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药”文章 打造新型中药材产业链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当传统农业稳打稳扎,当规模养殖日益崛起,平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正呈现出一派蓬勃气象。近年来,山西平遥县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把中药材产业开发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型产业来培育,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之路,带动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作为全国示范合作社,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创立了一套“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服务”的新路子,成为平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为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的稳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基地辐射带动,

  实现种植规模化

  据了解,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现有社员702人,企业职工50人,是集中药材种植、加工、购销、批发、物流配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

  农业要实现产业化,必须做到规模化。过去农民一家一户无法做到的规模化生产,平遥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这个聚集众人力量的平台做到了。从2007年中药材基地面积3000亩、种植农户120户发展到现在的中药材基地面积71000亩,其中贫困村种植面积12450亩,种植农户7570户,覆盖全县10个乡(镇)、96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发展中药材基地近20000亩。

  在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晋伟中药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在平遥县发展壮大,逐步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特色产业,合作社逐步发展为集药材种植、加工、仓储、运输、配送、信息交流、资金互助、土地流转、电子商务、市场交易、农村综合服务为一体,管理体系完善的中药材综合开发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

  实行优惠政策 规避市场风险

  为帮助种植户规避市场风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晋伟中药合作社实行 “五统一、三免费、一保底”的优惠政策,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即统一种子种苗、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回收、统一粗加工、统一销售;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培训种植技术、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合同,若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按合同价收购;若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按市场价收购,切实保护种植户的利益。这样确保了中药材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品优质化和收益最大化。

  针对贫困户,合作社采取订单种植的合作方式,由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签约村民以土地计价入股、贫困户提供劳动力的新型扶贫合作模式,有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破零的困境,同时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也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多赢。据统计,共计辐射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

  此外,合作社还尝试土地入股的合作方式。一是针对东泉镇修德、龙坡两个村,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的新兴发展模式,依据“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村民以每亩300〜600元的市场价格托管给合作社,规划种植中药材,承租面积310亩。村民不用担风险,又可以稳定增加收入,贫困户人均增收在1700元以上,为贫困户解决了有土地、无劳力的问题。二是合作社与岳壁乡上五、下沟西,东泉镇水磨头等村采取企业、集体、农户合作模式,企业负责投资,村委组织协调,农户可以通过土地分红务工等渠道稳定增收。

  “中医药+旅游”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晋伟中药合作社推出了“中医药+旅游”模式。合作社以“做大中药、做强中医、医旅融合”为目标,立足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有序推进集中药材销售、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养生一条街已入驻涵盖特色理疗、按摩、针灸、艾灸、药膳、药浴等特色商铺49户,全面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同时推出特色五馆联动,即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山西汾酒文化展示馆、山西醋文化传习馆、中医药国学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展示馆。通过中医药和旅游的跨界融合,拓宽了旅游发展新渠道,拓展了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为“大美古城、小康平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梦想就是让平遥成为全省中药材强县,建成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市场,让药农得到更多实惠。”晋伟中药材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伟雄表示, 合作社从中药材种植、粗加工、深加工、销售、市场、仓储 、质量追溯等全方位的完整的产业链已然建立,目前正依托平遥旅游优势,积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这个新项目,为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探索了有效的发展模式。

  承接平遥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文化,依靠国家政策的指导支持,晋伟中药合作社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并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稿件来源: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