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上的“红玛瑙”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云南哈尼梯田以恢宏的气势和雄奇壮美的景观闻名世界。这里不仅拥有让人心醉神迷的自然风光,还因其独特的农耕文化而著称。

  这里的梯田涵养着当地独有的红米,它不仅是红米中的极品,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的主要农作物。

  四度同构的生态农业系统

  据《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一书介绍,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整个红河两岸,凡有哈尼人的地方都会有规模宏大的梯田。含蓄的山谷因梯田的粼粼波光而凸显生动,梯田的色彩变幻与寨、林、云海交相辉映,清晨朝霞、落日余晖、清凉流水,其境其景,异常秀美。哈尼梯田延绵85万亩,垂直落差1500多米,层层梯田拾级而上,最高可达5000多级。

  1000多年前,哈尼人在没有炮火、炸药的助力下,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实现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流灌溉体系,并且世世代代在这样险峻的山崖间开渠挖田、辛苦劳作。哈尼梯田景色美、落差大、层级多、规模大、历史长、持续久、技艺高,是真正的大地艺术,人文与自然景观互相交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红河哈尼梯田的魅力不仅在其表,更在其里。哈尼人开创了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复合农业文化生态系统。

  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十分宜居,适于建村。哈尼族人居住在该民族特有的建筑“蘑菇房”里。这种由夯土、砖坯和石块建成的土房,屋顶覆盖着伞状的茅草。蘑菇房一般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牲口圈,中间一层居住,最顶层用于储藏粮食。

  村寨上方茂密的森林,有利于水源涵养,使山泉、溪涧常有水,人畜用水和梯田灌溉都有保障,同时山林中的动植物又可为人们提供肉食和蔬菜。当地哈尼族老百姓还相信森林里住着保佑他们和平与兴旺的神灵。一旦破坏森林就会打扰神灵,从而失去太平的生活。因此,哈尼族人小心翼翼地捍卫着他们神圣的森林,任何外来人不得闯入。

  村下开垦万阶梯田,既便于引水灌溉,满足水稻生长,又有利于从村里运送人畜粪便施于田间。梯田在建造上完全顺应等高线,减少了动用的土方,又防止了水土流失。

  千百年来,哈尼人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技术和相应的文化习俗。哈尼族创造发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沟冲肥,利用发达的沟渠网络将水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为梯田提供充足肥料。十月年、六月年、吃新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农业民俗节庆,至今仍为哈尼族所重视和庆祝。

  哈尼梯田凭借其令人惊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丰富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巧夺天工的农耕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红米,就是这里出产的最主要农产品,养育着祖辈生活在此的哈尼人。

  古法耕种留住时光味道

  哈尼梯田红米,是一种外观看上去是红色,但米质稍显粗糙的老品种,是云南哈尼先民在隋唐初期的高山梯田垦殖中由野稻逐渐驯化而成。

  传说哈尼人的祖先有一只看家的神犬。由于见哈尼人生活的地方贫瘠而没有产出,便从天上给哈尼人找到了黄金谷种带回人间,不料在泅渡银河时,挂在身上的谷种被河水冲走。只有尾巴上侥幸粘留了两颗带给了哈尼人。从此哈尼人便拓荒开田,辛勤劳作种下了此谷。

  据老人说,10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因为地处高寒地区,一般水稻无法生长,村民们只能种植“冷水谷”和荞麦,此后改种产量稍高的“蚂蚱谷”,即红米。谷种成熟后杆叶通红,长出的稻穗如玛瑙一般,养活了哈尼人,于是哈尼人便世代种植这种“红玛瑙”。

  历经岁月更替,哈尼梯田红米却从未退化。当地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

  哈尼人根据红米特性和当地自然环境,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种植方式:每年插秧后,村民将鸭子放入梯田圈养,禾苗抽穗灌浆时,再将长大的鸭子赶出。在这期间,杂草、害虫都进了鸭子的肚子,转化成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

