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舌尖安全在路上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崔建玲 字号:【

  编者按: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从2014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组织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为推动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指导创建单位做好考核验收准备,农业农村部于今年6月—8月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交叉互查。7月31日—8月1日,云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负责同志带队检查组,分别对北京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单位大兴区、顺义区进行交叉互查。记者跟随检查组一同走访了北京市大兴区和顺义区,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如何保障首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起步较早,从1999年开始,先后实施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工程、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经历了转型探索、全面启动、深化推进三个阶段。北京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陈连武表示,北京市以打造北京“安全农业”品牌为目标,坚持顺向推动和逆向监管相结合为核心,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北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与标准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等五大工作体系,保障了首都人民的舌尖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基层抓起。2014年,农业部印发《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的通知。2014年以来,北京市积极按照农业部部署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形成了“全域推进、分段实施”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创建工作思路,将创建工作分为跟进创建、总体创建、整体验收三个阶段。陈连武说,2017年之前为跟进创建阶段,重点完成第一批、第二批的房山、平谷、大兴、顺义4个区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目前至2019年底为总体创建阶段,2020年为整体验收阶段,完成全市整体创建任务。目前,房山、平谷区已获得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命名授牌,大兴区、顺义区正在进行第二批创建工作。

  实施标准化,使农产品按标生产

  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而实现标准化的前提是有标可依。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立征春雨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蔬菜、瓜果的标准化种植,合作社建立健全了蔬菜质量安全的三大标准体系: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以技术标准为例,其涵盖了环境、土壤、投入品、水质等各方面的标准,确保蔬菜生产执行的相关标准均现行有效,使种植作业规范、好管。这些标准包括: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无公害食品蔬菜行业标准NY5074—2005、农药安全使用规范NY/T1276—2007、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496—201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等共7项。

  为推进标准化发展,合作社成立 “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社长袁立征负总责、亲自抓,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合作社基地及每一个成员户,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袁立征表示:“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质检人员、采购及销售人员等分工明确,实行‘统一优质种苗供应、统一绿色防控、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水肥科学管理,统一分级净菜上市、统一优质品牌创建、统一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的制度,加快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蔬菜质量水平,确保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有章有序。”

  与北京立征春雨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样,在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生产主体注重标准化建设。陈连武表示,近年来,北京市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基地“区级建设、备案管理、市级评定、优级奖励”的动态管理方式,强化全程管控理念,开展全程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提升主体自控能力和标准化水平,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284项现行有效的农业地方标准,初步构建了具有本市特点的农业标准体系;全市有效备案农业标准化基地1556家,其中市级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585家,良好级467家,达标级基地326家,建设“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22家。

  建立植物诊所,让农民科学用药

  在北京兴农鼎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包装车间,员工们正在对刚从基地采摘的各类蔬菜进行精挑细选,然后轻轻放在包装盒里并在包装外贴上有机认证标签。

  “这个也是做有机吗?”云南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周开联指着一筐豇豆(即俗称的长豆角)问。

  “是的。”合作社社长陈领答道。

  “这个做有机非常难呐!因为它极易生虫,就得打药,但是每天都得采摘,所以安全间隔期没办法遵守。”周开联感慨道。

  陈领解释,豇豆如果遇到高温高湿天气,病虫害上来,很难保证产量,所以他们会选择好种一点、好管理一点的蔬菜来做有机,如彩椒,但豇豆的有机种植,虽然难,公司也坚持做到了有机。他继续说:“与露天种植不同,合作社在设施内种植有机蔬菜相对容易一些,病虫害发生率比较小。在豇豆种植上,我们主要做好物理防控,将温室门窗都包裹严实,并在设施大棚上盖遮阳网,悬挂黄蓝板进行物理杀虫,将平时温度控制好,基本上就不会有大的病虫害。如果发生些许病虫害,可以用一些有机食品标准上规定可以使用的植保药品,如苦参碱、除虫菊素等就可以防治。”

  投入品管控一直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节点。据了解,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覆盖率不断提升。2016年北京市农田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84%,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减少13.89吨,农药利用率较2015年提高1.4%。

  北京中德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市顺义区唯一一家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店,公司旨在为农、林作物提供植保养护一体化解决方案,涉及新植物保护技术、农药、肥料的研究推广和农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工程实施等服务模式。产品涵盖天敌、理化诱控及农药产品280余种,肥料30种,植保器械40种。

