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猪年,巧的是温氏股份创立年1983也正好是猪年,所以今年可谓是温氏股份的“本命年”。
“本命年”能否带给温氏股份好运,让其重新回到创业板第一市值的宝座呢?
“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一头猪就是一个小银行。”
这两句谚语,充分说明了猪肉是每个家庭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在中国汉字中,有“豕”才有“家”亦体现了这一点。
从古至今,养猪都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低端”,在古代那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啊。现如今也是高科技傍身,这不,日前养猪大王温氏股份的2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而且养猪这个行当还引得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入。
2018年2月,阿里巴巴马云高调宣布,进军养殖产业,用AI科技养猪。
同年11月下旬,京东也“迎头赶上”,宣布成立京东农牧,向人工智能养猪领域进发。
其实网易早在2009年就开始筹划养猪了,不久后就创立了“网易味央”品牌。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生猪出栏量6.88亿头,整个猪肉消费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相当于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3倍,对GDP贡献率超2%。
温氏股份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二的养猪公司,它曾创造了创业板的神话,2015年上市不久,市值就突破了2500亿,登上了创业板第一市值的宝座。
温氏股份近600亿的营收体量是行业第二的牧原股份营收的6倍左右。
目前,温氏股份仍以1481亿元的市值排在创业板的第二位,离第一名的宁德时代仅相差一百多亿元。
2019年是猪年,巧的是温氏股份创立年1983也正好是猪年,所以今年可谓是温氏股份的“本命年”。
“本命年”能否带给温氏股份好运,让其重新回到创业板第一市值宝座呢?
让我们一起透过温氏股份了解一下超万亿规模的养猪行业。
温氏股份御冬能力更强
回顾2018年,我们发现这一年对养猪业来说确实是难熬的一年。
首先,上半年处于猪周期的下行阶段,猪价最低时一度跌破5元/斤,创10年新低。上半年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为12.38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51%。养殖生猪的头均亏损幅度超过300元。
其次下半年非洲猪瘟的突然爆发,无疑使得上半年的猪周期进入下行阶段后“雪上加霜”。
上到大型规模化养猪场、下到家庭农场以及广大中小养殖户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猪养殖类上市公司更是出现了大面积的业绩下滑现象。
比如,行业的四大龙头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雏鹰农牧的净利润增长率都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其中雏鹰农牧出现了亏损,行业老二牧原股份下降76.75%〜78.86%。而温氏股份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依然实现净利润39.5亿元〜42亿元,净利润依然第一,下降幅度相比同行业公司要小得多,抵抗风险的能力显然更强。
虽然2018年养猪行业如此低迷,但还是吸引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跨界进军养猪业,他们又是带着什么样的玩法进入养猪行列呢?
互联网巨头的AI养猪玩法
2018年2月,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三方将对阿里云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发,最终全面实现AI养猪。计划两年后,其人工智能养猪场规模将达到一千万头以上。
阿里智慧养殖的技术路线为:首先通过硬件和猪ID唯一化方案获取数量、体重、温度等基础数据,再通过AI应用实现全链路数据的智能连接,进而挖掘分析并解决死淘、疾控、PSY/FCR(饲料转化率)等行业痛点,最终实现单体增收的综合效率。未来,则有望开拓无人养猪或高度自动化的养猪新模式。
其实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将所有猪的数据都电子化,每头小猪一出生就有ID身份证,包括品种、体形、进食情况、运动情况、免疫情况等等都会记录进这头猪的电子档案中,每头猪的情况一目了然。
京东搞的“神农大脑”养猪和阿里巴巴类似,都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农牧产业升级,降低农牧成本、提升农牧养殖效率。
这种智能养猪模式相比传统养猪模式的优势具体如何体现呢?我们通过阿里和京东的两组数据来了解一下。
阿里表示通过ET大脑帮忙一年,每一头母猪,每一年多生仔三头,同样的死亡率降低3%,收益增高了10%。
京东方面则表示将降低养殖人工成本至少30%、饲料至少10%,出栏时间至少缩短5—8天,每年将至少为行业降低500亿元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ET大脑和京东农牧的智能养猪宣传标语也惊人的相似,阿里:智能养猪搞得好,漂亮媳妇娶得早;京东:智能养猪搞得好,全村幺妹跟哥跑。
而网易的养猪玩法是和阿里、京东不一样的,网易是自己做猪场,而不是赋能给养猪行业;阿里的养猪体系是阿里云下面的行业解决方案,没有亲自到产业里面研究养猪行业。
网易重在体系,阿里、京东意在技术。
网易丁磊养味央猪,其实不是真正想养猪,而是想要建立一种养殖体系,这种体系完全就是生态养殖的模板,而且可以复制。
这套养猪体系大致是这样的:以人的标准来养猪,猪是在蹲马桶、睡公寓、不吃药、听音乐、玩玩具的环境中长大。每天叫醒味央猪的不是食物,而是音乐。其猪排泄物净化处理后的水经过三道工序处理,水质竟然超过了城市自来水标准。
丁磊花了7年时间让这套体系完善,2016年,其养的一头黑猪拍出了27.7万元的“天价”。
在智能化方面,温氏股份也有智能养殖系统,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的实时监测,还有设备的智能控制。
智能养殖看似很美好,但要普及推广开来还是难度很大。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指出,困难在于,互联网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但在农村普及率非常低,仅为34%。
除此之外,农业从业人员主体年龄较大、新技术人才较少,农业规模化程度差,环境地形水文复杂,尚未实现数字化。
互联网巨头为何纷纷跨界进军养猪行业呢?天花板高、资本回报率高,两个字:赚钱。
市场规模超一万亿,天花板高
要说我国吃得最多的一种肉类,那无疑是猪肉了。2017年我国猪肉消费量约为5487万吨,占全部肉类消费60%以上,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50%左右,我们吃掉了全球一半的猪肉。
