院士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言,要全面推进桑树综合利用向纵深发展,桑蚕产业有望成为我国新兴产业中的一支新秀。

  根据专家分析和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桑蚕产业总体上发展健康,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桑蚕丝绸文化产业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作用认识不够;二是桑蚕产业的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不够,农机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桑蚕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不够、政策支持有待完善加强。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提出,要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力及竞争力,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国务院领导同志也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发展桑蚕丝绸产业给予重视和支持。我们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要求,进一步增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文化自信,从政治经济、绿色环保、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多方面传承中国的农桑文化,重视支持桑蚕丝绸文化产业的发展。

  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质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胡春华副总理今年1月4日在凉山召开的“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产业扶贫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走特色优质高效发展路子。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自然条件特别适合桑树生长,被桑蚕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凉山自古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凉山州的产业基础好,是四川省攀西生态高效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区和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蚕业基础好、产品质量优、市场竞争力强。特别是近年来,凉山州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探索出很多好办法、好经验,涌现出很多好的典型,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产业扶贫成效非常显著。

  凉山州大力种植优质蚕桑,发展桑蚕产业,使小蚕桑成就了大产业,目前已在全国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一是加速了农村人才集聚。通过发展蚕桑产业,激发了农民创业热情,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也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了就业创业平台。二是促进了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蚕桑产业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紧密结合,促进了乡村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三是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通过蚕桑产业发展,提升了农业资源的生态价值和乡村的功能价值。四是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凝聚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奋力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调研中了解到凉山州桑蚕丝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龙头企业实力较弱、标准化程度不高,营销水平低、好东西卖不了好价钱;科技开发创新、特别是桑产业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还不长,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够;品牌影响力弱、宣传力度还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攻坚克难,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脱贫攻坚中,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坚定信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责任不放松的精神和作风,为产业振兴,实现脱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桑蚕产业、产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桑蚕丝绸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业,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道路和经贸往来上具有广阔的潜力和空间。在桑蚕产业转型发展中,要实施区域专业化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足文化内涵,打造高端国际化自主品牌。

  据了解,有关单位正在筹备桑蚕丝绸集群品牌和国际桑蚕丝绸文化促进会。德昌也正在筹备召开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暨桑蚕丝绸产业发展论坛,我们要积极支持,并希望认真谋划和筹备,切实办出成效。

  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借助全国两会的东风,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下大力气抓好产业扶贫,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本文系作者在凉山州发展桑蚕产业推进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略有删减)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