  “我们进的每一批次农药都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核实,每一个农户过来买药,我们都会记录在册,尤其是对高毒农药更是严格管理。” 公司总经理李庆武表示。记者看到,公司的进货台账上整整齐齐地写着各种信息,包括农药名称、登记证号、生产企业、生产日期或批号、进货单位、规格、单价、进货数量和进货时间。同时,农户购买高毒农药时要在登记表上实名登记清楚:购买日期、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以及农药名称和购买量。

  除此之外,公司还承办北京市植物诊所建设项目,成为首家效力于全市植物诊所系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使精准施药、科学施药得到进一步保障。

  就像人生病了,得去医院找医生、开处方。植物诊所,顾名思义就是为植物看病的意思。李庆武告诉记者:“农民种地,如果植株生病了,只需要把病叶子拿过来,植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植物开处方,对症下药。在推荐药物时,大夫会为农户首推高效低毒低残留治疗方式,第一推荐天敌,第二推荐生物农药,第三才会推荐少量的化学农药。”

  “农民是种地的,并不完全懂得病虫害防治,我们植物诊所有一批专业病虫害防治专家可以帮助农民解决植物生病问题,这样下来,老百姓只需管种地,不懂的就问专业人员,既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又给农户省了不少事!如果农民又要搞种植,又要当植保专家,确实忙不过来,所以公共植保太重要了!” 李庆武表示。

  植物有了专门的医生,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技术问题,但成本问题会不会成为农民的一项负担呢?植物诊所也帮助农户解决了这一问题。原来,北京市对天敌、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限额补贴,补贴过程和金额核算都在北京市农药减量使用管理系统中完成,做到公开透明。去年,北京市共补贴了30万元。也就是说,农户给植株看病时,只需手持看病卡,结账出示刷卡,自动进入北京市农药减量使用管理系统,大部分花费由政府统一补贴,农民只需花少量的钱。

  据了解,北京市依托创新建立的北京市植物总医院、区级二级植物医院以及分布在各乡镇、专业合作社、绿控基地的植物诊所的三级植物医院体系中的83家植物诊所,为生产者提供公益性病虫害诊断、开处方和技术咨询服务,通过这些措施,确确实实提高了精确诊断、对症下药、精准用药的水平,降低农民农药使用量,从源头上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基层监管,实现监管链条向村级延伸

  赵军是顺义区北务镇的一个普通农户,这几年他的大棚里种植的生菜长势喜人,而这一情况却离不开北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所做的努力。今年1月2日,赵军的生菜已种植一周有余。按照往常惯例,北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赵军的生菜大棚内,检查了蔬菜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给赵军提了建议:“建议将棚内小膜掀起通风、换气,这样有利于秧苗的生长,而且不容易烂苗。”这个建议对于赵军来说,就像“及时雨”,直接避免了生菜的产量损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想管住源头,基层监管站的作用,至关重要。据北务镇副镇长张楠介绍,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只是北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日常所有工作中的一项。北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在全镇15个村每村设1名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建成镇有管理站、村有监管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除了普及科学种养知识和安全生产技术外,监管站的工作人员还定期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守法意识。承担对种植、养殖过程的督导巡查工作,重点对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经营档案记录。详细制定突发农产品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农产品安全事故的运行机制等。

  据统计,像北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这样的监管站,北京有100多家,据统计,2012年末,北京全市13个涉农区178个涉农乡镇均建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

  大兴区榆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也承接同样的工作任务。安全站根据镇域内生产特点,按照生产季节制定全年检测任务,今年区级下达检测任务5000个,站内检测任务2000个,共计7000个,目前已完成2000余个。

  目前,北京市的“市—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并对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实施等级评定,对评定结果实施动态管理,有效提升基层监管体系能力和水平。此外,北京市积极探索监管链条延伸,在原有的“市—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础上,依托全市2481名村级农技员和341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现了监管链条向村级延伸。

  除了传统监管方式外,北京市还善于运用信息化智慧手段开展监管。大兴区追溯平台已完成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官网平台模块、服务管理平台模块、移动客户端、防伪追溯模块、农资模块的开发运用,并在全区36家合作社、农业企业建立了严谨完善的追溯体系,实现了农产品全过程跟踪与溯源。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首都,从生产和监管两方面发力,保障了首都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在未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道路上,北京将继续肩负一份责任,踏实前行。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