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农业大数据与监测预警学术研讨会精彩内容与观点分享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由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主办的“2019全国农业大数据与监测预警学术研讨会”于10月11-12日在陕西西安召开。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就农业大数据和监测预警科学的发展现状、方法、技术、管理、应用等方面做了精彩报告。

  赵卓(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

  赵卓以“农业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为题,介绍了我国农业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内容,分享了对农产品市场分析工作的体会。他提出,农业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服务四个要素组成。信息采集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决定成败”,需要设置专门力量和专门岗位负责;数据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共享、公开和应用,开展农业市场监测预警应当尊重数据本身的生命规律。他认为,农产品市场分析应该坚持政治性、市场化和全球化三条主线。农产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分析农产品市场首先要看到其民生本质和政治属性;坚持农产品市场化改革,从长远看,要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探索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低时补生产者、价格高时补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另外,市场调控还需考虑全球化因素,应该按照国际规则运行,只有遵守国际规则,才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才能应对日益增大的来自国际规则的压力。

  韩一军(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韩一军以“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发展分析”为题,介绍了技术变革背景下的世界和中国农业产业的格局变迁。他认为,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贸易自由化以及投资便利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以及保护主义的声音,但主要趋势仍是开放与融合。在技术革命与政策变革等多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外农业产业格局正在发生较快变化。1961-2016年,世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长了42.6%,世界谷物总产量增长了近2倍,世界农产品贸易额增长了3倍。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他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和大食品概念,并建议采取相应的大部制管理。他认为,未来我国农业产业的开放程度更高、调整速度更快,农产品和食品进口量继续增加,国内日益成为全球农产品和食品价格的高地,同时,农业经济加快向食物经济转变。未来,同步推动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提升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要以“稳住大宗、突出特色”为基本思路,在保障大宗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许世卫(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理事长、研究员)

  许世卫以“全国农业监测预警科研协作体系构建”为题,提出了全国农业监测预警科研协作体系的建设背景、目标及内容,并对相关的工作机制提出建议。他表示,目前我国农业监测预警已经在理论方法体系构建、信息采集技术研发、监测预警模型开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相对分散、整体布局不够、数据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他认为,只有联合起全国农业科研系统、高等院校、农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力量,建立全国农业监测预警科研协作机制,才能系统解决领域内存在的共性问题,发挥出全国农业监测预警研究力量的整体优势和强大合力。可以在协作体系内,对农业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和分品种研究等内容进行整体布局,分工协作,开展协同研究;整合优势力量,针对重大课题开展联合攻关,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建立科研共享共用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他建议,由全国农业监测预警专业研究机构牵头,相关农业信息科研单位、农业信息管理单位、高等院校、专业企业参与,建立协作体系;可依托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组成专家组,统筹体系工作目标,指导实际工作。

  沈贵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沈贵银以“小麦全产业链经济分析与展望”为题,针对江苏省小麦产业发展特点,对小麦全产业链经济进行分析、优化及展望。他提出,江苏小麦面积与产量总体稳定,但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种植利润下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麦全产业链经济分析与优化:优化区域与品种布局,确保小麦粮食功能区种足种好,选择优质良种,扩大单品种规模化连片种植;确定合适的生产经营规模,解决稻麦两季生产经营的最优规模问题,发展家庭农场集群,完善“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解决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问题,通过适期播种、肥料运筹优化等措施,实现节本与绿色化生产;构建以技术为基础的适宜管理模式,针对播期和收获期,分别设计播前方案和收获销售方案;完善生产与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稳妥推进小麦最低价政策改革。他提出,开展小麦全产业链经济分析展望,应加强分析预警和产业研究,以及面向农户的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与信息服务。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以“农产品市场预警逻辑框架与方法”为题,介绍了开展农产品市场预警的目的、逻辑框架及方法。他提出,农产品市场预警是对农产品市场供给、需求及价格形势的跟踪、判断、概括、展望、预测、预警,农产品市场预警的价值决定于主体的性质及服务对象的要求。开展农业市场预警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引导市场主体规避风险。他提出,价格是检验农产品市场运行预警的核心,应以价格为核心,开展对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形势的分析、总结与预测。开展农产品市场预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经验法、简单计算方法、计量模型法、结构方程法及综合法,他提出了大数据与小数据、简单计算与复杂计量模型之间的辨证使用关系,即小数据也能判断大问题。他认为,判断农产品市场预警是否有效,不能完全以预警的结果与实际发生的一致性作为检验标准,而是要看预警是否发挥出了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引导作用,是否起到了提示、规避和化解风险的作用。