按照中国大陆13.9亿人口计算,那人均消费量约近39.5公斤。庞大的市场需求让养猪行业市场规模也无比巨大。
近十年时间,中国生猪出栏量从5.65亿头增长至7.35亿头,2014年以后,基本稳定在7亿头左右,201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6.89亿头,占全球生猪出栏量达55.82%。
按生猪出栏体重115公斤以及当年生猪均价计算,2011年中国生猪市场规模即突破万亿元,此后稳定在万亿元以上,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1.46和1.19万亿元,超万亿的市场规模无疑是吸引互联网巨头跨界入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生猪出栏量位于全球第一,但规模化程度远不及欧美国家,散户养殖情况较为普遍。
拿年存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存栏比例数据看,2017年我国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出栏占比约为25%,而美国在2012年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出栏占比就已经达到了60%。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养猪行业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2017年,温氏股份以1904头出栏量占据2.77%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前五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仅4.77%。
而美国第一大生猪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第二大企业胜利食品的市占率为6%,前6大企业的合计市占率为36%。
温氏股份作为中国生猪龙头,目前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未来仍存在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温氏模式”独领风骚
目前养猪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包括散养模式、松散型“公司+农户”、紧密型“公司+农户”和自繁自养。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以自繁自养及“公司+农户”两种模式为主,代表性公司分别为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
龙头老大温氏股份采取“公司+农户”模式,这种模式又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主要区别是农户的养殖规模。紧密型的单户规模一般为2000头以上,温氏股份正是采取了这种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温氏股份在育种、动物营养和保健、人员和猪群管理上积累了先进经验,该模式下还未有大型集团公司能超越温氏的成本。因此其一直被竞争对手模仿,却从未被超越过,可谓独领风骚啊。
牧原股份采取自繁自养模式,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全都自己搞定,相当于全流程自营模式。
四种模式的完全成本又是怎样的呢?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生猪养殖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内散养生猪及规模生猪。
两种模式各有优势,“公司+农户”模式,资金占用相对较小、规模易扩张;自繁自养模式,在生猪品质控制、食品安全保障、疾病防控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不过养殖行业属于重资产投入行业,资金及土地是限制行业内公司养殖规模扩大的最大约束因素,像牧原股份的养殖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扩张,这会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提升的。
而温氏模式投入较少,温氏股份资产负债率是5家主要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中最低的,2015年以来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在33%以下。
“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可以实现快速扩张,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世界第一的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国家政策也在往这种模式进行引导,所以“公司+农户”模式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主流。
“本命年”有望迎新周期
说到养猪行业,就不得不说猪周期。任何一个市场,如果市场结构较为松散,以散户居多,那就很难避免盲目跟风、暴涨暴跌的情况。比如股票市场就如此,同样以散养为主养猪市场也逃不过这样的规律。
当猪价升高时,散户开始蜂拥养猪,这就会慢慢导致供大于求,猪价下跌。猪价下跌就会使散户养猪的意愿降低,从而导致供给端下降,而需求端波动并不大,则猪价上升。
这个规律是这样的: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规律的周期一般是4年。
过去10年中,生猪均价分别于2008年4月、2011年9月、2016年6月达到历史高点,从价格高点到价格低点经历的时间约为1—2.5年。
而本轮周期中,2018年5月份达到的价格低点距前期高点为2年,从时间上看,处于周期价格底部的可能性较大。
再看看产能方面的情况,自2018年3月以来,能繁母猪同比降幅持续扩大,3月份同比下降0.8%,6月份同比下降2.9%,9月份同比下降4.8%,11月份同比下降6.9%。
而且反映补栏积极性的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已接近历史底部区间。
此外,加上非洲猪瘟加速了去产能,综合产能和价格情况,可以判断2019年很有可能将开启新一轮猪价上涨周期。养猪大王温氏股份在其“本命年”业绩大涨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红肉年鉴”相关数据显示,生猪期货推出后,美国生猪产业市场的波动,要明显小于推出前。就算猪价大起大落,由于生猪期货的保护,美国生猪公司股价并未受重大影响。
2018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已正式批复大商所的生猪期货立项申请,目前生猪期货正处于征求部委意见阶段,今年有望正式推出生猪期货品种。届时生猪期货也将对养猪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生猪期货的推出及大概率业绩大涨很有可能让养猪大王温氏股份在其“本命年”重夺创业板一哥宝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