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红牛真“牛”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文/ 张建新 张宏怡 字号:【

  前不久,位于河南省郏县堂街镇上李村的红牛养殖基地一期工程正式完工,再过几天,千头红牛将“落户”这里,辐射带动周边村落进行有机粮食、蔬菜及林果种植,形成集红牛养殖、绿色农产品种植和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

  昨天的农耕文明

  “头如罐,眼如蛋,耳如扇,龙门角真好看,叫唤一声二里半。前胸放下斗,后档放下手。老虎脖子石磙腰,木偶蹄子白尾梢。”这是群众对郏县红牛形象的描述。

  作为我国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优良黄牛品种,郏县红牛在襄城、禹州等地均有分布,但核心主产区郏县的红牛优势尤为突出。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耐粗饲、易喂养、抗病力强、繁殖率高,肉质红润且大理石花纹明显,肉用性能好、皮革柔韧,遗传性能稳定。

  本是同根生,缘何郏县的红牛独胜一筹?郏县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祁增芳介绍,郏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然牧草种类繁多,加之农业生产较发达,作物种类多,饲料来源广,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保障牛只得到丰富的营养与良好的锻炼。

  作为古老的良牛品种,郏县红牛的养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一直致力于郏县红牛品种保护和开发的平顶山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宝红牛肉业公司”)董事长李书岐介绍,西周时期,红牛是国家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象征,作为国家祭天祈福的媒介,必须要精选优质红牛。由此,经过品种选优、体型选优、毛色选优,郏县红牛无形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品种优化。

  在郏县,养殖红牛几乎是家家户户的传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当地百姓以耕作为主,作为役肉兼用的黄牛品种,郏县红牛存栏高峰时达26万头。”县畜牧局副局长雷晓廷说。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郏县红牛役用性能的退出,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开发利用未能及时跟上,致使养牛比较效益降低,郏县红牛的饲养量持续下降。据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郏县红牛的存栏量不足5万头,郏县红牛产业面临生存危机。

  今天的产业开发

  近日,在瑞宝红牛肉业公司的养殖场内,数百头红牛悠然自得地在活动场上听音乐、做运动、晒暖儿。“它们的饲料可非同一般,吃的是澳洲大麦、东北玉米,配以大枣、中草药增强免疫力,辅以花椒调味。”该公司总经理白刚锋说。

  作为平顶山肉牛产业化集群的龙头企业,瑞宝红牛肉业公司经过8年时间的反复试验,2016年成功培育出优质雪花型郏县红牛“瑞宝红牛”,其肉质被行业内公认可达国际标准的A4、A5最高级别。

  “普通牛肉一公斤50多元,而我们A3级别以上的雪花牛肉一公斤可以卖到700元以上,到餐饮环节每公斤销售价格达到3000元以上。”李书岐说,好东西从来不缺市场,订单纷至沓来,但碍于眼前养殖规模的限制而不敢接。

  必须改变传统役用的饲喂方式,采用科学饲养,扩群增量,推动红牛产业由传统低端向绿色健康的高端优势产业发展,打破日本和牛神话,开创中国本土黄牛品种的高端品牌,这不仅是李书岐的心声,也是郏县众多红牛养殖户的迫切愿望。

  今年以来,郏县吹响发展红牛产业“冲锋号”,成立了以县长任指挥长的郏县红牛产业指挥部,制订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优质高档牛肉开发为抓手,围绕建设一个园区(郏县红牛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三个产业带(东南部紫云山、西部莲花山、西北部大刘山)、100个养殖小区及红牛文化建设,建立饲草饲料、母牛繁育、肉牛育肥、红牛交易、屠宰加工、文化宣传等全产业链条,打造郏县红牛技术支撑、融资担保、冷链物流销售、互联网销售等系列化产业体系。

  由此,一场振兴红牛产业的生动实践在郏县迅速展开。

  以保种筑牢根基。成立郏县红牛基因库,完成郏县红牛活体保种任务,建立完整的谱系档案资料。以扩群增大规模。扩建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建立以分户繁育为主的郏县红牛基础母牛群,充分利用原有肉牛养殖项目,新建大规模标准化育肥场。以龙头打造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企业产品标准体系,支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渠道,开拓销售市场,打响优质高档牛肉产品品牌。以机制保障发展。县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难题、破瓶颈,把各乡镇发展红牛产业作为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融资平台,增加信贷投入,探索发展郏县红牛政、银、担、保、投五位一体的支农机制和投资模式;由政府出资,对群众养牛、品种改良给予适度补贴。以文化铸造灵魂。挖掘郏县红牛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工艺制品文化,发展郏县红牛节日经济,打造集旅游、观光、餐饮于一体的郏县红牛旅游文化。

  一系列产业措施的出台,形成由上而下的发展合力。目前,郏县已建成国家级保种场1个,年出栏300头以上育肥场83个,有养殖专业村36个,养殖专业户97户。

  明天的支柱产业

  每天来到自家牛棚察看50多头红牛,是郏县安良镇峰刘村养殖大户李自垒最快乐的事情。10年间,从育肥为主到自繁自育,李自垒3万元投资起步,如今净赚250多万元。

  和李自垒一样,尝到养殖红牛甜头的还有安良镇段沟村贫困户张伟斌。去年,靠贷款他买了7头育肥红牛,年底卖了2头,净赚1万元左右。“今年村里又成立了红牛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指导、饲养管理、统一收购等服务。这样干下去,明年一定能脱贫。”张伟斌说。

  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村委会+农户”的模式,郏县搭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发展红牛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当地群众牛起来、富起来。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又推出了务工、认领、自养、代养等4种扶贫模式,用雪花型郏县红牛的超额收益,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据了解,瑞宝红牛肉业公司已实现带贫115户。

  “我们将把郏县红牛作为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县域经济重点产业、脱贫攻坚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县长丁国浩说,“未来3至5年,我们将实现郏县红牛存栏量10万头,产值50亿元,建立起郏县红牛现代化的全产业链条,打造出中国本土的、民族的、高端的肉牛品牌。”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