  任妮(江苏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任妮以“立足区域特色  面向产业需求”为题,介绍了江苏省农科院在农业大数据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她介绍到,该院围绕“大闸蟹”“甘薯”和“番茄(设施)”等特色农产品开展了大数据体系建设和研究。在标准制定方面,研究并设计了甘薯和设施番茄的大数据资源体系,编制了目录规范;在多源数据采集与组织技术方面,开展了多源传感器数据融合展示系统研发;在平台架构设计方面,建设了大数据服务器集群,完成了大数据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基础平台部署。她认为,信息技术之间、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农业大数据和智慧农业的最大难点,也是核心创新点。她建议,在研究所内,应注重将信息技术交叉融合;在研究院内,应注重将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研究院外,应注重与其他农科院和高校的交叉融合和合作共赢。

  何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何鹏以“数字农业与信息分析学科建设探索”为题,分享了四川省农科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在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分析三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管理方面,融合了地理信息、资源环境、多平台对地观测、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建成了西南地区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在信息技术方面,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稻瘟病病情分级系统、智慧果园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农畜育种攻关信息化平台等各类信息平台、软件系统;在信息分析方面,开展了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分析建模、茶园生产环节气象保障系列模型构建。他认为,数字农业的技术进步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数字农业作为农业信息技术的高级阶段和形式,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并在促进实现农业多重目标中具有突出作用。

  刘恩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刘恩平以“芒果产业监测预警与市场形势分析”为题,介绍了芒果产业监测预警体系的内容,分析了我国芒果产业的生产动向、市场形势和发展趋势。芒果产业监测预警体系,主要围绕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开展监测预警,包括生产、加工、气候变化、病虫害、国内市场和贸易等方面。他表示,我国为世界主要芒果生产国,2018年芒果生产量约为227万吨,主要用于加工和鲜食消费,需求量大于国内供给量,需从国外进口补充。芒果批发价格的高点多出现在每年1-2月份和12月份,主要是由于冬季新鲜水果供应较少和春节期间的消费带动;而5-9月份,荔枝、龙眼和全国各地的水果大量上市,芒果批发价格走低。他建议,未来要加强芒果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加强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加强机械化耕作、无人机植保、智能采收设备、采后分级保鲜和冷链物流的研发应用;同时,要开展芒果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芒果种植和加工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朱增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增勇以“中国猪肉市场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题,介绍了当前国内生猪市场的形势以及产业面临的挑战,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他介绍到,在2019年国庆前,受“储备肉投放”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国内猪肉价格涨幅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国庆期间,部分地区的猪肉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主要是受国庆调运受阻、生猪压栏和商品猪转母猪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猪肉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超过30元/公斤,猪肉零售价格超过了40元/公斤。各地区猪肉价格在分化后将再次趋于一致。他认为,当前生猪产业面临着基础母猪产量、环保政策、疫病影响、分区防控、禽肉替代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疫情、能繁母猪数量、政策措施及资金投入的变化,将对生猪产能恢复、猪价周期调整、猪肉贸易情况等方面产生影响。

  于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于峰以“京冀蔬菜产销监测分析初探与研究”为题,介绍了京冀蔬菜在产销环节的监测分析和应用情况。他认为,京冀蔬菜生产及市场行情监测是落实国家战略规划,推进农业协同发展的有力突破口和有效的工作抓手。合理布局蔬菜产业链,将北京的科技优势、资源优势与河北的生产优势相匹配有着重要意义。他在报告中介绍到,京冀蔬菜产量在全国的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蔬菜产量、种植面积均首次出现负增长,河北省蔬菜产量增幅放缓且有下降趋势,但在区域内河北省蔬菜产量优势在逐年增加。他表示,在北京蔬菜的供应来源上,河北和山东两省具有绝对优势,内蒙古和两广地区也是北京蔬菜的重要来源;在北京市内的流通上,蔬菜流向和分布比较固定,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机关学校是主要的流通渠道,消费市场较为稳定;在京冀蔬菜价格方面,鲜菜消费价格增速较快,在居民整体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孙致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孙致陆以“大麦市场形势分析”为题,介绍了近年来世界大麦市场形势、中国大麦青稞市场形势、大量进口给中国大麦产业带来的挑战和中国大麦青稞市场的形势展望。他认为,2014-2018年,中国大麦产量下降明显,青稞产量有所增加;1995-2013年,中国大麦进口量稳定,约为200万吨;2014年之后快速增长,并保持高位。针对近年来国外低价大麦持续大量进口,对国内大麦产业产生强烈冲击的情况,他建议,应持续提升国内大麦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产能,并充分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尽快适时启动贸易救助措施,确保国内大麦产业具有合理的收益空间和健康的发展基础。他预计2019/20年度,我国国产啤酒大麦价格稳中有升,种植面积和产量也稳中有增;饲料大麦价格稳中有涨,种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青稞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增长,价格也稳中有升。在进口方面,预计我国大麦进口规模将有所下降,但进口量总体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FormatImgID_10#

  (中国农学会秘书处供稿)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