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市东城区胡家园社区的一家超市,在乳品专区的货架上,摆满纯牛奶、各种风味的酸奶、琳琅满目的奶粉,不少顾客正在认真挑选。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奶业打赢了一场翻身仗,奶业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7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99.8%,主要质量指标均高于生乳的国家标准。目前,奶业发展仍面临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竞争力还不强、消费培育还不足等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表示,奶瓶子关乎民生,要稳稳地拿在中国人的手中。一杯奶可以兴一个产业,一杯奶可以强一个民族,新的历史时期,为了让居民喝上一杯好奶,我国奶业将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振兴?
养好牛产好奶,
打造优质奶源基地,
从源头保障奶品质量安全
一排排蓝色的保温饮水槽,可维持水温恒定,这解决了北方冬天饮水结冰、南方夏季水温过高的问题;在引水口设置浮球,平时可遮挡落叶等杂物,奶牛饮水时,用嘴部轻松移开,可保持饮水的洁净。一座座大型风扇晃动着脑袋,配备自动喷雾器,定时洒水,为奶牛防暑降温,减缓热应激。在2018中国奶业展览会上,各式新型养殖设备集中亮相,不少养殖企业积极接洽。
南京丰顿科技公司技术服务总监李玉军介绍,科技养牛正在成为主流趋势。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主要凭感觉,靠经验,奶牛单产不是很高。现在,不少现代化牧场引进物联网,手机在手,足不出户就能掌握每头奶牛生长情况,实现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奶牛单产上来了。
李玉军说,配种是奶牛养殖的关键环节,给奶牛戴上“耳环”“脚环”等传感器,可随时查看它们的运动量。当某头奶牛运动量突然飙升时,可判断其进入发情期。即便是规模化养殖,也可实现精准识别,高效配种,大大提升了养殖效益。在挤奶环节,人工挤奶,力度难以把控,可能会造成奶牛乳房发炎,影响牛奶质量。通过机械化挤奶,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奶牛造成的不适感。
养好牛,才能产好奶,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对奶业振兴至关重要。不少大型养殖场、合作社青睐先进养殖设备,奶牛场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更周到地呵护奶牛,为的就是产好奶。通过适度规模养殖,可增加养殖效益。有实力的牧场,可自建苜蓿种植基地,保障优质原料供应,还能大幅降低饲料成本。
高鸿宾说,我国奶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奶牛品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控等都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现代化牧场有能力采用先进养殖设备、优化奶牛结构、加强自我监管,有利于在源头上保障原奶的质量安全。
据统计,2007年我国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占比不到20%,到2017年已增加到56%,规模养殖成为主力军,机械化挤奶率从50%提升到90%,奶牛年均单产达7吨,比2008年增加2.2吨,增幅接近50%。
“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中小规模养殖户,要把他们整合到产业链条中,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员张书义介绍,目前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超过1.6万个,应进一步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抱团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张书义表示,龙头企业和奶农应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建议乳品企业与奶农签订长期购销合同,鼓励开展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试点工作。近年来,上海、黑龙江、河北等省市实行生鲜乳价格协调制度,由政府部门、养殖场、乳品企业和行业协会会商,根据养殖成本变化,定期发布生鲜乳收购参考价,逐步建立起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
产得多不如产得对,
大力发展优质产品,
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奶业是与生命体打交道的产业,天气太冷或太热,奶的产量会减少,而恰恰端午、中秋、春节假期是消费旺季。协调好生产“冷”和消费“热”之间的矛盾,考验奶业加工能力。
不少乳制品可发挥“蓄水池”作用。君乐宝乳业总裁魏立华表示,以干乳制品为例,奶酪是使用原料乳最多的乳制品之一,一般1公斤奶酪需要10公斤的牛奶或羊奶,奶酪品种类型多,保质期较长,增加了对生鲜乳的需求。大力发展奶酪产业,可调节这种供需时间上的错位。
“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供给相对不足。”张书义说,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以液态奶为主,2017年国内液态奶消费量占比高达90%以上。干乳制品是现代奶业生产供给体系不可或缺的产品,研发生产附加值较高的、适宜中国人口味的系列干乳,可扩大消费市场,有效改善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干乳制品对全行业的带动效果明显。”张书义指出,乳清粉是奶酪的副产品,也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必需原料,奶酪产量上来了,可带动乳清粉生产,提高原料供应能力,支撑婴幼儿配方乳粉发展。
液态奶产品内部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在加快开发干乳制品的同时,还应因地制宜发展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酸奶等液态奶产品,修订灭菌乳等液态奶产品标准,规范原料使用,鼓励使用生鲜乳,促进生鲜乳消费。
产得多不如产得对。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锋说,大力发展奶业加工,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随着消费能力提升,人们更加看重健康优质的乳制品,乳品企业应该在关键工艺和重要设备上下功夫,增加研发投入,创新更多产品,满足市场新趋势。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奶业企业前20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55%,企业竞争力增强,主要乳制品加工装备等硬件设施条件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工水平提升,乳制品加工结构逐步优化。
奶业要振兴,消费作引导,
多渠道培育消费习惯,
扩大消费人群
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市民钟可经常加班,工作压力大,有一段时间经常生病,医生建议他平时多喝奶制品。“虽然我知道早餐搭配袋装鲜奶,可增强抵抗力,饭后喝酸奶,帮助肠胃消化,但经常忘记,没有坚持下来。”钟可说。
奶业要振兴,消费作引导。“从总量看,我国是奶业生产大国,但平均到个人,消费能力不足。”魏立华介绍,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每年36.9公斤,相当于每天100克,远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300克的标准,而奶酪消费人均年消费量不足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奶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为何奶业消费能力不足?消费者对奶业信心尚未完全恢复。高鸿宾说,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奶业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市场开始释放积极信号,比如几大奶粉生产厂家致力于研发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好奶粉,2017年飞鹤奶粉高端销售增长超200%,君乐宝登陆香港市场销售。
“但消费者信心恢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高鸿宾说,乳品企业要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把产品质量安全当成企业的“生命线”,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消费者负责。他在调研中发现,企业质量检测费用占生产成本比例不断提升,一些奶粉企业自我检测项目达三四百个,有的甚至高达700个。
三元奶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元打造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质量检测,严格把控各风险点。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60多项标准外,还自行开展风险项目检测和监控。为了让质量安全“看得见”,三元建立了质量可追溯系统,消费者可通过奶粉罐底串码,查看奶源、原辅料、质量检测报告。
“居民消费习惯需要培养。”张书义说,当前居民主要是喝奶,还不习惯“吃”奶。奶酪的营养价值很高,素有“奶黄金”之誉,适宜不同年龄人群消费,更是乳糖不耐症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营养食品。当前,消费者对国产奶酪认知度不高,饮食习惯尚未形成,政府和企业要创新推广方式,开展奶酪科普宣传,精准对接消费目标人群,耐心引导。
王锋表示,接下来,农业农村部将邀请专家普及乳品消费知识,培养科学消费习惯,扩大消费群体。推介一批休闲观光牧场,让消费者体验优质乳品生产的全过程,激发消费信心及活力。持续开展中国小康牛奶行动和奶酪推广行动,推介持续开展牛奶公益助学行动,向贫困地区学校捐赠牛奶,让贫困地区学生喝上奶、多喝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稿件来源: 《人民日报》)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