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升级 提升农民健康饮食水平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郭 瑶 字号:【

  “民以食为天”。可以说食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到了过年,人们食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可谓是琳琅满目。我的家乡特产“道口烧鸡”更是享誉国内外,也是河南滑县过年饭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河南滑县隶属安阳市,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95.2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1%,农村人口占比78%。此次过年回乡探亲,在品鉴美食的同时,也借机对河南省滑县农民的食品消费状况,通过座谈、现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与部油料全产业链团队在河南地区的联合调研数据,谈一谈对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现状的思考。

  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大,到2016年河南省农村家庭消费总额达到3218.5亿元。农村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相关保障、监督机制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消费约束不断降低,以流动性大、接受新观念快、模仿性强为特点的新生代农村居民逐步成为农村消费的主导力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呈现出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显著特征,食品类消费也由“量增”转变为“质增”,主食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副食类消费需求明显增大,居民开始注重饮食的丰富性以及营养性,并且非常关注食品安全。调研数据显示,影响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因素中,“安全”是村民最为关注的因素,占比57.14%;其次是“价格”,占比44.16%,然后是“口味”,占比37.66%,再次是“品牌”,占比33.77%,“营养”占比27.27%。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属于较低层次消费阶段。与河南省城镇居民以及全国农村人均消费情况相比,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选择、消费保障等方面依然较为落后。集中表现以下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大,2016年农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32.2%;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消费能力明显不足,2016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为人均2.12万元,比上年扩大7%;三是食品消费监管机制不完善,消费产品单一,《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2016年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情况分析》显示,2016年农村消费满意度较低,投诉明显增多,其中农村消费者对假冒、劣质、不合格商品,缺斤少两等现象反映最为强烈;四是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春节期间,一户亲戚来家做客,带来的一箱饮料包装日期为2018年6月,开箱后发现瓶子上的生产日期却为2017年5月,已经过保质期近1年,亲戚面对过期食品,考虑到维权成本较高,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维权。

  制约农村食品消费升级的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限。从宏观总体视角的相关研究已揭示,收入一直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杜森贝里在其相对收入假说中指出,居民消费由其收入决定。蔡丙松的研究表明,收入不足是河南省农村消费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河南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农村家庭日常消费活动,限制其消费能力,严重制约消费行为升级。2013—2017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30元增加至13432元,增幅4002元,年均增长率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467元增加至36396元,增幅9929元,年均增长率8%。2017年,农村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务)人均701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74%,分别比城镇居民低8833元,高15个百分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中国居民不敢花钱,喜欢积蓄,特别是农村居民更是如此,追其根源,还是在于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较强,对生活保障没有安全感,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远落后于城镇,支出的不确定性更大,并且不确定性的心理感受也更剧烈,自然预防性储蓄意愿也就更强。从国家统计局消费统计数据看,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5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10%,比城镇居民人均水平分别低718元、高3个百分点。而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低93元。医疗健康等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不充足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勇气”。

  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我国农村居民对大宗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受本地农业产业结构、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显著。其中,河南省农村居民多喜食小麦及面粉制品、花生油、猪肉,消费结构单一。从对河南省开封地区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看,2017年只消费1种植物油的家庭占比47%,其中花生油占比36%;消费2种植物油的家庭占比43%,其中“花生油+芝麻油”的组合占比最高,为42%。这与河南省作为花生、芝麻主产大省密不可分。但这种单一的油料种植结构,导致了河南农村居民单一的食用植物油消费现状,对居民油脂营养均衡不利。

  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有限。农村食品安全,事关农民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食品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农村食品市场量大面广,市场主体小而分散、数量众多、消费水平低,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依然存在,生产经营假冒食品、“山寨”食品、食品假货、“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现象时有发生,侵害了农村居民合法权益,甚至危及公众健康,农村食品治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加快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升级的建议

  针对当前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有效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保、提高消费层次、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下大力气。

  加大力度保障农民增收。人作为消费的主体,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既是最终受益者,也决定消费升级的方向。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必须推动消费主体升级,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结合河南省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增大订单农业占比,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针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推动农业生产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相关产业建设,增加消费品品种;推进食品品牌培育,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尤其要支持“老字号”企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提升企业效益,进而带动周边农村居民就业,拓宽收入渠道。

  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拉动效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加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抗风险能力,从而减小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升消费意愿。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额度,加大补偿力度,减少农民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振兴。

  提高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层次。一方面,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大对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培养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发挥新生代农村居民在引导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居民由生存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过渡,逐步改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形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如商贸流通中心、大型超市等,普及网上购物,缓解城乡居民“同物不同价”的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食品,解决购物“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大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监管力度。把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作为推进农村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维护农村食品良好生产经营秩序。针对河南地区当前突出问题,既要开展专项整治,出台一批能管用、见效快的措施,又要围绕固本强基,全面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方法路径,全面提升农村食品治理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消费满意度。

