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朗的笑声、亲切的笑容,黝黑的肤色,见到台商惠安县慧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善孝,他正忙着给新盖的虾池接管子。去年养虾赚了钱,今年陈善孝又扩建了8口养殖池,约800平方米左右。他告诉笔者,这样可以多投放40万尾南美白对虾,可以多创收20万。
陈善孝信心满满,一边说,一边不忘手上的活儿,干劲十足。
从水电工程半路转投养殖业,投入之后,才发现难关无数,除了气候环境,处理养殖池、培苗育苗、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让陈善孝不断缴学费。近几年,他慢慢地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用他的话来说,倒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
跟虾做朋友
再不到半个月,陈善孝的虾池就要开始投放南美白对虾虾苗了。只见他早已将养殖池内的水抽掉,进一步晾晒和消毒。用他的话来说,顾好水质,才能养好虾。
虾是一种很脆弱的生物,在环境变化时,最先反应的就是虾子,当养殖池里出状况的时候,一般都是虾子先暴毙。
对农友来说,看得到作物在成长,看得到有多少可以收成,但养虾就不一样了。面对没办法看到虾子的状况,对投入大量成本进行水产养殖的陈善孝来说是一件没有安全感的事情,因此他更勤于观察水色,测定水中的溶氧量、PH值、观察虾的粪便等,才能培养出适宜虾子生长的环境条件。
用陈善孝的话来说,养虾,就要学会跟虾做朋友,这样,它们有没有生病才会告诉你。养虾期间,每天陈善孝都同工人一起投料,查看虾的摄食量;同时,还要观察水色,如果水色太浑太浓,说明PH值过高,这时候虾就容易生病,对此,陈善孝就会马上处理,要么及时给养殖池换水,要么加入一些生态养殖的活菌加以处理;此外,观察虾的粪便,也是陈善孝每天的例行公事。他说,虾便得短,不能长,长的话,也叫脱便,就像人拉稀一样,说明虾的肠胃状况不佳。
养虾,周期短,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卖了,但风险也大,讲究多。陈善孝介绍,养虾的每一环都很关键,最适宜的温度,水温通常要控制在25-32摄氏度之间,太高或太低,都不行。而且得时刻观察龙虾的生长情况,每一项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因为一有问题就是整池遭殃,不像鲍鱼有停损性。
打过退堂鼓
事实上,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前,陈善孝坦言,半路转行的他,在水产养殖上,走了不少弯路。鲍鱼单价高,市场广阔,早在1999年,陈善孝从台湾桃园只身来到大陆,同朋友一起,先是在连江合作养鲍鱼。其时,大陆的鲍鱼单价比台湾还高,一斤卖到150元。
在这之前,陈善孝在台湾从事水电工程,事业倒也顺风顺水,不过看中大陆的市场,一直想到此投资。之所以选择养殖业,主要看中的是,周期短,回收快、效益高。
但由于不熟悉当地环境,再加上受当地气温、水质的影响,陈善孝养的鲍鱼成活率低,个头小,缺乏市场竞争力,不久,他就结束了在连江的养殖业。
首次尝试,虽然吃了憋,但陈善孝并没退却,在他看来,这也算花钱买经验。他翻开地图,另择佳地。
2004年,陈善孝来到惠安县小岞镇前峰村,租下30年用地,创建惠安县慧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投产。由于水质较好,当地靠鲍鱼致富的渔民不少。
2005年,第一次投入,就是40万尾鲍鱼苗,可却遭遇毁灭性的失败,最后存活率只有七八万只。
鲍鱼生长周期长,从培苗到成品,要两三年的时间。据介绍,当公鲍和母鲍产生受精卵后,就开始成倍数地繁殖,24小时后,便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成型的鲍鱼苗了。经过半年的孕育,当鲍鱼苗长到1.5〜2厘米大小,就要将其置于养殖池的笼子内,再经过大约两年的时间,养到12头鲍的时候才开始出售。
养鲍鱼,管理很重要,基因也很关键。陈善孝解释道,就像近亲结婚容易出现畸形儿一样,由于基因太近,2005年碰到黑鲍死亡期,几乎福建省的鲍鱼都阵亡了。
虽然损失惨重,不过陈善孝坦言,转行从事养殖,自己早有心理准备,这是靠老天吃饭的活儿,是暴利,自然风险也大。
陆上养殖不成,陈善孝继而将“战场”转到海上,搞软排和硬排养殖。一开始,100多万的鲍鱼苗,就全都往海里投。在陈善孝看来,如果养得好,产值就有800万。
那阵子,陈善孝跟他妻子几乎天天都往海边跑。早晨6点多,陈善孝就出门,白天几乎一整天都待在渔排上,总是天黑七八点才回到家。今天水管出问题,明天水质不好要过滤,每天工作量都很大。
然而,海上毕竟不同于陆地,太多不可控因素。 由于环境不熟悉,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半年的时间,陈善孝的付出付之一炬。
看着自己一个个砖块码起来的养殖池,每一块都倾注了感情,用陈善孝的话来说,台湾是他出生的地方,而这里也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
因为舍不得,陈善孝选择继续深耕这一土地。在这里,他把养殖当成企业在经营,过去的职业经验告诉自己,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将根基打稳,才有办法起大楼。陈善孝坦言,在这里,他很用心地做,对得起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2014年开始,鲍鱼市场不乐观,价格不佳,经由当地朋友介绍,也鉴于养虾周期短,风险较小,陈善孝开始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吸取过去大手大脚的教训,第一次试水,陈善孝购入八万尾虾苗,这一次,三个月的时间,他就尝到了养虾的甜头,赚了2万多元。
从外行到内行
陈善孝的养虾事业,越做越大,仅去年的产值就有80多万元,陈善孝赚了40多万元。
由于是露天养殖,现在陈善孝一年只养两季,冬天太冷,没有搭棚,养不了。现在,陈善孝有4000平方米的虾池,他计划扩大虾池规模,并准备搭建温室养殖池。陈善孝告诉笔者,冬季虾价好,一季的效益就是夏秋两季的总和。
赚一点,投一点,一步步拓展。陈善孝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这边站住脚跟,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发展,与惠安台创园的帮助分不开。
“这几年,当地政府给我的各项补助100多万;每次回台湾,我总跟亲戚朋友们讲,我在大陆的大半个养殖场都是当地政府帮我建的。”陈善孝说,在电费方面他还可以享受30%的优惠,“一年电费就可以省3万多元”。今年养殖池扩建,也正在准备向惠安台创园申请补助。
“我不敢说我很专业,但我真的很努力”,陈善孝时常告诉自己,享受如此多利好,如果自己还干不了,代表我不行,就要自己检讨。
直到现在,陈善孝依然每天在他的养殖场里奔波,不停地测量水的PH值、给养殖池消毒并晾晒。只见他的挂历上,记录着每天的气温变化,陈善孝说,放虾苗一定要天气好,有阳光,温度要在30摄氏度上下,虾苗成活率才高。为了实现冬季养虾,陈善孝还在学一些技术,买了6本相关书籍,看了不下三遍,只为提前熟悉,天气冷,虾容易应激,如何处理。
15年的养殖生涯,如今的陈善孝也练就一身本领,从外行到内行。曾从事水电工程的他,从对虾一窍不通到了如指掌,“如果你每天都要为一件事花很多钱,一定会很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