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乡村产业融合新探索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马惠敏 周晗 字号:【

  产业旺,乡村兴。乡村振兴中,一二三产业如何融合发展?近日,浙江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作会议在扬州市召开。来自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乡村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代表齐聚扬州,共商推进浙江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大计。

  产业前延后伸

  开启“中央厨房”产销新模式

  肉包馅心一律用丹麦皇冠猪肉制作、青菜包馅心全部来自用三类水质以上水源灌溉种植的高效农业基地、五谷杂粮产自东北粮食基地……扬州冶春食品加工中心每天给近50家机关、企业、学校和社区食堂超2万人进行集体配餐。

  冶春食品公司总经理杨朝晖介绍,推进扬州传统老字号复兴,推动以扬州冶春为代表的淮扬美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杨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由扬州市扬子江投资发展集团作为核心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冶春食品等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与养殖基地共同成立了扬州扬子江淮扬菜点产业化联合体。

  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产业,构建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团餐食堂+线上平台”一体化发展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优化产业供应链,着力探索建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培育农村新业态和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杨朝晖介绍,按照“高端做品牌、大众做市场,单品做全国、多品做华东、基地做扬州”的市场逻辑,“冶春”还提炼了“产品+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形成了“冶春食品、冶春餐饮、冶春小馆、冶春团餐、冶春高铁、冶春礼盒、冶春商超”等多个产品系和市场系,有针对性地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做响品牌,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食品产业集群,构建华东地区品质最优、体系最全的“中央厨房”。

  融合日趋多元

  乡村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不只是冶春,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在杨州市渐成趋势。扬州三和四美酱菜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 ,其酱菜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公司牵头成立的三和四美酱菜产业化联合体,入选2018年江苏省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录,体现了该公司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近年来,扬州围绕“中央厨房”建设,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呈现结构优化、链条延伸、功能拓展、质量提升的发展特点,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乡村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农业竞争的实质是产业体系的竞争,只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才能做大做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农业企业是浙江省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力军。近年来,扬州大力实施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流通、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和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使得乡村产业出现大量新模式,总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值得肯定。

  内涵不断拓展

  带动乡村持续释放新活力

  “一个地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基础,带动乡村潜力释放是关键。”杨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王波介绍,目前,杨州市宝粮集团、方顺粮油已跻身省农产品加工业20强企业行列,高邮鸭蛋品牌入选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苏惠田农业科技等17家农业龙头企业成为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新上挂牌企业。

  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460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达696亿元,创汇2.68亿美元,净利润18亿元,带动农户123万户。目前已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基地187处,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休闲观光农业收入突破9亿元。

  王波介绍,扬州市下一步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实施“农业+工业”,突出发展食品饮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文旅”、“农业+康养”等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深度推动产业共融,让扬州现代农业内涵不断拓展,乡村潜力持续释放,促进现代农业服务城市功能软实力不断增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共赢、成果共享。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