  长期以来,受山地环境制约,当地红米种植无法实现机械化管理,仍沿袭哈尼族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习俗,依靠人工种植红米。春种秋收,从一颗种子到可供餐煮的甘粮,需要经过挖头道田、修水沟、打谷、晒谷等20 道工序,红米种植都依靠哈尼族农户的双手完成。

  红米种植期一般为180〜210天,一年只产一季。用自然农法种出的红米每亩的产量不到300公斤,但米色泽红润,米粒细长,营养价值非常高,是大米中的极品。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守护者

  哈尼人深知,如果红米种植效益不高,那梯田无人守护,梯田风光和文化也将成为无本之木。为此,他们将梯田红米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打造。

  近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速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决定》,将梯田红米产业作为“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培育建设,全面推广种植梯田红米,打造红河绿色生态品牌。元阳县编制《元阳县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13个乡镇分批分年度层层推进,积极推进红米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元阳红·梯田红米”系列品牌。

  为发展壮大红米产业,红河州加大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度,加快扶持当地企业,带动梯田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元阳县除了扶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外,还引进和培植一批梯田农特产业龙头企业,先后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建立梯田红米生产合作社,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包装,开发哈尼梯田红米等生态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元阳县粮食局局长李富贵介绍,2018年,元阳县发展梯田红米种植9万亩,产量1.12万吨,通过发展梯田红米产业,带动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5万亩,其中示范2万亩、辐射3万亩,涉及农户2.7万户。

  如果说哈尼梯田稻作系统是哈尼族先祖辛勤智慧的结晶,那梯田红米等农产品即是梯田对勤劳善良的哈尼族最好的馈赠。新时期,哈尼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把发展红米产业作为传承农耕文化的有力抓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喜人景象。

  (资料来源:《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元阳县粮食局;刘月姣编辑整理)

  #FormatImgID_0#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哈尼梯田上的“红玛瑙”

  云南哈尼梯田以恢宏的气势和雄奇壮美的景观闻名世界。这里不仅拥有让人心醉神迷的自然风光,还因其独特的农耕文化而著称。

  这里的梯田涵养着当地独有的红米,它不仅是红米中的极品,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中的主要农作物。

  四度同构的生态农业系统

  据《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一书介绍,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整个红河两岸,凡有哈尼人的地方都会有规模宏大的梯田。含蓄的山谷因梯田的粼粼波光而凸显生动,梯田的色彩变幻与寨、林、云海交相辉映,清晨朝霞、落日余晖、清凉流水,其境其景,异常秀美。哈尼梯田延绵85万亩,垂直落差1500多米,层层梯田拾级而上,最高可达5000多级。

  1000多年前,哈尼人在没有炮火、炸药的助力下,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实现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流灌溉体系,并且世世代代在这样险峻的山崖间开渠挖田、辛苦劳作。哈尼梯田景色美、落差大、层级多、规模大、历史长、持续久、技艺高,是真正的大地艺术,人文与自然景观互相交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红河哈尼梯田的魅力不仅在其表,更在其里。哈尼人开创了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度同构”的复合农业文化生态系统。

  山腰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十分宜居,适于建村。哈尼族人居住在该民族特有的建筑“蘑菇房”里。这种由夯土、砖坯和石块建成的土房,屋顶覆盖着伞状的茅草。蘑菇房一般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牲口圈,中间一层居住,最顶层用于储藏粮食。

  村寨上方茂密的森林,有利于水源涵养,使山泉、溪涧常有水,人畜用水和梯田灌溉都有保障,同时山林中的动植物又可为人们提供肉食和蔬菜。当地哈尼族老百姓还相信森林里住着保佑他们和平与兴旺的神灵。一旦破坏森林就会打扰神灵,从而失去太平的生活。因此,哈尼族人小心翼翼地捍卫着他们神圣的森林,任何外来人不得闯入。

