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川打造乡村旅游新模式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冯玉敏 字号:【

  近年来,广西灵川县通过走农旅结合的路子,举办了“神奇灵川”系列乡村旅游活动,打响文化品牌,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全县休闲农业发展迅猛,先后建成古镇提香、海洋天桃和橘红甘棠江等12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将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点提升进行整体打包,形成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使示范区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

  农业经营新模式

  助力乡村旅游

  灵川县古镇提香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三面环山,两翼临水,生态环境优美。放眼望去,一个个白色尼龙薄膜大棚和一幢幢青砖灰派桂北风格的楼房,在万亩田园和一个个绿树掩映的生态乡村中纵横交错,构成一幅壮观秀丽的田园风光画。在一眼看不到边的提子园里,到处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

  在灵川县古镇提香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里,提子种植面积3005亩、拓展区面积5037亩、辐射区面积10149亩,涉及大圩镇秦岸村委5个自然村,惠及农户670户2840人,2017年核心示范区人均纯收入达到18624元,比大圩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30.2%。

  上读礼新村是大圩现代特色农业提子(核心)示范区五个核心村之一,也是大圩镇着力打造的产业扶贫试点村之一,该村有村民62户,278人,耕地面积300多亩。村民以提子产业为基础,从2002年发展到现在连片种植200多亩提子,2017年人均收入达1.9万元。该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以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民风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文明水平。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之一。灵川县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金,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到2017年止,灵川县获认定(或入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共21个示范区,其中认定15个,入围6个,灵川县古镇提香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三星级示范区。

  示范区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经营新模式,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005亩,完成创建国家级“菜果茶”标准化生产基地1200亩。建成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冷库,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引进桂林冠豪农贸、漓水人家等重大项目,吸纳民间资本1.19亿元,带动发展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打造示范带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2015年到灵川大圩调研时说:“桂林漓江东线百里生态示范带是一项统筹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漓江环境治理、沿岸扶贫开发、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古村古镇保护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对于科学保护漓江、丰富桂林旅游内涵、改善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沿岸农民收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桂林漓江东线百里生态示范带(灵川段)从桂磨路大圩路口起,途经灵川大圩集镇,沿大草公路至碧岩阁,涉及灵川县大圩镇古镇古街以及秦岸、茯荔等7个村委26个自然村,项目建设共分为交通、农业、村庄环境提升、旅游设施、水利设施、污水垃圾处理、党建示范点等7大块22个项目,总投资约33000万元,现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桂林漓江东线百里生态示范带定位为美丽山水、生态田园、浪漫古镇、活力漓东,以漓江沿线的灵川大圩、雁山草坪、阳朔兴坪为中心,全力打造成生态建设示范带、现代农业示范带、漓江保护示范带、古村镇保护示范带、休闲旅游示范带,是桂林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深入开展“美丽桂林·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灵川段)共有1590多户民居实施了风貌改造,沿线村屯绿化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绿化、美化工程基本实现。

  “漓东生态示范带建成以后,让村民过上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村里建成了环村道、进村道、村内行车道和生态步道。并对村内新建住房进行整体风貌建设,对旧房进行立面修缮和改造,建设了提子长廊工程。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示范区能承载住宿、餐饮、休闲、观光、鲜果采摘、娱乐健身等接待功能,成为生态乡村休闲旅游胜地。”灵川县大圩镇人大主席阳炳辉说。

  据介绍,2017年,灵川县接待游客699万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68%。下一步,灵川县将重点发展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业、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业、养生养老旅游业,建设桂北游客集散中心。2018年,争取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亿元以上。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