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沟红薯:一项产业富了一村人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半沟烤红薯,又香又甜……”每年秋冬季节,平定县巨城镇半沟村村民就开始推着小推车,在市区的大街小巷里转悠吆喝。炉边放了满满一圈刚烤好的红薯,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不时流出的糖油吱吱作响。

  据了解,半沟村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北部的偏远山村,村里的沟坡地属红沙质土壤,肥沃疏松,非常适合红薯生长,因此,半沟村历来有种植红薯的传统。近年来,村里先后成立了平定县丰兴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半沟”商标,荣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功申报了有机旱作农业示范片。

  依托平定县丰兴红薯专业合作社,半沟及周边农户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超市+互联网”的富民之路。2018年,丰兴红薯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面积达到了5500亩,产量达到1700万斤,收入2000多万元,带动半沟及周边六村社员人均增收7600多元,直接带动2600人就业。

  如今,从种植到加工,红薯已成为半沟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村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从冷眼看到跟着干,

  半沟红薯成致富产业

  半沟村红薯种植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当地人都知道,半沟红薯味甘香甜是十里八村少有的,但要依靠红薯这个不起眼的“土疙瘩”发家致富,半沟村没有几个人信。

  2011年,半沟新一届党支部班子达成共识,认定半沟村要想实现脱贫致富,最好的出路就是依靠自身优势,把已经小有名气的“半沟红薯”做强做大,带领群众走出半沟,走向小康。为此,村支部书记陈培银带头成立了平定县丰兴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保本兜底的承诺方式吸纳了村里20户红薯种植大户,合作社引进北京、江苏等地农科院的优良品种,聘请专家对社员进行育秧、施肥、栽种、管理、采收、储存、销售等技术培训,种植的红薯连年获得丰收,亩产均在1500公斤以上,比农户自行种植至少每亩增产500公斤、增收1200元。

  在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后,选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逐年增加, 2016年,合作社社员已经达到260人,红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100亩,占到了全村耕地面积的75%以上,红薯种植成了半沟村的主导产业。

  从街头叫卖到文化搭台,

  半沟红薯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社员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16年半沟红薯喜获丰收,产量高达300万斤。如何把红薯销售出去,让广大社员尽快获得利润,合作社想了很多办法,除了扩大宣传,主动联系销售外,制作了52个红薯烤车,去县城、市区现场烤制售卖,此举虽然有效,但仅靠沿街叫卖,很难消化大量库存。

  为增强“半沟”红薯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销售,2016年秋天,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成功举办了平定县第一届“半沟红薯文化节”,文化节上,平定县委副书记李海民主动为半沟红薯代言,为宣传半沟红薯、扩大销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7年和2018年,合作社又连续在阳泉市北山公园举办了“半沟红薯文化节”。文化搭台,红薯唱戏,半沟红薯迅速在网上走红,阳泉、太原、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很快建起了销售网点,半沟红薯走进了千家万户。可喜的是,2016年以来,红薯产业让半沟群众全部实现就业,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从线上销售到产业链延伸,

  半沟红薯实现利润最大化

  “半沟红薯不只是合作社的,不只是半沟村的,它是十里八村共有的,因为大家共同拥有这样一片土地。”半沟村党支部书记、丰兴红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培银经常和大伙这样说。为了带领周边农民实现共同富裕,2017年夏天,合作社以半沟村为龙头,联合周边神子山、赵家峪、龙庄、上盘石、移穰、岩会6个村抱团种植红薯。连片种植后,7个村红薯种植面积从以前的2000多亩增加到5500亩,产值达到2000万元。为实现种得好、卖得了、卖得好,合作社顺应形势,线下联系周边城郊超市销售,线上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直销网站。如今,半沟红薯已经走进了上海、北京等城市。

  此外,为了将利润最大化,实现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 2018年,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成了恒温保鲜库和深加工车间,推出了红薯粉条、红薯面粉、红薯食品、红薯盆景等深加工产品。最近,合作社结合全县乡村旅游规划,制定了《半沟红薯产品暨农村旅游提升计划》,与山西农业大学的专家合作,正在申报有机红薯认证和国家地理标识认证。

  半沟村成了红薯村,半沟红薯成了“软黄金”。在平定丰兴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半沟”红薯这一乡村产业必将越走越远,半沟红薯这一金字招牌必会越来越亮,半沟村及周边村民的实惠也将越来越多。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供稿)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