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双创”再升级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曾诗淇 字号:【

  用自动循环水进行工厂化养殖的“蟹公寓”、用来种蔬菜的“摩天轮”、用来制作薄饼的食品3D打印设备、共享植保无人机新模式……日前,在江苏南京举办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简称“双新双创”博览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农民、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集中展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创新创业的最新成果,勾勒出未来产业发展新方向。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指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双创”提档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要以新思路新举措,打造农村“双创”升级版。要挖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努力发展农村“双创”新产业新业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让农村“双创”搭上信息化快车;搭建新平台新载体,打造农村“双创”“加速器”;依托新农民新主体,培育农村“双创”主力军;完善利益联结新机制,带动更多小农户分享农村“双创”收益。

  新产业新业态:

  挖掘乡村新功能新价值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不仅需要有形的农产品,还希望得到更多生态、健康、文化、教育等无形产品。

  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当这些遇上农业,新的业态应运而生。你以为农业花展还是一盆盆花摆出的生动造型吗?记者在博览会上南京农业嘉年华“陌上花渡”主题区看到,花卉不再作为图案的组成部分,它们分布在一个个直径1至2米、大小不一的透明玻璃“泡泡”中,分别展示着不同的主题景观——淡雅的玫瑰园、草莓和奶油搭配出的甜点世界、百合花园、隐藏着小精灵玩偶的多肉植物丛、朵朵桃花形状的粉嫩糕点。

  据介绍,这些美丽的造型出自国内首个花园改造实验基地——天地源农场农业学校,它也是首个可移动式花园基地。设计师阿桑告诉记者,此次农业嘉年华中“陌上花渡”造型想要表达的寓意:其实农业也可以更美好。

  南京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希望以此展示当地农业企业的草莓种植、花卉种植及产品研发等特色,体现以绿色生态为基础,线上线下销售、兼具观光等功能的产业格局。

  在浙江展区,一个装满蔬菜的“摩天轮”吸引了大批观众围观。记者看到,这个直径为3米左右的迷你摩天轮上,每一层都种满了蔬菜,“摩天轮”的顶部有灯光模拟光照,底部有营养液补充营养,周围还有自动喷雾来浇水,随着摩天轮的转动,灯光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甚是好看。

  据了解,摩天轮是浙江星光农机公司今年5月刚刚研制出来的最新成果,叫智能化立体栽培机,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摩天轮有哪些优势?公司技术经理胡方成介绍表示,首先是节省土地,占地1平方米,可以种出2.5平方米的蔬菜。另外,种菜效率更高,蔬菜的生长周期比平面种植要快三分之一,我们在中间加了照明灯,夜晚会自动开启,让蔬菜有更长的光照时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据统计,目前82%的创新创业项目属于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2017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2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收入达到1.25万亿元,有力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韩长赋表示,下一步将推进“农业+”加工流通,创办中央厨房、共享农庄等分享型农业;推进“农业+”生态环保,发展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乡村服务业;推进“农业+”文化娱乐,创办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教育农园、健康养生等体验式农业;推进“农业+”特色工艺,发展特色手工业等乡土特色产业。通过在生产两端、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带动引领重塑乡村产业形态、推进乡村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提升。

  新技术新模式:

  让农村“双创”搭上信息化快车

  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正在走进日常生活,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是“双新双创”博览会的最大特色,来自全国的“新农人”在展会上介绍新产品、分享新技术,为社会各界呈现一场“双新双创”的成果盛宴。

  果蔬采摘和运输,有机器人帮忙!展会现场,记者看到机器人正在采摘果蔬,这些或灵巧可爱或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是苏州博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机器人研发中心与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开发出来的多款创造性智能农机装备。只需轻点几个键,设置好需要采摘的果实类别,小机器人就带着它的“小箩筐”去摘果子了。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引导机械手臂完成识别、定位、抓取、切割、回收等任务,采摘成功率可达90%以上,可完全替代4〜5个人工采摘,应用在现代农业园区,可解决复杂的果蔬收获难题。

