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村镇银行无论是数量还是覆盖范围都取得了巨大突破。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村镇银行机构组建数量已达1601家,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247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68%。北京地区自2008年第一家村镇银行北京延庆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目前辖内共11家村镇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村镇银行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支持各区域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地区村镇银行作为全国村镇银行的一个缩影,既有北京地区村镇银行特有的个性,也有全国村镇银行共有的共性。本文从北京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探讨分析了新形势下村镇银行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对村镇银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北京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8年北京第一家村镇银行——北京延庆村镇银行正式成立。截至2018年6月,北京地区共有村镇银行11家,注册资本14.47亿元,营业网点39个,从业人员760人(见表1)。辖内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平稳增长,其中贷款规模增长较快,与2017年同期相比,贷款规模增长了8.84%,有力支持了县(区)域“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款稳定性下降,存款结构不合理。伴随传统储蓄存款营销难度的日趋加大,村镇银行存款稳定性下降,2018年6月末,辖内村镇银行存款余额同比下降了3.76个百分点,存款稳定性差已成为制约其经营发展和支持地方实体经济的主要问题。在存款结构方面,一是对公存款占比高,储蓄存款占比低;二是存款集中度相对较高,对流动性影响较大,这是村镇银行开业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
收入渠道单一,盈利能力下降。 村镇银行营收主要依靠存贷款息差,收入渠道较为单一。作为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较低,受到渠道、产品、贷款额度等限制,以及经济下行贷款业务开展审慎、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而不断减费让利等行为,村镇银行利差空间进一步收窄。据统计,多家村镇银行的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与付息负债平均利率之差与年初相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受市场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贷款客户信用风险普遍增加,扶持的小微客户流失严重,导致部分村镇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信用风险防范形势严峻。一是授信风险相对较大。村镇银行主要客户群体为小微企业及“三农”客户,该类客户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抗风险能力弱,在市场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借款人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较高,容易转移形成信用风险。二是贷款集中度较高。个别村镇银行贷款集中度较高,为信用风险防范埋下了隐患。三是资产质量劣变压力较大。据统计,2018年6月末,辖内村镇银行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率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23.6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劣变压力较大。
村镇银行发展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是美国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即通过评估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 和劣势(Weakness),以及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又称:威胁,Threats),对企业生存经营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概括,进而采取针对性战略措施的一种方法。本部分借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的村镇银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村镇银行的发展优势
产业升级优势。村镇银行设立之初的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同时村镇银行还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三农”贷款信用风险高的双重影响下,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必然会从普通客户向大客户及中高端客户转移。北京地区普通农业比例小,多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特色农业、种植大户为主,同时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既符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和定位需求,又满足了村镇银行的利益驱动需求。
村镇银行贷款审批快、效率高。村镇银行属于一级法人机构,作为独立法人,具有贷款审批流程快、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势,从客户提出贷款申请到审批通过只需短短几天时间,甚至对担保抵押手续完备的优质客户可实现当天批准贷款,能更及时、快捷、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及“三农”的融资需求。
村镇银行的发展劣势
科技手段较为落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对于村镇银行而言,电子银行功能较为欠缺,甚至不能办理银行卡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跨行取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无法实现,支付结算功能欠缺,票据承兑、贴现、清算等业务更是难以开办。落后的科技手段制约了村镇银行的业务扩张和健康发展。
内控合规管理较为薄弱。一是村镇银行员工整体流动性较大、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个别村镇银行高管层变化频繁,导致整个机构组织协同效应差,管理流程粗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也给村镇银行带来操作性风险。二是个别村镇银行关键岗位未分离,贷款审核、发放或风险管理在同一部门,前中后台未有效分离,不利于决策部署和内部控制。三是受人员紧张影响,员工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执行较差,为操作性风险埋下风险隐患。
流动性补充能力和资本补充能力不足。村镇银行存款集中度较高、存款稳定性较差,对流动性风险影响较大。为应对流动性紧张,部分村镇银行与发起行签订了流动性救助协议,但成本较高,使村镇银行对系统内资金的使用心存忌惮,而且缺乏其他形式的同业融资渠道,流动性补充能力较差。同时,村镇银行资本总额较小,多家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未承诺相应的资本补充义务,资本补充能力较弱。
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机遇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2015年5月1日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作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支柱之一,存款保险制度虽然会使村镇银行经营成本有所上升,但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存款人的预期,为中小银行尤其是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村镇银行投资管理模式的优化。 2018年1月12日原银监会印发《关于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该通知,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调整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在现有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可以投资和收购村镇银行,为村镇银行提供代理支付清算、政策咨询、信息科技、产品研发、运营支持、培训等中后台服务,以及受村镇银行委托申请统一信用卡品牌等业务。同时也进一步强调支持村镇银行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服务需求,遵循风险可控等要求,申请开办新业务,提升支农支小服务能力。该投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村镇银行的服务管理效率、商业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为村镇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能和竞争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其中农村网民规模2.11亿,占比26.3%。伴随国内智能手机的推广与应用,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5.66亿,半年增长7.4%。村镇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大潮,打造手机APP,加强资产整合,扩大服务功能,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和潜在客户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面临的外部挑战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后,村镇银行面临的冲击最大。一是受品牌认知度影响,为稳定资金来源、提升吸储能力,存款利率需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资金成本上升;二是村镇银行利率定价基础薄弱,贷款利率自主定价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三是村镇银行净利差进一步收窄,盈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四是村镇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相对滞后,在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民营银行、直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近年来,金融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放宽,民营银行、直销银行相继进入银行业且有扩大趋势,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供销社金融蓄势待发。面对众多新业态的出现和扩展,村镇银行的同质化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发展形势将更加严峻。
SWOT矩阵分析
村镇银行的SWOT分析结果显示,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战略有4种路径可供选择(见表2),分别是SO战略:发挥内部优势,同时抓住外部机遇;WO战略:抓住外部机遇的同时,转化内部劣势;ST战略:发挥内部优势,同时应对外部威胁;WT战略:减少内部劣势的同时,应对外部威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情况采取最优战略,同时适时进行战略调整。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建议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及时抓住和借助外部机遇,不断弥补自身劣势,积极应对外部冲击。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提高社会认知度。村镇银行应坚持立足县域,结合地方特色和客户群体,积极借助存款保险这一外部机遇,深入宣传金融知识,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大存款吸储力度。同时加强业务和产品研发,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建立金融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扎实服务“三农”和小微,积极塑造村镇银行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公信力。
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村镇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资本和流动性补充能力;加强内控合规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加大人员培训和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和专业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搭乘互联网便车。村镇银行应主动弥补业务短板,尽快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电子银行功能,积极搭乘互联网便车,创新业务品种和工具,扩大服务功能和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村镇银行优势。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相关部门已给予村镇银行很多优惠政策,如贷款补贴、支农再贷款等。为壮大村镇银行实力,充分发挥其基层金融服务的优势,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村镇银行政策扶持力度,如推动设立小微企业、“三农”信贷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基金等,同时继续优化金融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