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季果蔬最“鲜味”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宋一娜 字号:【

  进入夏季以后,吃时令的水果蔬菜养生可谓是再好不过的。夏季也是果蔬的盛产季节,各具特色的水果蔬菜,可以满足我们对于微量元素的吸取。从养生学来看,选择当季的水果蔬菜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实现内在机能调理,并保持身体供需平衡。

  夏令特色水果谁最靓

  杨梅

  杨梅是中国特产水果之一,在我国南方盛产,被称为“果中玛瑙”,素有“初疑一颗值千金”之美誉。又有“杨梅赛荔枝”之说。夏季杨梅当令,是不少人喜欢的水果。杨梅果实色泽鲜艳,汁液多,吃起来酸甜可口,是不错的消食水果。而且杨梅中含有的多种营养元素还能起到消炎抑菌、防癌抗癌、美容减肥等功效。

  桑葚

  初夏,也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从绿色到红色再到紫红色,暖风吹拂,桑叶下那一颗颗三五成聚的桑葚,在风中微微颤动,很是诱人。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又被称为“民间圣果”,不但营养成分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滋阴补血、生津润燥、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现代研究表明,桑葚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降血糖、血脂等保健作用。

  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是一种很美味的岭南夏季水果,品质好的荔枝味甜如蜜,隐约能感到一丝酸味在口中沸腾,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被来势汹汹的甜味盖过。常吃荔枝可以令人心情舒爽,但是食用过量会引起上火症状。因此,在岭南地区常有荔枝配山竹的吃法,正是因为山竹能降火滋阴,能消除荔枝引起的上火症状。

  枇杷

  “五月江南碧苍苍,春蚕正老枇杷黄。”立夏过后,枇杷也由青变黄,渐渐地成熟了。甜美的枇杷具有滋阴养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枇杷挑选和食用时都是有一定讲究的,挑选果皮橙黄,茸毛完整(果实耳背处),个头大而匀称的果实,这样的吃起来味道才好。另外,成熟的枇杷皮和头部的把都很容易去掉,但是尾部的茸毛和脏物比较多,吃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注意新鲜枇杷不易存放,一次不要买得太多。

  西瓜

  西瓜是最具特色的夏季水果,解暑生津,自古就有“天然白虎汤”的美誉。吃西瓜特别讲究时令,虽然现在农业科技进步,冬天也能围着火炉吃西瓜,但是无论从口感上讲还是从对身体健康上讲,都不如夏季吃西瓜好。西瓜不宜一次吃太多,容易伤脾胃,因此在享受美味时还是要有些节制。

  樱桃

  樱桃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食物,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糖、磷、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樱桃含铁量很高,爱美的人都喜欢用樱桃美容,将樱桃汁涂抹在脸上以及有皱纹的地方,久而久之可使你的肌肤红润有光泽,樱桃还具有美白祛斑的功效。另外,樱桃还具有抗贫血、祛风胜湿、防治麻疹的功效。

  柠檬

  夏季要吃得健康,还能美容,是大部分女性的追求,那么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柠檬酸及纤维质的柠檬便是夏日选择消暑美容的圣品。柠檬果皮富含芳香挥发成分,可以生津解暑,开胃醒脾。夏季暑湿较重,很多人神疲乏力,长时间工作或学习之后往往胃口不佳,喝一杯柠檬泡的水,清新酸爽的味道能让人精神一振,更可以打开胃口。酸味食品可增加胃液酸度,健脾开胃,帮助杀菌和消化。

  注意事项:喝柠檬水要适量,每天不宜超过1000毫升。此外,切忌空腹食用柠檬和柠檬饮品等。

  夏天吃什么增加食欲

  丝瓜

  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及其《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丝瓜皮及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冬瓜

  冬瓜有很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天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附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绿豆

  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但要注意的是,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之功效。又因绿豆性凉,因此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夏季养生饮食原则

  多吃瓜类蔬菜。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瓜类蔬菜含水量较高,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多吃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苦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多发季节,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因此在夏季应该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等,可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具有杀灭以及抑制作用。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