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路与对策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济南市分校 李将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农业局 王有波 字号:【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解决将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人才支撑的长远之策。济南市现有乡村劳动力约200万人,数量多、结构复杂,农业种植技术、管理水平差异很大,难以适应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2013年,济南市长清区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项目,自2014年开始,济南市六个农业县区逐步示范,如今全面铺开实施。在市、县区两级努力下,至今已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7650人,参训农民的科技素质极大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技能显著提升。长清、济阳、章丘、商河等县区还以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扶持办法,对于培训合格者进行认定,现已认定2373人,其中中级88人,高级21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一些好经验,在档案建设、监管模式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受训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能力差;二是农民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是“我要培训”,而是“要我培训”;三是培训内容与农民所需相脱节,农民学习意愿不高;四是缺乏吸引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刚柔相济的政策;五是农民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市级用于济南当地农民培训的资金不到200万元,半数县区多年来没有投入,全靠国家、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支持;六是宣传力度不够,存在想培训的人找不到地方,不想培训的来充数现象。

  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过考察学习发现, 江苏、河南、湖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省均以政府名义出台指导性意见,相对应的地级市如南京、成都、长沙、苏州、淮安等都以政府名义出台了系列文件,指导全省、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且出台了切实对农民有吸引力的扶持政策。江苏省每年财政列支1亿元,山西省每年整合资金不少于1亿元。南京市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成都市财政每年列支1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培训,500万元用于社保。即便是县区也不同程度地列支农民培训经费。

  2017年,济南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1年,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为今后五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指明了方向,推动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上新台阶。为此,济南市农业局在今年5月印发了《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中高级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作了明确说明,为推动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分级管理提供了遵循依据。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济南市全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当前主要任务:一是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二是创新培育方式,建立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三是制定刚性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加培训。到2021年,全市务农农民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万人。

  发展思路与对策

  济南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农民需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转变培训方式、创新培育模式,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向规模化、制度化、信息化、质量化方面转化,激励更多的大学生、青年农民、复员军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具体实施对策为:

  (一)科学遴选重点培育对象,拓宽“学员库”范围。针对学员不好组织,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我们将以县区为单位,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各县区农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分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据库。一类是创新创业型职业农民,包括返乡大中专(含职业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工商企业人员、退役军人、“城归”青年;二类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三类是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包括稳定从事农业作业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四类是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包括农村协管员、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等;五类是农村公共管理型职业农民,包括直接服务农村群众的村两委干部等。

  (二)强化培育场所作用,认证扶持实训基地。科学整合和布局各类农民教育培训资源,遴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实训基地进行认证,发挥他们的产业示范带动作用。市级以济南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为依托,不断提升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四园一校区”的市级地域、人才、项目优势引领作用;县区以县区农广校、农机校、职业学校为重点,以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依托,完善农业科技示范培训中心,扶持不同产业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作用。

  (三)优化教学培训资源,加强两支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两支培训队伍,纳入学员培训“师资库”。一支是以讲授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创业指导、品牌建设、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内容,涵盖省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农口系统优秀专家等为主体的“体系内专家队伍”;一支是以讲授实用技术、创业经验、接地气土方法为主,从县区基层遴选的一批“张口能说,扑下身子就干”的优秀农技人员、工匠型实践者“土专家”队伍。最终建立土洋结合、结构优化、质量优良、健全完备的师资体系,不断更新优化培训内容。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领域需求,着眼提升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确定相应培训内容,科学设置培训模块和课程体系。突出开发区域特色教学资源,可以召集应届职业院校毕业生,向其讲授农业边缘学科的农机维修、水电安装、植保器械使用、水肥一体化应用等内容,培养综合性、多元化人才,建立丰富完善的教材体系和课程资源库,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四)创新完善培育方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训相结合,短期、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大力开展分层培训。推行“专业小班额”培训,根据“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培训原则,分专业招生培训,保证学员能学到实用技术。开展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生产实践等全产业链培养和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实现培训内容和个性需求精准匹配。按照“村庄是教室、村干部是教师、现场是教材”新型培育模式,让培训到基地、到园区、到村镇,真正解决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进村入户问题。采用真实案例剖析、创业者现场交流等方法,着力提高培训效率与实效。充分利用手机“云上智能”APP、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网上培训。

  (五)创建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实行培训认证动态管理。对培训工作实行逐步从报名到等级认定全过程网上管理,健全培育信息档案和数据库,逐步实现信息采集、申报审核、过程监控、在线考核、咨询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市、县区认定权限,探索学分制管理,对于认定者进行年度复核,重点考察知识更新、产业发展、带农增收等情况,对考核合格的,继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对考核不合格的,降低或取消其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或等级,纳入重新培训和认定工作计划。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