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烟台,南有昭通”。昭通苹果以特有的魅力在全国屡获殊荣。“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荣誉见证了实力,实力承载了品质。
金秋时节,当你来到云南东北重镇昭通城时,你会发现,整个昭通城周围坝子完全是一个色彩绚丽的苹果园,昭通城坐落在果园之中。从城往西10公里,是昭通第二大坝子——昭阳区洒渔坝子,这里是昭通苹果主产区,近20万亩果园集中连片,由原来的“鱼米之乡”发展成为“苹果之乡”,鲜艳夺目、香飘四溢又红又大的苹果,让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
“北有烟台,南有昭通”。昭通苹果以特有的魅力在全国屡获殊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见证了实力,实力承载了品质。
为昭通苹果产业筑牢“后台”
昭通苹果产区平均海拔1950米,年均气温11.6℃,年均日照时数1902小时,无霜期220天,年均降雨量740毫米,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无工业污染,大气环境清洁,灌溉水质优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在全国苹果区划意见中,把昭通市定为苹果生长最适宜区。
但昭通苹果产区长期面临着灌溉难,田间道路运输不畅,土壤肥力不足,土地经营分散、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为此,昭通市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产业主导、突出重点的原则,近五年来,筹集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02亿元,在昭阳区六个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7.43万亩,按照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的方针,新建灌排渠道90.05公里,蓄水池98座,提灌站1座,田间道路143.92公里,人行道9.12公里,大棚140亩、滴灌880亩,土壤改良5000亩,新植苹果园600亩、低产果园改造2.5万亩等,使果园“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由于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耕地档次,解决了田间运输难题,苹果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果农成本节约、收入增长。
为昭通苹果品牌筑强“科技”
昭通市自20世纪40年代引进苹果种植以来,经过70多年的发展,品种增加、面积扩大,当家品种以金帅、美国8号、红富士、秦冠为主。为提升昭通苹果在全国的竞争力,昭通市每年都要安排资金,推广新技术,建立示范园。引进了神砂、2001富士、红露、华硕、烟富山、Fujion CIV、巴克爱嘎等新品种。特别是2001富士,由市农发办技术人员直接从山东引进枝条,在昭阳区庆丰公司的金帅树上嫁接成功并育苗,农发办投资购买无偿提供给永丰、洒渔部分农户种植,再由昭阳区农业局向大面推广,继而发展成现在的当家品种。
在科技推广上,针对苹果老果园郁闭、光照恶化、品种单一、授粉不良、果型不正、氮肥施用过多、土壤酸化、果品内在质量下降等问题。昭通市专门派出专家长期入驻苹果主产区,全程指导创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推广使用高光效树形、高效肥水管理、生态防控栽培、果园生草、铺设反光膜等技术,实现了优质果率突破60%、农药使用量减少1/3、节本增效超过10%的标准。在示范园建设上,2015年建设2300亩,2016年建设2200亩,2017年建设2850亩。
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将苹果产业作为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在政策措施上强势推进,通过落实“建基地、强科技、抓标准、强监管、育主体、创品牌、拓市场”等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做好苹果文章,初步形成了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系列化的苹果产业发展格局。
经过几年的努力,昭通苹果自成体系,早、中、晚熟品种各领风骚,从每年的7月到12月,都有新鲜苹果采摘上市。以神砂、美国8号、红露、华硕为代表的早熟品种4.1万亩,占总面积的12.4%;以金帅、新红星、2001富士、红将军、昭锦为主的中熟品种面积11.7万亩,占35.5%;以红富士、秦冠为主的晚熟品种17.2万亩,占52.1%。创建“昭福”“红韵”“满园鲜”“高原红”“黑颈鹤”“昭锦”“果上果”“南国红”“红云”“乌蒙硒红”等18个品牌。
为昭通苹果销售提升品质
过去,昭通苹果都是一家一户种植,2013年以后才有企业流转土地开始实行规模化、高标准种植。农户种植的苹果管理技术较为粗放,生产过程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产品质量普遍较差,价格较低,只能供应低端市场。
昭通市针对这一实际,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优先扶持规模经营主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化项目立项中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高标准苹果示范园,从源头上保证苹果质量。苹果主产区开展物联网与大数据联合应用,覆盖10万亩苹果种植区,部分苹果种植基地还安装了农业数据采集系统,从耕作、灌溉、灾情预警、产品溯源等为苹果生长提供多方面的保护。果农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实时监测自家果园的气象和土壤条件、果树长势,从而为苹果的上市提供最可靠的溯源信息保障。
对于群众种植的低产果园,每年安排经费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采取“高光效”枝条修剪,高接换头、强拉枝、大改型,疏花疏果,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技术培训等综合措施,同时聘请苹果技术指导员,每个指导员负责300亩苹果的技术指导、示范,通过购买技术服务进行扶持。进一步提升苹果质量,促进外销。
昭通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优良的内在品质构成了昭通苹果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广泛的市场空间。在国内市场,同期苹果售价都比山东、陕西等地高1.0元/kg左右。在昭阳区,从事苹果生产、销售、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达80余个,他们将单打独斗的果农组织起来,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联合体,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果农收入。苹果销售大都依靠外地客商到果园或水果交易市场收购为主,每年共有600余家外地客商入住收购,销往云南占45%,贵州占17%,四川、重庆占10%,江浙占10%,北京、台湾、湖南、福建等地的占4%,泰国、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占2%,昭通各县的占4%,低次等果自销占8%。
最为典型的企业是入驻洒渔镇的云南国投中鲁果汁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西南地区苹果交易市场和苹果物流园区。在苹果产业的带动下,衍生出苹果包装厂、网套厂、纸袋厂等一系列厂家,其中为了能有效缓解外运压力,延长销售时间,洒渔镇共建设了冷藏库21座,年循环贮藏量达到8000吨以上。依托这一优势,在苹果上市季节,吸引了来自重庆、湖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苏等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前来交易,苹果交易高峰期的时候日交易量最高可达到1600余吨左右,同时因为洒渔镇的苹果销售优势,周边10余个乡镇的苹果也会在此销售,不仅带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仓储、物流、信息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还解决了5000余人的季节性就业。
对于未来苹果产业的发展,昭通市委、市政府决定发展到100万亩,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彰显特色,建设“果园城市”、打造“苹果之城”,展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美景,使苹果不仅成为一道景观、一个产业,更成为昭通市的靓丽品牌和名片。
#FormatImgID_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