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吃大虾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杨艺涵 字号:【

  编者的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虾是餐桌上的常客。然而,你真的吃对虾了吗?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教授陈舜胜为大家解疑答惑,让你明明白白吃虾。

  挑选:有光泽新鲜度高

  虾大体分为几类?一般来说,虾分为海水虾和淡水虾两大类。常见的海水虾:中国对虾,个头大,雌虾青蓝色、雄虾棕黄色,虾壳薄;日本对虾,呈浅黄色,具有蓝褐色横条斑花纹,甲壳较厚;刀额新对虾,体表淡棕色,布满密集的浅褐色小点,虾壳薄且柔软。常见的淡水虾:罗氏虾,体形肥大、头胸部粗,腹部起向后逐渐变细,尾部附肢变化为尾扇,体表呈青褐色;草虾,虾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的横斑相间排列,构成腹部鲜艳的斑纹;青虾,头身分界明显,头胸部粗大,从腹部开始逐渐变细,体色呈青蓝色,间杂有棕绿色的斑纹;南美白对虾,外形似中国对虾,体形较大,体色为浅青灰色,甲壳较薄。

  海水虾和淡水虾哪个好?其实海水虾和淡水虾的营养价值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追求鲜美的味道,建议选海水虾,但是价格较贵。

  什么样的虾最新鲜?如果是活虾,可以观察游动时的灵活性,越灵活的越新鲜。如果是冰鲜虾,体表越有光泽、头胸部越紧密、虾肉越紧实,说明新鲜度越高。不新鲜的虾,肉质疏松,手拿着虾身,晃动时会感到虾头松动。

  安全:虾头最好慎吃

  虾头能不能吃?虾头是虾的头胸部,集中了大部分虾的器官,其中,胃和鳃比较脏,最好不要食用。虾胃在头胸部的中间,虾鳃在头胸部两侧、步足的基部。虾黄和虾膏可以吃,但需要提醒的是,它们的胆固醇含量很高,血胆固醇高的人群应谨慎食用。

  虾头变黑因为重金属超标吗?虾头中含有酪氨酸酶,在它的作用下,酪氨酸可以逐步形成醌类物质,然后再形成优黑素、褐黑素等黑色物质。也就是说,虾头变黑主要是酶的作用,和重金属关系不大。即使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酪氨酸酶依然有活性,因此仍然会发生黑变。虾头也是虾的内脏所在,如果虾在捕捞前正好吃了很多深色藻类,比如褐藻,也可能出现虾头发黑的情况。

  虾线必须去掉吗?虾线是虾的消化道,只要把虾做熟,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我们常见的虾线是黑色的,说明肠道里面含有未消化完的食物残渣,大一点的虾里面可能有泥沙,如果心理上难以接受,或者担心影响口感,可以去除。

  烹调:清蒸白灼味道鲜

  怎么快速去虾线?从虾的头身部界线开始,沿着背部数到第三节,弯曲虾身,在露出来颜色较浅的位置横插入一根牙签,位置要低于虾线,然后轻轻向上提,虾线就挑出来了。这种方法对虾身的完整性破坏较小;或者用小刀沿虾背中线划开虾身,再用刀尖挑出黑色的虾线。

  怎么快速剥虾?先把虾头剥离,然后从身尾相接处往上数,找到第三节和第四节之间的位置;双手用力捏住虾身,在这个位置弯折几次;然后用一只手抓住虾身,另一只手拉住虾尾,把壳轻轻拉走;最后把剩下的虾壳剥离。

  怎么做虾最好?虾本身味道很鲜美,因此烹调方式应少盐少油,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风味,比如白灼和清蒸,配上清淡的蘸料;大一点的虾因为肉厚,内部可能味道比较淡,这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调味,比如稍微加一点酱油做成红烧大虾。如果腥味较重,可以加一些黄酒、葱姜去腥。高温油炸,一方面导致一些抗氧化成分损失,另一方面使蛋白质严重变性,肉质变硬,从而影响消化吸收。

  食用:有伤口可以吃

  能不能和水果一起吃?“虾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一起吃会产生砒霜使人中毒”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其实,正常情况下吃进去的虾和水果的量不足以产生中毒或致命剂量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从营养角度看,这两种食物很互补,完全可以一起吃。

  有伤口时能不能吃?有人说虾是发物,吃后对伤口愈合不好。实际上,只要对虾不过敏就不必担心,而且虾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有助伤口愈合,因此有伤口的人其实应该适当多吃点。

  孕妇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能吃虾吗?如果对虾不过敏,孕妇是可以吃虾的。虾的营养丰富,尤其富含蛋白质,很适合孕妇食用。但是,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好减少虾的摄入,因为其嘌呤含量较高,可能加重症状。

  每天吃多少虾合适?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40~75克的水产品。一般来说,4只正常大小的草虾含有50克的虾肉,这个量就足够了。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