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大杏: 香甜里流淌着传奇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王宏博 字号:【

  传承久

  陕西蓝田县华胥镇有着悠久而神秘的历史。相传,伏羲、女娲为华胥氏所生,这里就是伏羲、女娲的出生之地。

  早在万年以前,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就有先民活动。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华胥镇的新街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了解到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主要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晚期。

  据《蓝田县志》记载,远在唐以前,杏树在民间就已普遍栽植,唐代钱起的诗句“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表明,在当时已有杏树成园栽培。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记载“果类则桃、杏山外较多,李则偶一有之”。

  蓝田大杏被宫廷贵族视为珍味之极品。每年朝廷都会在花开时派人选光照向阳,通风条件好,花儿大而鲜艳的古杏树为贡品之树,统一挂牌,让专人看护。待杏熟至九成时,由宫女提篮釆摘,篮底铺上一层新鲜杏叶,杏子只摆一层。当天摘的杏子,食不过夜,吃不完的,做成果脯。杏仁晒干,做杏仁酥用。也有将杏仁压榨成杏仁油,供宫廷食用。

  杏儿甜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蓝田大杏的绝佳品质。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具有温暖、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生产潜力大的特点。境内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气候的地域类型丰富多样,对形成较高的作物产量和良好的品质是极为有利。

  蓝田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为秦岭北麓延伸地带,东部为骊山南麓沟壑区,中西部川原相间,灞河水系镶嵌其中,蓝田地貌类型分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塬、黄土丘陵、秦岭山地。

  蓝田大杏主栽区位于北部横岭黄土丘陵沟壑区和西部黄土台塬区,面积61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48%,主产区海拔高度600多米。土层厚度达近100米。土壤以塿土、黄土为主,中性偏碱,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良好团粒结构,非常适宜大杏生长发育。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有,蓝田大银杏、菜子黄、麦梢黄等地方名优品种,金太阳、凯特、红丰、新世纪等引进品种。

  蓝田大杏于5月底初至6月20日成熟上市,果实圆形,果皮金黄色,果肉橘黄色,个大均匀,果肉纤维少,浆质多,果味甜香可口,果核近圆形,仁味甜。

  目前,蓝田县有丰富的大杏品种种质资源,树种资源有2门5纲65科219种。经专家对蓝田大杏古树龄进行鉴定树龄最长达350年,杏树具有树龄愈大树的产量越高且果子的品质更好的特点,果树生长势强,果实品质佳。目前境内尚存有距今160多年历史的大杏老树300余棵。

  蓝田大杏种植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水土保持、水利灌溉和农耕农事的立体种植功能,杏粮、杏果、杏草、杏牧间作,互利共生。

  近年来,蓝田大力推进大杏产业发展,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杏生产合作社为纽带,传递龙头产销信息,积极开展大杏销售工作,平均每公斤售价4〜6元,套袋杏果每公斤8〜10元,亩均产值3000〜4000元,经济效益显著,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品与市场的衔接,实现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蓝田县是农业部命名的全国优质大杏生产基地。2004年蓝田阿氏村被陕西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大杏生产基地”。2005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娲氏”牌大杏商标,2006年“蓝田大杏”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大杏产品”认定。2008年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3年被评为西安市名牌产品。

  景色美

  古时候的长安城,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教育的中心,也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书生学子的集中之地。春暖花开,踏青郊游特别盛行。娲氏村距古长安只有三十多里路,又是蓝关至长安的必经之处。每年三月三,这里杏花满坡遍野之时,来此踏青赏花的贵人才俊、美女佳丽,欢声笑语,吟诗作画,热闹非凡。

  蓝田大杏长久的种植历史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相关的节庆习俗精彩纷呈。每年农历二月二的国家公祭,举行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以530株百年古杏树为题的大杏史诗诗词歌赋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

  以阿氏村为中心的十里杏花谷,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乡村旅游常年火热:三月来看万株古杏花争艳,四月醉卧千亩杏花望蓝天。五月杏黄惹人馋,六月采摘来体验。七月河畔林中避暑见,八月坡上杂粮香满园。九月菊花开路边,十月夕阳红河暖。冬来飞雪农家饭,阿氏神话天下传!如今的女娲沟已是西安在蓝田这个后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都市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蓝田县高度重视大杏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大杏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杏花节”把“春来第一景”杏花烂漫的女娲沟打造成为西安地区休闲农业春季景点。蓝田县还建立蓝田大杏博物馆,保护和展示蓝田大杏悠久厚重的栽培历史文化。全面开展大杏种植科学研究,不断创新种植模式,试验示范新品种。实施大杏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促进产业脱贫。

  以杏为核,以花为媒,以美为介,以厚重的历史为依托,全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加工业、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的迅速发展,成就了一二三产综合、融合发展的一个优秀范例,为当地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创业、就业平台,为贫困户脱贫找到了出路,使农业综合产值翻了五十多倍,创造了又一个娲氏传奇。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蓝田县农业农村局 )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