  (作者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

  加快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升级

  提升农民健康饮食水平

  文/郭 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以说食品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到了过年,人们食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可谓是琳琅满目。我的家乡特产“道口烧鸡”更是享誉国内外,也是河南滑县过年饭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河南滑县隶属安阳市,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95.2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1%,农村人口占比78%。此次过年回乡探亲,在品鉴美食的同时,也借机对河南省滑县农民的食品消费状况,通过座谈、现地察看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研究所与部油料全产业链团队在河南地区的联合调研数据,谈一谈对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现状的思考。

  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大,到2016年河南省农村家庭消费总额达到3218.5亿元。农村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消费相关保障、监督机制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消费约束不断降低,以流动性大、接受新观念快、模仿性强为特点的新生代农村居民逐步成为农村消费的主导力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呈现出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显著特征,食品类消费也由“量增”转变为“质增”,主食消费需求明显下降,副食类消费需求明显增大,居民开始注重饮食的丰富性以及营养性,并且非常关注食品安全。调研数据显示,影响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因素中,“安全”是村民最为关注的因素,占比57.14%;其次是“价格”,占比44.16%,然后是“口味”,占比37.66%,再次是“品牌”,占比33.77%,“营养”占比27.27%。

  虽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属于较低层次消费阶段。与河南省城镇居民以及全国农村人均消费情况相比,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消费选择、消费保障等方面依然较为落后。集中表现以下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大,2016年农村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为32.2%;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消费能力明显不足,2016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为人均2.12万元,比上年扩大7%;三是食品消费监管机制不完善,消费产品单一,《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2016年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情况分析》显示,2016年农村消费满意度较低,投诉明显增多,其中农村消费者对假冒、劣质、不合格商品,缺斤少两等现象反映最为强烈;四是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春节期间,一户亲戚来家做客,带来的一箱饮料包装日期为2018年6月,开箱后发现瓶子上的生产日期却为2017年5月,已经过保质期近1年,亲戚面对过期食品,考虑到维权成本较高,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维权。

  制约农村食品消费升级的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有限。从宏观总体视角的相关研究已揭示,收入一直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杜森贝里在其相对收入假说中指出,居民消费由其收入决定。蔡丙松的研究表明,收入不足是河南省农村消费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河南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农村家庭日常消费活动,限制其消费能力,严重制约消费行为升级。2013—2017年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30元增加至13432元,增幅4002元,年均增长率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467元增加至36396元,增幅9929元,年均增长率8%。2017年,农村家庭日常生活开支(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和服务)人均701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74%,分别比城镇居民低8833元,高15个百分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中国居民不敢花钱,喜欢积蓄,特别是农村居民更是如此,追其根源,还是在于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不确定性较强,对生活保障没有安全感,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远落后于城镇,支出的不确定性更大,并且不确定性的心理感受也更剧烈,自然预防性储蓄意愿也就更强。从国家统计局消费统计数据看,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5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10%,比城镇居民人均水平分别低718元、高3个百分点。而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低93元。医疗健康等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不充足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勇气”。

  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我国农村居民对大宗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受本地农业产业结构、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显著。其中,河南省农村居民多喜食小麦及面粉制品、花生油、猪肉,消费结构单一。从对河南省开封地区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看,2017年只消费1种植物油的家庭占比47%,其中花生油占比36%;消费2种植物油的家庭占比43%,其中“花生油+芝麻油”的组合占比最高,为42%。这与河南省作为花生、芝麻主产大省密不可分。但这种单一的油料种植结构,导致了河南农村居民单一的食用植物油消费现状,对居民油脂营养均衡不利。

  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有限。农村食品安全,事关农民群众健康和合法权益,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食品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农村食品市场量大面广,市场主体小而分散、数量众多、消费水平低,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依然存在,生产经营假冒食品、“山寨”食品、食品假货、“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现象时有发生,侵害了农村居民合法权益,甚至危及公众健康,农村食品治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加快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升级的建议

  针对当前河南地区农村食品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从有效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保、提高消费层次、加强监督监管等方面下大力气。

  加大力度保障农民增收。人作为消费的主体,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既是最终受益者,也决定消费升级的方向。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必须推动消费主体升级,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结合河南省实际,需要进一步推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增大订单农业占比,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家庭经营的效益,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增值的效益。针对食品消费需求变化,推动农业生产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相关产业建设,增加消费品品种;推进食品品牌培育,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尤其要支持“老字号”企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提升企业效益,进而带动周边农村居民就业,拓宽收入渠道。

  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拉动效应。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加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抗风险能力,从而减小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提升消费意愿。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政策,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额度,加大补偿力度,减少农民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推动乡村振兴。

  提高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层次。一方面,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大对健康饮食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培养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发挥新生代农村居民在引导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农村居民由生存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过渡,逐步改善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形成更加健康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如商贸流通中心、大型超市等,普及网上购物,缓解城乡居民“同物不同价”的问题,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食品,解决购物“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大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监管力度。把加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作为推进农村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维护农村食品良好生产经营秩序。针对河南地区当前突出问题,既要开展专项整治,出台一批能管用、见效快的措施,又要围绕固本强基,全面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有效治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方法路径,全面提升农村食品治理水平,提升农村居民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消费满意度。#FormatImgID_0#

  (作者单位:全国农业展览馆)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