  在展会现场,一个约1.5米高、2米宽,被分隔成60个标准小格子的设备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参观,记者发现,每个小格子里面竟然都“住”着一只青蟹,格子外观上印着“蟹公寓”的字样。

  “蟹公寓”是青岛中科海集团研发的新技术,工作人员彭瑞星向记者介绍,公寓养蟹好处很多,由于水温可控,设备有增氧功能,可以实现反季节销售,增加附加值。同时,还能避免自然灾害和螃蟹间的自相残杀。

  “公寓里不仅可以养青蟹,还可以养大闸蟹,把蟹苗放进去,一直可以养到三至四两左右。”彭瑞星说,目前,他们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江苏也有不少。

  此外,推进农村“双创”,要树立互联网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打造一批农村电商、众筹农业、直播农业等新型智慧农业。积极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配送”“智能生产+会员定制”等模式,让农民点点鼠标、划划手机,就能把优质土特农产品送进千家万户,借助互联网、跨国物流不断走向世界。

  “新农人”新主体:

  培育农村“双创”主力军

  推进农村“双创”,要通过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推动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实现各类“双创”主体协同发展。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达到740万人,成为带领广大农民兴业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当数字经济遇上了强农富农时代,我决定投身这个新的信息科技用武之地。”退役军人、农田管家CEO余洋分享了数字改变农业的生动实践——在平台上,飞手端、机手端聚集了拥有无人机或农机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客户端通过农资商务链和当地服务站,大小农户汇合而来,供需双方能够直接在线上匹配并完成订单。

  90后女孩杨丽丽在大学毕业几年后返回家乡内蒙古多伦县创业,开办了“自然轩工艺品工作室”,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家乡的莜麦秸秆做成了麦秸画,通过线上线下推广,目前,产品已经销往广东、上海、北京、天津、湖南、四川等地。

  “我现在除了收购乡亲们的秸秆外,还累计培训了30户贫困户,教他们掌握一门手艺,获得一份有尊严的收入。每月能额外增收1500〜2000元。” 杨丽丽高兴地说。

  作为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新希望杯”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同期举行。通过本届大赛,脱颖而出的一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创新了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了传统农业形象;涌现出的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普遍文化水平高、懂技术、会管理、求创新,是新时代新农民的杰出代表,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引领者和创造者。

  博览会期间,新希望集团出资200万元,联合农业农村部表彰100名村级信息员和32位农村创业代表,年内将再出资100万元表彰百名新农人。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这是新希望10万新农民培训计划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已对25个省区市超过2万人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希望以此培养更多“绿领”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事业。

  数字农业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按需生产甚至按需分配成为可能,正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农业的数字化改造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在博览会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今年首次推出由农业农村部与陕西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阿里的ET农业大脑,青海省“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博览会期间还召开了数字乡村发展论坛,首届全国苹果大数据发展应用高峰论坛,2018数字农业国际论坛,数字农业产业化论坛等,数字农业正在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农业如何结合?北京展区的佳格天地科技公司在现场向观众进行了演示,随着大屏幕的切换,地图上农作物的分布,当地的气象云图,农作物的生长细节一应俱全。

  佳格科技公关总监邢爱婷介绍,公司于2013年在美国硅谷成立,创始人是旅美科学家,曾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2015年公司回到北京,开发出耘境农业大数据平台。用邢爱婷的话说,该平台最大的特征就是“用卫星种地”。通过卫星采集数据和影像,再设计出算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数据和影像实现可视化。

  “这个平台可以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客户。”邢爱婷介绍,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农作物的分布情况进行宏观调控,调整种植结构;农民可以依据精准到最近两个小时的气象预报,提前对灾害天气进行防范。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目前在全国,耘境农业大数据平台已经服务超过2亿亩耕地,通过设计出算法,监控可以对水稻的病害进行自动识别,发出预警,为农民生产保驾护航。

  正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在数字乡村发展论坛上所说,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需要大数据提供支撑。大数据是新的基础设施、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