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宁枸杞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郭奔胜 段世文 李函林 字号:【

  从黄沙满地到绿树成荫,小小枸杞从一颗“无名小卒”成长为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诉说着贺兰山下、黄河两岸古老灌区的宁夏大地上脱贫富民的动人故事。

  枸杞红了 荒地绿了 百姓富了

  山上的枸杞红了,宁夏的黄土绿了。

  地处宁夏、内蒙古、甘肃交界地带的玺赞生态枸杞庄园,是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知名的枸杞生产基地。万亩整齐有序的枸杞园在蓝天白云下铺开,漫山遍野的枸杞树上挂满娇艳欲滴的红枸杞。

  7月初,这是一年当中最忙碌的季节。

  庄园里人头攒动,三两成群的采摘工人正挎着篮子伸手采摘鲜枸杞。“你能想象这里曾是一片荒滩吗?”庄园负责人高贵武说。

  看着笔者的迟疑,他讲道,回想最早来这里开荒时的场景,环境艰苦,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车,没有任何生活设施。“2013年底建设时天寒地冻,没有基础设施,临时搭的3顶帐篷就是我们的家和办公室,冬天睡在帐篷里大风刮得呼呼响。大家没日没夜地抢工,为来年4月的种植做准备。”

  从公务员队伍“下海”成为“生产队长”,再到庄园的董事长,脸晒得黑黝黝的高贵武常年扎根在田间地头。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宁人,他对枸杞有着浓厚的感情,“选择在这里种枸杞,就是想做纯正、安全、健康的生态原产地庄园枸杞,实现中宁枸杞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和情系家乡的那份情怀”,他道出了“初心”。

  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2014年春天,荒芜的土地上种下了45万株枸杞苗,九成都活了下来。如今,这里已成为宁夏名列前茅的标准化庄园枸杞生产基地。

  “为保存耕作层土壤,这里从建设初期就一改过去大幅度平田整地、高密度种植、粗放加工等传统枸杞生产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来的地形地貌”,高贵武说,庄园采用标准化种植模式,保持枸杞树株距行距的标准统一,每亩地控制定值220棵树,既有利于机械耕作又保证充足的土壤面积和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笔者随手摘下几粒枸杞鲜果细细品尝,口感香甜绵软。“中宁枸杞具有多糖含量高、吸湿率和铅含量低的特点,这也是中宁枸杞品质优良的关键因素之一。”他说。

  在生产基地,枸杞从采摘到清洁加工和产品制成,正在越来越多采用绿色、智能、环保的生产流程,这已经成为宁夏枸杞产业的缩影。

  ——全部使用太阳能和电能,保障枸杞生产加工和员工生活的能源供应。

  ——干净密封的环境中制干,经过智能化除杂、分级、色选,实现优化增值。

  ——药品级的洁净生产车间,旋风除尘、静电毛发分离、金属探测,紫外线杀菌,工人穿防尘服在电脑前操作,机器完成智能包装。

  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生产模式,使这个生产基地在5年之间迅速发展成为中宁枸杞六大核心产区之一。“这里靠近红寺堡,是生态移民异地扶贫集中安置区。看起来不起眼的枸杞,却帮助当地很多人脱了贫。”高贵武向笔者算了笔账,采摘期务工人员一年可挣一万多元,全年务工人员一年可挣4万多元,一个生产基地每年可为贫困群众创收近2000万元。

  从沙土横陈的不毛之地,到连片万亩的枸杞种植基地,由于枸杞树耐盐碱,因此枸杞林不仅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还帮助当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宁夏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徐庆林说,宁夏已有近60万人从事这一产业,拥有百万亩的枸杞种植面积。截至2018年底,枸杞年产量14万吨,综合产值130亿元,是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

  “红色名片”点亮“金字招牌”

  据了解,我国栽种枸杞已有约4000年的文化传承史和600余年的人工栽培史,《诗经·小雅》中就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诗句。

  作为枸杞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中宁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独特的自然地理禀赋, 使得这里享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目前,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已升至172.88亿元,实现年综合产值73.7亿元。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孟跃军是地道的西北人,谈起枸杞来滔滔不绝: “枸杞是中宁的富民产业、地域符号、文化象征,是中宁面向世界的一张‘红色’名片。”

