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脆李的奇幻之旅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 左黎韵 字号:【

  7月5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久违的太阳终于探出头来,这让脆李种植户王恩海很是高兴。一大早,他来到果园,察看果树长势,见脆李并未因连日阴雨而影响品质,65岁的他长长吁了一口气。

  “今年我共有8亩脆李进入丰产期,按亩产3000斤计算,年收入就有10多万元。”老王掰着手指算账,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在巫山,像王恩海这样的脆李种植户不在少数。近年来,该县利用三峡库区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在低山地带栽种以脆李为主的经济林,不仅使曾经不起眼的脆李成为该县山地农业的拳头产品,还依托巫山脆李“春赏花、夏摘果”的特点,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使其成为继巫山红叶后,该县的又一大生态旅游品牌。

  科学选种

  老脆李脱胎换骨

  王恩海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一家老小全靠种植“三大坨”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粮食作物卖不起价,我辛苦一年,纯收入还不足3000元。”说起往事,王恩海有些无奈。

  巴东三峡巫峡长,王恩海的家就在巫峡边上。自古以来,巫峡便以景色绮丽而著称,然而,守着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王恩海并不富裕。

  不是不想富,而是没有找准路。巫峡一带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种植以玉米、红苕、土豆为主的粮食作物是当地主要农业产业,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益低下,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

  对于脆李,王恩海并不陌生,儿时,他家门前就种着好几棵李树。事实上,巫山脆李种植最早始于唐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初夏,脆李成熟,孩子们爬树摘李,好不热闹。过去,脆李只散种在农户房前屋后,产量不高,村民大多留着自家食用,很少外销。

  2012年,巫山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寻找合适的产业,打造山地特色农业。他们将当地土壤带到中科院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巫山以沙质土为主,虽然不适宜庄稼种植,却适合果树生长。依据这份中科院分析报告,巫山初步拟定了以曲尺为示范片区,带动中低山栽种脆李的发展计划。

  然而,老品种脆李产量低,要进行规模化种植,就得选育新品种。于是,他们利用本地脆李这一天然数据库,筛选出芽变优系作为母本,再通过后期观察,待其性状稳定后截取母本上的枝条,在不同地域进行试种,试种后的子代或孙代才作为新品种进行培育。

  “新品种的培育前后耗时近3年,与老品种相比,新品种脆李不仅个大汁多,而且产量更高,更适合作为商品果栽种。”巫山县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打响品牌

  小水果“华丽转身”

  王恩海没有想到,曾是田边地角“耍耍水果”的脆李,如今却成了带动他脱贫增收的“摇钱树”。

  王恩海仍记得,2015年,当政府第一次上门宣传脆李种植时,他还抱着怀疑态度。

  “种这么个不起眼的李子,真能挣到钱吗?”他心里犯着嘀咕。

  但很快,一系列扶持政策打消了他的疑虑:脆李种苗由政府免费提供,不懂技术,农技专家三天两头上门指导,从打枝疏果到浇水施肥,一样也不落下;有人反映交通不便,政府立刻拨款,修通了出村公路,打通了便民道,这下,老王开着三轮车就能下地干活……

  没了后顾之忧,这几年,王恩海陆续发展了30亩脆李,而今靠着种植脆李,他一年就有10万元以上的收入。

  在巫山,像王恩海这样的脆李种植户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县共种植脆李22万亩,今年产量将达8万吨。

  然而,随着脆李产量的逐年增加,如何拓宽销售渠道,让脆李卖得更远,卖得更好?成为巫山县委县政府思索的又一难题。

  “我们首先从品牌建设入手,打造了‘中华名果’‘脆李之乡’两块金字招牌,叫响了巫山脆李在全国的名气。此外,我们以农村电商发展为契机,借助电商和物流优势,推动脆李从集散交易向电商销售拓展。”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为此,他们与京东商城、顺丰速运、中国邮政等多家电商和物流公司合作,建成脆李专业销售体系,开通了35条冷运干线,使巫山脆李从田间采摘到空运至全国各地,最多只需要48小时,为壮大电商销售渠道奠定了基础。去年,巫山脆李电商交易额达2.5亿元,占脆李总交易额的1/3。

  赏花摘果

  农旅融合有奔头

  这段时间,王恩海有点忙。除了操心脆李,他还有件重要的事要做。原来,今年底,在外地打工多年的儿子将要回乡创业,这可把老王高兴坏了,他每天东奔西跑,为儿子提前探路。

  柑园村的彭德海是他家远房表亲,这几年,靠着开办农家乐,彭德海成了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

  “老彭,我儿子要回家了,搞点什么好呢?”中午,王恩海忙完农活,借着串门的机会,向彭德海讨教“创业经”。

  “像我这样搞个农家乐吧,春赏花夏摘果,旺季一个月就能挣3万多元……”

  老彭的话不假。近年来,得益于巫山脆李产业的发展,每年春季,20余万亩李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使巫山成为长江三峡沿线规模最大的李花观赏区。从去年开始,巫山已举办了两届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仅首届李花节就吸引游客150万人次,创收4.5亿元。

  “一般来说,李花花期只有一周,但巫山山地形成的立体气候,却使这个区域的赏花期延长至一个月。”巫山县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这几年,巫山以曲尺为试点,着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他们首先对李树进行修枝整形,以提升观赏价值,并在巫山至曲池沿线公路设置了5个乡村旅游景点,配套修建了人行步道、赏花长廊等旅游设施。

  春赏花、夏摘果。随着游客的不断涌入,曲池乡的村民们纷纷将自家小屋改造升级,搞起农家乐。游客们玩耍之余,还可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累了有客房休息,离开时还能带上当地土特产品。

  “旺季时,我一天就要接好几个预订电话,客房几乎天天爆满,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小孩,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老彭一席话说得王恩海心动不已。

  除了曲尺乡,在巫山其他区域,脆李的大面积种植也成为当地农旅融合的有力推手,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自2015年起,巫山脆李已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当地2万余户贫困户依托脆李吃上了“旅游饭”。曾经待在犄角旮旯的“丑小鸭”脆李,就这样经历了它的奇幻之旅,完成了变身“白天鹅”的逆袭。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