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习总书记指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重要法规和文件。2017年8月,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凝聚多方力量,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脱贫。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我国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期,各地农民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激发,2018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接近1亿亩,比2014年的3000多万亩增长了2倍多。中药材种植开发已成了许多地方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了众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地处武陵山脉的湖南省常德市,自古就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人工种植中药材已有一定的规模和经验,是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近期,笔者对常德市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有关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常德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发展现状与主要做法
常德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大,非常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既适宜黄连、天麻等中温带喜潮湿药用植物,又有喜热喜湿的青蒿、菊花、金银花、枳壳等中亚热带大宗药材植物,还有喜温湿的杜仲、厚朴等南温带木本药材植物。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20多个,2018年种植面积近3.5万亩,产值5000多万元。在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是抓规划,增强产业发展引导。2018年年初,常德市制定了《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常德市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中医药生产加工作为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市县两级政府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了发展中药材的主要品种,逐步在安乡、桃源、汉寿、临澧等县建立起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安乡县发展了近1.5万亩的青蒿、石菖蒲、射干、玄参等中药材;汉寿县百禄桥镇种植枳壳近1万亩。
二是抓主体,夯实产业发展基石。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常德市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累计培育涉药类新型经营主体203个,其中家庭农场67个、合作社136个。如安乡县嘉望农作物合作社牵头,800多名社员参与种植青蒿5800多亩,亩产值可达2000元;安乡县自然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牵头发展石菖蒲近千亩,预计3年后效益较好;桃源县盘塘镇青草岗村的排楼岗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引导当地村民种植了2200多亩的四季树型金银花。
三是抓招商,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产品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拓宽中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现有大型中药生产企业15家。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青蒿素”,出口到东南亚及非洲等地区。2017年12月,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在常德启动建设中药产业园,预计年产中药饮片2000吨,配方颗粒500吨,企业产值可达10亿元,税收超1亿元。
四是抓扶持,打牢产业发展支撑。桃源、石门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中药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基地建设汇报,出台了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临澧成立了由县政府牵头,农村农业、财政、林业、科技、中医院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中药材开发领导小组,县政府近年来先后拨专项资金2500万元,重点支持中药材丰富的烽火乡哗溪桥村、兰田村、百草村等27个村开展中药材开发。
存在问题
尽管常德近几年在推进中药材生产发展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种植技术不规范。从种植面积看,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相比于全市平原、山地、丘陵岗地合计2500万亩的可种植面积来说,占比太小;相比于全省中药材291万亩种植面积来说,仅占1.2%。从种植品种看,3.5万的中药材,品种却有20多个,有的品种种植面积已接近1万亩,有的只有几百亩,总体来说较为分散。从种植主体来看,虽然近年来已有个别新型经营主体辐射带动面积能达到几千亩,但多数中药材仍由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种植,且缺乏有效的组织带动,农民只是依据传统习惯种药,种植技术总体缺乏,标准化程度较低。
二是经济效益不明显,市场波动较大。种植中药材,投入大、周期性长、技术要求较高,与烟草、棉花、柑橘等其他经济作物相比,产值偏低。据统计,全市中药材种植效益亩平均不足1500元。而且,由于中药材种植不集中,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加之农民分析市场、研究市场不足,在中药材种植上存在一定的盲目和随意性,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如临澧、澧县等丘岗山地由于种植药材效益不好都改种了柑橘,种植面积在逐年缩小。青蒿也经历了市场的急剧波动,2009年价格从2万元/吨下跌到6000元/吨,药农种植经济效益大跌,2010年青蒿人工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直到近几年才重新开始复苏。
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常德中药材种植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从技术服务来看,中药材相比于蔬菜、水果、茶叶等其他经济作物来说,规模明显偏小,这个领域的高科技研究和技术指导服务人才也相应较少,虽然各县都有中医院,但生产和利用环节并没有形成良性的对接;从市场流通来看,常德市没有良好的中药材产品集散地,湖南省内规模较大的中药材市场——邵阳廉桥市场和长沙高桥市场都离常德较远,导致农民销售药材比较困难,获取相关市场信息也相对滞后;从精深加工来看,尽管常德近年来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仍然偏少,且已有的一些加工企业主要依靠外地的原材料,订单生产开展不够。
对策建议
为更好发展常德中药材产业,推动打造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千亿产业,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大力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坚持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发展青蒿、黄姜、杜仲、桔梗、金银花、厚朴、玉竹、板蓝根等品种,规划建设特色鲜明、产区集中、规模适度、管理标准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紧紧围绕产业特色和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行“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等规范化服务,促进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加强药材质量安全宣传和督查,抓好农资、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管理和控制,强化质量检控,提高药材质量。
二是加快构建市场化流通体系。加大市场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现代中药材物流体系,改变目前主要依靠小商贩上门收购的状况,缓解农民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狠抓省内外市场培育,形成营销网络,巩固销售市场,拓宽销售空间。加强中药材信息收集和发布,利用“互联网+”手段,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中药材深加工能力,逐步向高品质饮片、浸提、纯化、超微粉剂、挥发油开发等高层次加工方向发展。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合作方式,引导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各方产业资源,辐射带动农民发展中药材产业。引导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以产业为纽带,建立产业化发展联合体,密切利益联结机制,共同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四是全面加强社会化服务支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科研、教学单位的优势,在加强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新品种培育驯化、栽培技术攻关、中药材产后处理工艺创新等的同时,大力引导其通过试验示范、合建基地等方式,加强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的对接合作,深化产学研结合,为农民种植生产中药材提供科技支撑。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农业农村、科技、科协等部门的科技推广作用,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示范点,以点带面提高药农科技素质,推动中药材生产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