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遗出良品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闵庆文 字号:【

  编者按

  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的指导下,本刊自今年开设“农遗良品”栏目以来,已经刊发了11篇稿件,受到多方好评,不少读者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农产品都产生了强烈兴趣。农业文化遗产具体是指什么?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产品又有什么特殊的品质?本期,我们特邀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闵庆文先生为大家解疑答惑。

  作者简介

  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科学咨询小组(SAG)共同主席,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ERAHS)执行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年初从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乡村文化指导处得到信息,《农产品市场》将开设“农遗良品”栏目,陆续推介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产品。作为2005年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资深农遗人”,第一反应是:好创意!这个栏目一定可以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产品一定可以火!

  几个月过去了,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

  这的确是一个好创意。以固定栏目的形式,宣介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具有特殊地域标志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认知,而且对于还不是那么广为人知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品牌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一个农产品被称为“良品”,我认为应当至少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品种资源,此谓“天赐良种”;二是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此谓“天赐良地”;三是要有良好的生产技艺,此谓“天赐良技”。

  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生产完全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这从已经刊出和大多数尚未刊出的农产品中都可看到。

  可能有些人还不太了解这里的“农遗”是指什么。展开而言,是“农业文化遗产”,再严谨一点,应当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按照原农业部于2015年8月正式发布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中的定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由农业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

  针对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所造成的传统技术体系丧失、生物多样性破坏、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危机等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8月,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一个边会上,发起了GIAHS保护倡议,并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等的支持下实施了“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该项目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21世纪议程》等为基础,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截至2019年6月,已有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的21个国家的57个传统农业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是GIAHS倡议的最早响应者、积极参与者、坚定支持者、重要推动者、成功实践者、主要贡献者。目前不仅以15个项目位居世界各国之首,而且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利用与传承、科研与宣传、示范与推广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许多方面推动和引领了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

  2012年3月,原农业部正式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发掘工作。经过地方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陆续发布了4批共91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均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农业产品、丰富的生物资源、完善的知识技术体系以及较高的美学和文化价值,在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随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陆续公布,不仅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的国家,也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农业文化遗产特点的“政府主导、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逐渐完善,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文化传承与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田田鱼、敖汉小米、哈尼梯田红米、从江香禾、宣化葡萄、万年贡米、福州茉莉花茶、普洱茶以及庆元香菇、乐陵金丝小枣、西湖龙井等等,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哪一个不是名扬四海?

  我一直认为,用绿色、有机、地标、名特优等似乎还不能表征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产品的全部内涵,因为这些农产品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文化”。也正因为此,我一直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产品称之为“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这种凝聚在农产品里的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自然的浑然天成和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

  我认为,吃饭可为分为四个阶段:吃饱、吃好、吃健康、吃文化。“吃文化”可能是人们大快朵颐的最高境界,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产品无疑是可以满足这一最高境界的不二选择。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我有很多个梦想,其中之一就是消费者在挑选农产品时不是关注价格而是关注这个农产品的文字说明:来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品,或来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品。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是与农产品联系起来,还是远远不能反映农业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因为从物质或非物质形态角度看,农业文化遗产地除了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以外,还有融生态食材与传统加工工艺为一体的食品,有包括村落、祠堂、农具等物质性和歌舞、习俗等非物质性的文化产品,有包括农业物种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与生态系统服务在内的生态产品,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产品……

  “农遗良品”之外,肯定还将有“农遗文脉”“农遗秘技”“农遗美景”“农遗佳肴”“农遗艺苑”……

  我热切期待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