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獐子岛扇贝“三连跑”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任尚坤 字号:【

  年底了,又到了扇贝们“跑路”的季节。

  11月11日晚,正当人们“剁手狂欢”之际,獐子岛集团不声不响放了颗雷:今年扇贝又死了,已抽测区域2017与2018年亩产总量不足5.5公斤,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存货减值风险。

  这也意味着,当初撒出去的“币”现在要收不回来了。13日晚,獐子岛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扇贝死亡原因尚不明确,对公司2019年度经营业绩的影响尚不明确,部分海域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

  董事长吴厚刚则表示,遭遇三次自然灾害后,公司产业、产品结构都做了主动调整,活品虾夷扇贝收入只占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的6%,毛利占整个活产品类的10%左右,“即使扇贝绝收了,对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构成不了什么重大打击。”

  可不到一天,吴先生就被“打脸”。14日晚,獐子岛披露2019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预计核销存货成本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金额2.78亿元,约占截至2019年10月末上述底播虾夷扇贝账面价值3.07亿元的90%,对公司2019年经营业绩构成重大影响。

  截至15日收盘,獐子岛股票报2.5元/股,市值17.78亿元,离高峰时已跌去90%。此前两天,吴厚刚曾对外回应称,“扇贝是刚死的……请的专家还在路上,会帮助我们来分析死亡的具体原因。”

  吴先生“觉得委屈”

  始自2014年,獐子岛的扇贝们前前后后死了三回,首次“出逃”的那群兄弟至今“生不见肉,死不见壳”。相似戏码不断上演,投资者们习惯了,獐子岛村民见怪不怪了,就连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都成挡枪的“刽子手”了。

  2014是让吴厚刚记忆深刻的一年,曾被奉为A股神话的獐子岛集团披露:受冷水团异动导致的自然灾害影响,2011、2012年底播海域共148.66万亩虾夷扇贝绝收。死不见尸。网民戏称“扇贝跑了”。

  一时间,口水满天飞。投资者们并不买账。他们怀疑冷水团的真实性;怀疑獐子岛科学养殖、定期抽检预警存在猫腻;怀疑内幕交易,怀疑公司内部贪腐。

  “我们一家企业讲不清冷水团的事儿,大家都不明白……冷水团说不清楚,底播增殖说不清楚,海洋牧场说不清楚。”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吴厚刚“觉得委屈”,“很多人拿我们跟蓝田(蓝田股份,已因造假退市)比,这没有依据,对我们不太公平。实际上我们的股东是老百姓,我们是老百姓的企业。”

  不过,吴厚刚也并没向老百姓做过多解释。他不需要了。证监会后来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獐子岛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而不涉嫌造假。 大连证监局下发“责令改正的决定”和“警示函”。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灾害损失,11名总裁办成员计划在股票复牌后拿出2000万增持股票,且两年内不持。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还早。

  吴先生说“大海生病了”

  2016年1月,獐子岛遭2000多名当地居民举报,称之前“扇贝逃跑”非因自然灾害,而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公司回应未收到相关信息。又两年后,獐子岛的问题才算彻底爆发,吴厚刚重回聚光灯下,从此再未离开。

  2018年1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因部分海域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公司 2017年度全年亏损。和上次不同的是,这回扇贝的死亡原因为“饥饿”。

  獐子岛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时表示,不存在“有很多扇贝苗在投放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不存在“2015、2016年一直过度采捕导致扇贝断代”的情形;不存在“于2017年11月就发现存货异常并要求员工不得向外泄漏”的情形;称“监守自盗,公司资产严重流失”是极个别员工利欲熏心,惟利是图。

  是的,饥饿还是自然环境的“锅”。獐子岛称,降水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减少,养殖规模扩张加剧饵料短缺,海水温度异常使扇贝越来越瘦。瘦又吃不到肉,扇贝饿死了。 各路人马风闻雷动。2018年2月,证监会立案调查。媒体记者们也形成诸多共识,比如,扇贝死亡与公司运营管理不善以及海域海底生态遭到破坏有关。

  搜狐财经援引知情人士介绍,“现在的捕捞工具是耙网,这是一种禁用网。这种工具就像耙子一样,一耙就容易破坏海底植被,还会导致海水污染。”大连海洋大学一位学者则认为,解决獐子岛扇贝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海底静养三年,不进行底播。该说法也得到了多位岛民认同。

  其实,獐子岛官方曾在2017年3月就有表示,将对适播海域实行轮换养殖,“养三年休一年”。5个月后的达沃斯论坛上,吴厚刚还呼吁人们要更多关注海洋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开发问题,“我们的海洋现在面临过度开发、污染等问题,可以说大海‘生病’了”。 生病的不只大海,还有“小岛”以及岛上的公司。针对“扇贝饿死”引起的连锁关注,证监会为期一年半的调查结果出笼。2019年7月9日,因涉嫌财务造假、抽测结果虚假记载、未及时披露信息等违法事实,证监会拟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处60万元罚款,吴厚刚则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淹没在海底的扇贝们,正一点点咬开獐子岛的“底裤”。吴厚刚常被身边人称作是“一个精明的人”,做会计搞财务,游走政商两界,算得一手好账。

