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重振五莲国光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山地丘陵占86%,林木绿化率接近60%,是典型的山区县。因境内秀美的五莲山而得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林木资源丰富,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苹果优势产区。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五莲国光苹果个大形正、色泽鲜艳、皮薄质脆、酸甜适中、清香爽口的独特品质。

  曾经,承载了几代人美好记忆的国光苹果是五莲人的荣耀。 “烟台苹果莱阳梨,五莲国光不用提”广为流传,让五莲国光享誉全国。鼎盛时期,五莲县更是成为全省苹果强县。但红富士等外来晚熟苹果占领市场以后,五莲国光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业迎来了低谷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动国光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把“五莲国光”做大做强,重放光芒?

  加强战略规划,提升生态优势

  据介绍,2010年,五莲县委、县府做出建设“森林五莲”、重振林果大县雄风的战略规划,出台了《关于建设“森林五莲”的实施意见》,启动了“森林五莲”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2012年启动了新一轮“森林五莲”“果乡五莲”建设四年规划,建设“满目青山、绿满城郭、林果飘香”的生态名县,打响“森林五莲”“果乡五莲”的县域形象品牌。2015年底,在完成两轮“森林五莲”“果乡五莲”建设的基础上,当地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林水会战。按照“西部突破、东部提升、面上结合”和“丰富内涵、提质增效”的思路要求,加大力度提升全县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据统计,到2016年底,全县果品面积达到47.3万亩,其中苹果面积7.5万亩。打造了“叩官小峪子国光基地”“许孟镇大珠子国光示范园”等精品果园,建成了叩官镇荟果园、中至镇皇林流域、于里镇青岭流域等69个千亩林果片区。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提质增效

  为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五莲县加大科技投入。2016年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组织林果大户及片区技术负责人赴山东农业大学参加全省水果创新团队精准扶贫高级培训班;在山东农业大学成立了五莲县果树技术协会,整合全县技术资源,促进果业繁荣;成立了五莲县凯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中至、叩官建设高标准林果产业园,实施国光提质增效工程,强力引领全县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凯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专家团队签订创新合作协议,在五莲县设立工作站,重点推进国光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优质新品种引进选育、设施果业发展等工作; 此外还成立了五莲县小国光研究所,依托工作站,研究推进国光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营销和专业化服务。

  通过一系列举措,近年来,五莲县共引进推广“苹果套袋技术”“高光效苹果生产技术”“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等新技术、新成果140多项;制定出台了《五莲苹果地方标准》、《五莲县绿色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等操作规程;编写了“五莲县苹果整形修剪技术” “五莲县现代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培训资料。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基地

  为打造品牌形象。2012年五莲苹果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五莲国光苹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五莲国光苹果获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据介绍,2013年五莲县引进SOD标准化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大学超氧化物歧化酶专利技术),在松柏镇韩家口子村、西白庙村和风景区管委庄沟村建立SOD国光苹果基地,生产富集SOD活性生物酶的绿色保健功能苹果。

  此外,凯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对全县老国光园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并按照现代建园标准,在中至镇、叩官镇新建国光精品示范基地3处,生产的“凯阳牌”国光苹果具有“个大形正、色泽鲜艳、皮薄质脆、酸甜适中、清香爽口”等特点,已成为山东省的名优特果品。

  在改造提升传统基地方面。五莲县对老国光园采取苹果套袋、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高光效修剪等技术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打造了松柏镇韩家口子村、前长岭村,风景区管委庄沟村,中至镇吴家官庄村,许孟镇山王庄村等一批传统国光基地。

  在新建的精品示范基地内,采取乔化砧木矮化管理、宽行密植、水肥一体化、果园生草、绿色防控、机械化等技术,重点打造了叩官镇小峪子国光基地,许孟镇大珠子村,石场乡黄山片区、崖前片区,街头镇厉家屯、马咤寺、丰台等一批现代化高端国光基地。

  2010年五莲国光生产基地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为“全国十大精品果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光苹果精品果生产基地。

  五莲国光是五莲的瑰宝,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进入新时期,五莲将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在全县适宜地区加快恢复发展国光苹果,建设标准化园区,加快推动国光产业规模化发展、品牌化销售和专业化服务,促进国光产业转型升级、扩量增效,恢复五莲国光香、甜、脆、酸的内在品质,找回失去的五莲国光元素,让五莲国光在全国重放光芒。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