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品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山东青岛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通过抓规划、搞示范、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增投入,使青岛农产品品牌良好形象深入人心,青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优质农产品品牌驰名业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高。 目前,全市著名农业品牌166个,其中国家级名牌13个,省级名牌17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省市著名商标79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15个。全市涉农商标1.9万个,“三品一标”农产品926个,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51个。

  胶州大白菜:尊为“唐菜”

  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胶菜”,具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远在唐代即享有盛誉,后传入日本、朝鲜被尊称为“唐菜”。公元1875年,胶州大白菜在东京博览会上展出,被评为优质产品,从此名扬天下。

  胶州大白菜种植历史悠久,史籍多有记载,文人多有吟诵。《辞海》“胶县”条,称“胶州产大白菜著名,谓之胶白”;清朝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胶县县志》记载:“其蔬菘谓之白菜,埤雅隆冬不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其品为蔬菜第一,叶卷如纯束,故谓之卷心白”;1931年增修的《胶县县志》记载:“卷心白,菘之特种也。种于初秋,成立于冬,叶卷如纯束, 味清而腴,邑内业园圃者多种之,为出口大宗”;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对胶州大白菜也作了“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的赞美。

  “胶州大白菜”品质优良,具有“帮嫩薄、汁乳白、味鲜美、营养好”等特点,味道清脆,淡而有味,生食清脆可口,熟食风味甘美,可拌、可炒、可蒸、可煮、可熬,可生可熟,可荤可素,吃法多样,老少皆宜,烹调大师们以胶州大白菜为主原料可以做出50多道菜品。

  目前,胶州大白菜已经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胶州大白菜”销售商,并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全市胶州大白菜品牌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6000亩,可年产胶州大白菜720万棵,带动全市10万亩大白菜生产。胶州大白菜已经成为胶州市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西有吐鲁番 东有大泽山

  大泽山葡萄产于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是山东省著名特产之一。大泽山葡萄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穗大粒饱,色泽鲜艳,皮薄肉嫩,口味宜人。广泛栽培的品种有十几个,玫瑰香栽培最多。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泽山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大泽山葡萄生产历史悠久,已有2100多年历史,素有“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之美称。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十九年(646年)秋,唐太宗李世民督师途径青龙山(大泽山原名)时,当地乡民献“龙眼”(葡萄)让其尝鲜,唐太宗觉得自己身为皇帝是真龙天子,食“龙眼”犯大忌,于是就将“龙眼”改名“狮子眼”,距今1000多年。大泽山葡萄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以色泽艳丽,风味醇厚而享誉省内外,主要特点是:色泽艳丽、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品质上佳。

  平度市大泽山地处胶东半岛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大泽山葡萄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大泽山西麓一带。这里,大泽山余脉延主峰向西、向南蜿蜒百平方千米,山山岭岭相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缓冲了来自北方的低温和寒风。其间,涧斜沟横,形成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川夼,造就了一个优越的小气候区。在这个小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每年春季回暖早,昼夜温差大。这样,葡萄发芽早,生长时间长,养分积累高,品质好。

  大泽山的土壤土层厚度多为30—60厘米,在20厘米表层有机质含量0.7—1.0%,PH值6.5—7.5,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矿物质,同时其物理性能优良,土壤通气性能好,排水好,吸热能力强,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及对养分的吸收。

  在大泽山葡萄成熟季节的8、9月份,其昼夜温差分别达到16.4℃和21.3℃,非常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形成了大泽山葡萄特殊的品质。大泽山葡萄产区的雨量,常年一般在500至700毫米之间,这也很适宜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而全年雨量的分布又基本符合葡萄生长的规律。4—7月份雨量少,使葡萄病害轻;6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两个月,是集中降雨季节,降雨量约占全年的50%以上,此时又正是葡萄生长旺期,需要大量水分,8月下旬以后降雨量又转少,且天高气爽,日照充足,这对于促进葡萄成熟,提高品质极为有利。

  经过30多年的经营,大泽山葡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而且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大泽山葡萄先后获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2017年,大泽山葡萄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