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点思考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孙坤 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洋 字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日前笔者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石夫人后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到农民家里拉家常的方式,了解目前村里人口结构现状及农民收入水平情况;通过走访街道,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目前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望能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

  基本情况

  山东省威海市石夫人后村,位于大水泊镇东北部,据传在大水泊镇东山曾有一个天然石像,从远处看酷似一个婀娜多姿的贵妇人, 明朝嘉靖年间王姓、于姓人家迁居于石像身后,因此被后人称之为石夫人后村。在“破四旧”的年代,美丽的石夫人被铲平,失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潜在的旅游资源,而石夫人后村的称呼却一直保留至今。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石夫人后村农村环境整治效果较为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极大改观,通往大水泊镇水泥路相继修通,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良好,路边少见生活废弃物及畜禽粪便堆积,村中设有健身器材供村民强身健体,部分农户在村房顶部安装了太阳能板等绿色能源设施。

  人口及人均收入情况

  从村支部书记王德进那里了解到,威海市成立三十年来,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进程,以70后、80后为首的100余年轻人先后从乡村到城市定居,现今石夫人后村共有63户,156人。其中70岁以上人口30人,占总人口的19.2% ;60〜70岁人口45人,占总人口的28.8% ;50〜60岁人口35人,占总人口的22.4%;18〜50岁人口16人,占总人口的10.3%;18岁以下人口10人,占总人口的6.4%。由以上数据得知,目前石夫人后村人口偏向老龄化,有劳动能力的人口集中在50〜70岁。靠土地收入人均4800元/年。

  农业生产情况

  石夫人后村位于丘陵地带,土壤以沙土地为主,共有耕地面积530亩,主要种植苹果、花生、地瓜、西洋参等经济作物。其中果园面积为130亩;土地流转面积50亩,用于种植西洋参;撂荒面积40亩。

  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石夫人后村目前就存在人口老龄化、土地撂荒化,乡村空壳化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人口老龄化,谁来抚养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如今农民开始大量离开农村,农村普遍出现老龄化,这一情况严重消减了农村生产发展活力。不仅石夫后人村如此,通过从威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得到的数据了解到,整个威海市农村人口结构均面临同样问题,主要农业劳动力分布在50〜70岁。以目前威海市农村人口结构比例对未来几十年主要人口变化进行大胆推测,到2028年,目前70岁以上人口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自然死亡,到2038年,目前主要劳动力集中人群50〜70岁人口也同样丧失劳动能力或自然死亡,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去向主要有两种,一是投奔城中子女,二是被送到敬老院抚养。威海县级敬老院收费标准为能自理的老人800/月,不能自理的老人1200/月。目前敬老院存在资源有限,设施及人员缺乏,服务质量不高、覆盖率不高等问题,导致农村敬老院提供的养老服务与老年人养老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因此对于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及老人赡养的问题值得思考。

  土地闲置,谁来经营

  土地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20年后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大面积土地闲置撂荒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将显著增加,农民将如何经营和管理成片的土地成为问题。目前石夫人后村土地流转率为9.4%,土地流转率低,威海市其他农村情况也如此。石夫人后村流转的土地用于种植西洋参,承包价格近几年从1200元/亩下降到700〜800元/亩,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洋参价格下降导致。在低价格水平下,农村土地流转十分困难,普遍存在农户土地分散,种植难连片,形不成规模效益的现状。同时,品牌创建意识淡薄、品牌效益不明显。知名品牌少,产品规模小、市场分散,难以形成培育品牌的合力。

  乡村衰落,如何振兴

  现今石夫人后村已有不少老房子无人居住,据分析推测20年之后石夫人村大概所剩人口在10户左右,30人以内。照此推测,乡村可能会消失、衰落。延续几千年的乡村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该何去何从,将会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意见和建议

  夯实土地根基,实现品牌强农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和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意识,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经营形式依法合理流转土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流转是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对此,要紧抓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对农村投资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三品一标”为主要抓手,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对现有知名品牌维护和宣传工作。搭建品牌农产品营销推介平台,整合大型农产品电商平台、各类商超、批发市场等组织,通过特色农产品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拓宽品牌农产品销售渠道。

  创新新业态,打造现代果园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适应土地流转和机械化作业,该村发展维纳斯黄金取代传统富士苹果,采用现代果业栽培模式取代传统果业技术。一是科技兴果,建立现代果业栽培技术体系,加大新品种引进和无袋苹果栽培、化学疏花、矮化砧木扦插扩繁等新技术试验和推广力度。二是因地制宜,扩大现代果园规模。抓住坡地退耕还林还果的发展机遇,引导现代果业基地向丘陵山地集中。三是强化技术支撑,聘请技术专家探讨果业栽培技术及苗木繁育技术,更好地打造现代果园。四增加生产装备投入,引进国外适用的果园机械装备,引导、扶持本地企业创新和研发新型装备。

  撤村并村,培育新型农民。

  移民搬迁,撤村并村,集中主要劳动力。既要注重农村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包括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支持年轻人返乡创业创新,利用精准扶贫工作等相关政策,着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建设“人的新农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保护和振兴正在消失的乡村。

  发展农村康养产业,让老人老有所依

  制定敬老院建设的中长期计划,根据全市敬老院建设的现状,结合实际规划敬老院建设,加大敬老院新建和扩建力度,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比例。加大敬老院资金投入,建议将该项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可引入社会资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提高敬老院的收益,增强敬老院的自身发展能力。采取政府补贴等政策性措施,鼓励在村中建立私立养老院,直接服务于农村老年人。积极鼓励和激励社会公益性敬老机构入驻农村发展,以弥补公办敬老院的不足。完善敬老院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对护理服务人员进行医疗方面的特殊培训,建设专业的护理队伍。倡导培养社会志愿者,尊敬老人、关怀老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志愿服务活动,适当降低养老成本。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