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多,半冬过,打点粮食够吃喝。”在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人的记忆中,这句顺口溜是当年黄松甸镇人的真实写照。40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当地居民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这里是高寒山区,一个冷字就让很多姑娘都不愿嫁到这里来。
40年后的今天,也因为这里是高寒山区,催生了黑木耳产业的崛起,一时间,一朵小小的黑木耳从黄松甸镇掀动起国内外大市场。让时光定格在2018年:黄松甸人工栽培黑木耳发展到3.15亿多袋,干品产量1.5万吨,产值达到11亿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多元。
黄松甸的蝶变映射出因地制宜、转型升级的改革历程。那么,这朵黑木耳如何长成大产业?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发展奇迹?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力量支撑?
政策惠民龙头带动
翻开黄松甸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从黄松甸食用菌产业被列为蛟河市主导产业之后,一项项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蛟河市和黄松甸镇本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大约有130个,大到《蛟河市关于申报2018年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特色产业发展食用菌)项目的实施方案》,小到对物流公司的奖励、对新开网店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包括设备投入、建立服务中心,以及让企业免费入驻,给业主免水、免店面费、免供热费等政策。
在黄松甸镇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黑尊生物、多维食品、嘉绿宝食品、北芝菌业、花园菌业、中信菌业、晟达生物颗粒等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嘉绿宝食品与上海农工商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做他们的生产供货商。“嘉绿宝”品牌木耳,在2016年吉林省优质黑木耳评选中获得铜奖。压缩秋木耳每袋小包装18克,有着1∶15的泡发率,节约空间,便于携带,适于长途运输。
像嘉绿宝食品一样,每一个龙头企业都有着独立的追求、务实的行动。围绕主导产业,黄松甸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来抓,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扶持,龙头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镇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十几家,其中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连接基地近5000公顷,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辐射农户4000多户。
有了大市场农民生产不用愁
以前,当地农民常为多种少种犯愁,种多了怕货贱了,卖不出去亏本;种少了又怕货断了,供应不上销售商。
如今,大家心里有了谱儿。伟光村村民邵材宏每年都种植着10万段木耳,用他的话说:“有了木耳的大市场咱还怕啥,越多种越来钱!”
到了黄松甸镇,当地的人们会骄傲地带你逛一逛食用菌批发大市场。黄松甸镇党委书记陈连波介绍:“这是我们这里的一大景观!2004年,黄松甸镇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并被确定为原农业部定点市场。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开发建设,现在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有经营业主1000余户、经纪人3000余人。”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市场的销售区域也在不断扩大,已经辐射到了大江南北。先后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40多个城市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拥有大客户群体2000多人。交易高峰期,大市场每天迎来采购客商达1000多人,日均批售木耳2万吨。
近年来,农村网络零售业风起云涌,黄松甸镇很多黑木耳经销商站在了电商的新潮头。“秋耳下来的时候,线下销售走货量比较大,主要是批发到全国各地。淡季主要靠线上零售,走的则是高端路线。”张国宏经营着蛟河市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每到收购季,公司都会到农户家收购黑木耳、菌菇等产品,分级筛选,包装出售。他在天猫上开设了黄松甸黑木耳旗舰店,专门经销本地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品。开业以来,平均每天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达100多单。目前,他线上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2017年,黄松甸全镇网上食用菌产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特色产业逐渐走向成熟
木耳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形成,彰显着黄松甸黑木耳产业已经走向成熟,随之而紧密相伴的是它的地域文化、产品文化和地理标志。
目前,黄松甸镇已经建成了黑木耳示范园区。由于政府、菌农、市场的齐心协力,加上气候、温度、水质等自然优势,以及先进、严格的工艺管理,黄松甸黑木耳因质量优良而享誉省内外。在全国各地的展会上,黄松甸黑木耳赢得专家和参观者的高度认可。
2002年以来,黄松甸镇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黑木耳之乡”“省级科普示范乡镇”,在全国第七届菌物年会上被中国菌物学会评为“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在第四届中国食用菌协会大会上被评为“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基地镇”。2006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镇”。2009年8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称号。2010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黄松甸黑木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黄松甸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品牌的引领下,黄松甸镇努力打造黑木耳产业文化高地,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融入蛟河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一步步完成由商品品牌向文化名片的跨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