  村下开垦万阶梯田,既便于引水灌溉,满足水稻生长,又有利于从村里运送人畜粪便施于田间。梯田在建造上完全顺应等高线,减少了动用的土方,又防止了水土流失。

  千百年来,哈尼人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技术和相应的文化习俗。哈尼族创造发明了“木刻分水”和水沟冲肥,利用发达的沟渠网络将水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为梯田提供充足肥料。十月年、六月年、吃新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农业民俗节庆,至今仍为哈尼族所重视和庆祝。

  哈尼梯田凭借其令人惊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丰富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巧夺天工的农耕技术、以及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红米,就是这里出产的最主要农产品,养育着祖辈生活在此的哈尼人。

  古法耕种留住时光味道

  哈尼梯田红米,是一种外观看上去是红色,但米质稍显粗糙的老品种,是云南哈尼先民在隋唐初期的高山梯田垦殖中由野稻逐渐驯化而成。

  传说哈尼人的祖先有一只看家的神犬。由于见哈尼人生活的地方贫瘠而没有产出,便从天上给哈尼人找到了黄金谷种带回人间,不料在泅渡银河时,挂在身上的谷种被河水冲走。只有尾巴上侥幸粘留了两颗带给了哈尼人。从此哈尼人便拓荒开田,辛勤劳作种下了此谷。

  据老人说,100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因为地处高寒地区,一般水稻无法生长,村民们只能种植“冷水谷”和荞麦,此后改种产量稍高的“蚂蚱谷”,即红米。谷种成熟后杆叶通红,长出的稻穗如玛瑙一般,养活了哈尼人,于是哈尼人便世代种植这种“红玛瑙”。

  历经岁月更替,哈尼梯田红米却从未退化。当地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

  哈尼人根据红米特性和当地自然环境,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种植方式:每年插秧后,村民将鸭子放入梯田圈养,禾苗抽穗灌浆时,再将长大的鸭子赶出。在这期间,杂草、害虫都进了鸭子的肚子,转化成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

  长期以来,受山地环境制约,当地红米种植无法实现机械化管理,仍沿袭哈尼族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习俗,依靠人工种植红米。春种秋收,从一颗种子到可供餐煮的甘粮,需要经过挖头道田、修水沟、打谷、晒谷等20 道工序,红米种植都依靠哈尼族农户的双手完成。

  红米种植期一般为180〜210天,一年只产一季。用自然农法种出的红米每亩的产量不到300公斤,但米色泽红润,米粒细长,营养价值非常高,是大米中的极品。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守护者

  哈尼人深知,如果红米种植效益不高,那梯田无人守护,梯田风光和文化也将成为无本之木。为此,他们将梯田红米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打造。

  近年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速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决定》,将梯田红米产业作为“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培育建设,全面推广种植梯田红米,打造红河绿色生态品牌。元阳县编制《元阳县哈尼梯田红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13个乡镇分批分年度层层推进,积极推进红米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元阳红·梯田红米”系列品牌。

  为发展壮大红米产业,红河州加大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力度,加快扶持当地企业,带动梯田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元阳县除了扶持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外,还引进和培植一批梯田农特产业龙头企业,先后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红河酷爱哈尼梯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建立梯田红米生产合作社,引导企业进行品牌包装,开发哈尼梯田红米等生态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据元阳县粮食局局长李富贵介绍,2018年,元阳县发展梯田红米种植9万亩,产量1.12万吨,通过发展梯田红米产业,带动发展稻鱼鸭综合种养产业5万亩,其中示范2万亩、辐射3万亩,涉及农户2.7万户。

  如果说哈尼梯田稻作系统是哈尼族先祖辛勤智慧的结晶,那梯田红米等农产品即是梯田对勤劳善良的哈尼族最好的馈赠。新时期,哈尼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把发展红米产业作为传承农耕文化的有力抓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喜人景象。#FormatImgID_1#

  (资料来源:《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元阳县粮食局;刘月姣编辑整理)

  #FormatImgID_2#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