  孟跃军介绍,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最早实行深加工、最早拿到欧美订单,并且最早拥有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全国销售网络。

  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中宁县枸杞产业的发展。中宁县一些种植大户看准了商机,将农民闲置的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成为勇于吃螃蟹的人。“村里有人流转几十亩地种枸杞,年利润几十万,一大批人因为枸杞盖起了楼房,供子女上学读书。”孟跃军对此津津乐道。

  一边是引入知名枸杞企业,以产业带脱贫,一边是促进居民在枸杞生产基地务工增收,土地流转的稳定收入和务工的双份收入让村民收入有了保障,枸杞成了宁夏名副其实的“脱贫果”和“致富果”。徐庆林介绍,宁夏枸杞产业正朝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快速发展,规模化种植水平已超过53.7%。

  枸杞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夏天,中宁县连续下大雨,造成枸杞大量减产,市场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利润很低,导致一些农民不敢种、无法增收。孟跃军说,枸杞并不是旱涝保收的农作物,受自然条件影响,不确定性很大。

  为此中宁制定出台了《中宁枸杞产业整合发展方案》,“其中向散户收购的最低指导价提高到24元/斤,比往年每公斤平均价格提高8元,保证了种植户的利益,”孟跃军说。不仅如此,中宁县还推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通过抱团发展,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标准加工、统一指导价销售,解决一家一户传统种植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和农民增收。

  为了提升枸杞品质和出口竞争力,多年来宁夏一直努力推动枸杞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齐伟说,质量安全是宁夏枸杞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关键环节,宁夏将从源头上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管理规范、水平较高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释放市场活力。

  “作为全区和全国的枸杞核心示范区,中宁县始终坚持打造精品,充分挖掘中宁枸杞的道地性、稀缺性,未来将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开拓中高端市场,推进深加工精细化发展,打造产品品牌和推进质量建设。”中宁县副县长范永伟说。

  向高端产业链迈进:“小红果”大未来

  “宁夏最有名的是枸杞,最难做强做优的也是枸杞。”孟跃军感慨道。尽管宁夏枸杞品质优异闻名遐迩,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研发水平,宁夏枸杞产业一度停留在销售干果的初级加工阶段,产品转化率较低,只有枸杞饮料、枸杞芽茶等为数不多的初级产品。“好原料卖不出好价格,好原料造不出好产品”成为宁夏枸杞产业之痛。

  齐伟认为,作为中国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枸杞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保健作用和产业价值还远未释放,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必须加强科技支撑,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宁夏枸杞的品牌叠加效应。

  “精深加工是带动枸杞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齐伟说,针对科研创新技术研发动能不足的短板,宁夏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了全国首个促进枸杞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通过引进高科技企业、对接科研院所、构建科研开发平台,开展枸杞功效机理及提取工艺研究,研发功能性食品、饮品、保健品等创新产品,宁夏枸杞走上了一条创新的转型升级之路。

  枸杞啤酒、枸杞面膜、枸杞口服液……一系列新产品和枸杞糖肽、枸杞特膳、枸杞黄酮、花青素等功能性产品产业化让枸杞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孟跃军说,过去1斤枸杞干果只能卖几十元,现在1瓶50毫升的枸杞口服液可以卖到50元,1盒5片装的枸杞面膜卖到100多元,而且订单很多不愁销路。通过创新研发与工业化规模生产双管齐下,宁夏枸杞加工品的形态和类别大大丰富,产业链得到延长,价值链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中宁县还积极探索电商发展,鼓励农民从传统销售向电商转型,引进快递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入驻,建成了宁夏首个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电商仓储配送分拨中心,O2O线下体验馆,让群众借助互联网优势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车。

  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在物流仓储中心每天处理包裹7000件至2万件,”孟跃军说,“去年中宁枸杞网络销售额首次高于实体店,枸杞及其加工品线上交易额达12.9亿元,3年翻了2倍多。”同时,在枸杞产业的带动下,一大批特色果品产业实现销量高速增长。枸杞花蜜、枸杞芽茶、红枣、苹果等都成为网上热卖土特产。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枸杞产业寄托了宁夏人的梦想。随着宁夏枸杞产业迈开了高质量发展步伐,一颗颗红彤彤的枸杞写满了发展的时代印记。“未来将着力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枸杞全产业链”。齐伟说。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