  吴先生的账本

  不过这次也确有一点让人“吃惊”,即扇贝们为何会在两个礼拜内出现大面积死亡。就在10月底,獐子岛还明确表示,底播虾夷扇贝未有异常情况。深交所也就此下发关注函,询问原因、时间以及信息是否真实披露与隐瞒等。

  这是在一个月时间里,獐子岛第二次收到关注函了。此前,獐子岛因被曝在8月禁渔期内捕捞海参而引来注目。10月17日,公司官宣承认了此事。可夏眠期的海参不吃不喝,皮薄个小。怎么看都不像一笔划算的买卖。

  引用一位海参养殖行家的话讲,“伏天捞海参,那是很亏的,要不是家里没米下锅了,有谁会这么做?”吴厚刚也曾在内部回应时表示,此举直接目是增添报表利润,保证公司今年的安全和不亏损。

  据10月23日最新财报数据,獐子岛2019年前三季度净利亏损3403万元。不过,从2014年“扇贝逃跑”开始,獐子岛的经营业绩也基本没好过。

  2014-2017年,獐子岛净利润均为负,其中,2016年财报显示净利润7959万元,但后经查实虚增1.31亿元,追溯调整后变成了-5543.31万元。四年间,獐子岛共获约1.44亿政府补助。2018年净利3210.92万元,政府补助3043.82万元。 据深交所规定,中小板企业连续两年亏损被ST,三年被暂停上市,四年被终止上市。神乎其技,獐子岛竟始终屹立不倒。而且,每当“扇贝跑路”的利空消息发布前,其背后大股东又总能“精准”逃过一劫。 2014年,因獐子岛控股股东敏感期内减持股票避损1131.6万元,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017年底,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40天内四次减持套现1612万元,且每次减持价格均高于獐子岛停牌前的价格和复牌后跌停价格。

  面对此情此景,同样作为股东的岛民们则只能干瞪眼。他们手里的股份只有收益权,没有交易权。有时,他们还会遥想獐子岛上市时的风光无限。可眼下他们又觉得,当初带领獐子岛发家致富的吴厚刚,也成了个“败家”的人。

  解救吴先生

  现年55岁的吴厚刚早先既是当地镇政府一把手,又是獐子岛渔业公司的最大领导。在集体企业遭遇困境时,他主导变革了原有经营模式,将捕捞船民营化,另将传统捕捞改为养殖,并花重金买来虾夷扇贝苗种,实验底播养殖技术。

  两年后,獐子岛大获丰收,吴厚刚的新模式才算得到认可。2001年,依循政企分离政策,獐子岛渔业集团改制,吴厚刚选择辞官下海。2006年,獐子岛上市。富豪吴厚刚,一时风头无两。那年,采访他的台湾《商业周刊》记者写下这样的评语:“书记作风,明星架势,想法标语化,手势定格好上镜。”

  “好上镜”的还有他的家人。弟弟吴厚记、哥哥吴厚敬、外甥刘强、妻弟刘锋等均在公司任要职。后来,獐子岛内部人士举报称,有员工在扇贝苗种采购中存在受贿行为。涉案的吴厚记离开了公司,手下会计张巍则被判了5年6个月有期徒刑。 再后来,“扇贝跑了”。大连证监局给獐子岛集团下发警示函。当时有记者提问:警示函指出了公司的问题,公司除给高管降薪外,会不会对直接负责人进行处理?

  对此,董秘孙福君回应称,警示函更多提出我们这块有风险,有改进区间,而不是说责令整改,责令整改和警示是两个范畴……

  该董秘在獐子岛的职业生涯,于五年后的本月画上句号。11月2日,獐子岛公布高管变动:公司常务副总裁梁峻、首席财务官勾荣均申请辞职,另有工作调整;副总裁、董秘孙福君提出书面辞职,不再担任公司职务。

  此前7月证监会调查结果中,孙福君拟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而被终身禁入的吴厚刚未提出过辞职。他参加了同在7月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向股民们表达了歉意。他还向媒体讲了些话,大致意思是我们对深海探索不够,对自然界复杂程度了解不够。

  他觉得獐子岛作为海洋牧场的开拓者,也承担了一部分本应由国家开展的基础研究工作。他称这是拿人民币在海里面,撒满钱来检验这块海到底行不行。他建议国家多在海洋科学领域投资,让科学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变化。

  他还同时建议,再花些钱为包括媒体在内的广大民众进行海洋科普,“否则,同样一个扇贝死亡事件,中国发生了就成为舆论焦点,日本发生了就很正常,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对海洋研究,尤其是海洋科普做得比我们好。2014年不仅獐子扇贝死了,日本的扇贝也死了”。

  当有人问,日本有没有相似的上市公司时,吴厚刚不假思索答:“没有。”

  有接近獐子岛集团的人曾对媒体讲,由于吴厚刚将被终身市场禁入,獐子岛大股东也在考虑更换董事长。

  恰巧也有接近吴厚刚的人告诉另一家媒体,“吴厚刚早就想撇下这个烂摊子了”。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