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属于岛国,土壤贫乏,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密度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没有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日本却建立了比较强大的农业,更显难能可贵。
长期以来,相对于日本农业,欧美机械化农业是中国师承的对象。但是,欧美的高度机械化是以人少地多,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的。中国要实现类似欧美的大型农场,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比之下,日本的农情和中国更加接近。因此,其实际上更加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农业学日本,学什么?我们总结了日本农业九大经验。
专注力
日本工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日本人在细节方面见长,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专注力。这种专注力同样体现在农业领域。
日本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十分明确。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业特色,一个农户有一个农户的主导产品,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了日本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具有差异的才是和谐的”是日本农业的显著特征。
日本农户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更为明显。一般来说,日本农户没有“小而全”,只有“大而专”;不为自给自足,而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
生态理念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因此,日本人非常注重土地保护。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农业经营者们首要考虑的方向。
日本对资源保护高度重视,且卓有成效,在耕地保护方面更是这样。在日本农村,人们可以看到,所有刚翻耕过的耕作层均呈深褐色,土壤团粒结构良好,土质细而均匀,像海绵一样。
日本农民除了使用有机肥,也使用化肥,不过,使用的是专用复合肥。日本土质优良的另一个原因,要归功于土地的配套设施,无论种花、种菜,绝大多数农田在田垄下都埋有水管,土地干旱时打开水龙头就可灌溉;而叶面灌溉和施药则通过大棚顶端的管道喷雾。先进的生产设施对土壤的保护和土质的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对化肥的使用并不科学,很多土壤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盈利模式
中国的农业,至少85%以上实现不了二次盈利。打个比方,农民种了100亩麦子,核心收入来自卖掉麦子。一旦遇到滞销,就得赔钱。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为普通的稻子找到新的盈利模式。日本的稻田画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向。
田舍馆村是日本稻田画的鼻祖。受到麦田怪圈的启发,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开发观光资源,1993年该村村民开始制作稻田画。稻田画每年题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内外,非常广泛,如今,每年去田舍馆村的参观旅游人数已超过20多万。这真是种田种出的“旅游业”。甚至,还有一些大企业找上门,希望能利用农民们的稻田画来为他们做“宣传广告”。稻田成长期的稻田艺术吸引大批的游客;秋冬后稻谷收获后,又把稻秆变成艺术品,同样实现了稻田的价值。
日本的稻田画激活了种植业,农民的收入除了来自农产品销售收入外,还可以发展创意农业增加收入。
发展机器人农业
当中国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时,日本农业已经向前走了一步——机器人农业。
据《日本农业新闻》2016年10月10日报道,根据日本自民党农林水产业基本方针制定研究小组发布预估数据称,2050年日本农业人口将减半至100万人,其中三成为85岁以上老年人。照此下去,农业人口会减少殆尽。不需要人手的农业已经近在眼前。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日本国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陷入危机。除了通过农业教育、研修,培养具有国内外市场视野的管理层以外,生产作业要充分利用外国人和机器人。
日本《东京新闻》报道,井关农机公司在茨城县的试验场公布了“机器人拖拉机”的信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机器人拖拉机可以与人乘坐操作的拖拉机同时进行作业,效率是后者的1.5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员14000多人,成为世界上农用无人机喷药第一大国。
随着中国城镇化程度提高,未来谁来种地同样是一个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机器人的经验。
注重产品包装
也许因为日本是动漫大国,精良的设计同样渗透到了农业包装领域。无论是大路货,还是新优品种,都是色泽亮丽,规格统一,令人赏心悦目。
在市场上,所有待销的农产品都是经过精心整理包装的,没有散装,更没有带泥、带枯叶出售的。农产品的包装箱上都印有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姓名。
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
日本农业第六大经验是,农业企业要善于和消费者建立深度的联系和信任关系。
日本农产品在流通方面,主要采取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结合的办法,即成立产销联合组织,其主要优势在于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面对面地相互信赖”关系。
日本的农业经营者经常会邀请消费者来到基地体验种植和生产,让消费者真正知道蔬菜、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经过不断地交流、互动,从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发展体验式农业
日本在体验式农业上,做得很棒。日本有个“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大分县的“丰后牛”是日本有名的食用肉牛品种,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耕牛越来越少了。为了有效利用原来饲养耕牛留下来的大片草地,当地人以20万日元为一个认养单位,针对居住在大都市的居民,开展了认养肉牛的活动,并用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利息,每年寄给认养主人。
后来,这种活动发展为每年一度的“品尝肥牛大喊大叫大会”。每到秋天,农家邀请肉牛主人到牧场来,酒足饭饱之后,选出100人依次在噪音测定器跟前大喊大叫,根据噪音大小等评选优胜者。不仅如此,凡聚会参与者,皆可通过抽奖获得奖品。当然,奖品是当地特产。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欢迎,不仅振兴了畜产业,也使闲置的草地得到了再利用。
真正实现标准化
任何产品都应该有自己的底气。比如:口感、甜度、水分等。这其中有1项优势凸显,就有机会卖出高价。
高端、高价是日本农产品的特色。比如日本的天价西瓜,一个西瓜拍出3.1万元。这种西瓜如何能卖出高价呢?标准化!高端的日本西瓜是北海道特产的“田助西瓜”。这种西瓜种植过程非常严格,先播种发芽,再送往温室栽培,白天和夜晚的室温都必须严格管控,100天后收成,西瓜甜度不足11度,就会被销毁。
当然,除了日本农业的经营之道外,日本的补贴政策和土地政策也十分重要。但关键的地方还是每一个农业经营者的思维和胸怀。
坚持品牌化
日本农业的第九大经验是品牌化,日本农业善于通过品牌来实现品牌溢价,日本企业在品牌化方面的一个范例是男前豆腐。
2005年,日本青年伊藤信吾接手了父亲的豆腐店,决定改变“三块豆腐100日元”的传统卖法,及豆腐就长成四方块的标准,和几个志同道合者共同开发了全新概念的豆腐品牌:男前豆腐。伊藤信吾将豆腐的概念、造型、包装、产业链延伸等进行了革命性改良。
品牌的本质在于在消费者认知中建立差异化的认知,那么,男前豆腐的差异化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物理层面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形状+包装”上的不同,男前豆腐打破了“传统豆腐”的四方块形状,凹出了各种造型。比如:水滴形、瘦长型、琵琶型等异形。
第二,化学层面的差异。顾名思义是“男子气概豆腐店”。软嫩的豆腐变成了男子汉的象征。这种“软硬反差”,给消费者的认知和感官带来了冲击,由此给人一种“创新、有趣、潇洒”的品牌精神。据说,许多日本人买不到男前豆腐,也会预定购买,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潇洒的感觉。“男前豆腐”将自己网站上推出的4首独特歌曲《豆腐店的摇滚乐》等,变成可以下载的手机来电歌曲。
第三,跨界经营,打造超级IP。“男前豆腐”的商标图案也制成了手机待机图案和Flash游戏。还和人气动漫《海贼王》共同开发了“乔巴豆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