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乳业赋能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李炜 赵广飞 魏敬秋 字号:【

  编者按:从体细胞克隆培育品种,到形成规模养殖,山东省高青县黑牛产业园历经10多年逐渐发展而成。目前,产业园在高档优质肉牛养殖的基础上,已成为集饲草料种植加工、屠宰、牛肉精细化分割加工、冷藏、物流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周边数千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并促进当地形成以黑牛为龙头,以循环农业为核心,以产业融合为特色,从秸秆综合利用到健康养殖再到绿色种植的循环产业链。

  9月中旬,在风车和郁金香的国度荷兰,静卧于莱茵河畔的瓦赫宁根大学,迎来了中国最大乳企伊利集团的科研代表团。该大学向来以卓越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广泛的对外合作而著称,这与伊利集团“卓越、担当、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早在2014年,伊利集团就在该大学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而伊利集团科研代表团此行,正式将这里升级为伊利欧洲创新中心;与此同时,伊利-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也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

  从研发中心到创新中心,虽然只是一词之差,却奏响了伊利集团和瓦赫宁根大学合作进一步升级的序曲,尤其是在创新研发、人才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稳步走向纵深。

  多年来,伊利集团倡导“全链创新”,深度发掘科技潜力,成功跻身全球乳业第一阵营、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成为公众身边最熟悉的品牌之一。

  “不创新,无未来”

  若问伊利5万多名员工对哪句话最耳熟能详,大概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不创新,无未来。”这是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的名言。

  承托伊利未来的即是“全链创新”体系:在创新思维指导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深化管理创新,建立起覆盖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最终与消费者和产业链合作伙伴共享创新价值。

  近年来,伊利集团展开名为“世界标杆之旅”的考察与交流活动,先后赴欧美等奶业大洲,与加州乳业、谷歌、Face book(脸书)、飞利浦等跨国巨头高管就科技创新、食品安全等内容进行面对面交流,以此提速伊利创新和国际化布局。

  “全链创新”需要全球智慧的滋养。基于对全球乳业的深入思考,伊利提出了“全球智慧链”构想,围绕国际乳业研发的重点领域,整合海内外研发资源,从全球视角布设一张涵盖世界先进研发机构的全球创新网络,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合作。

  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设立,正是这一构想的结晶。2014年,伊利携手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与欧洲“食品硅谷”1.5万多名研发人员一起,共同打造欧洲研发中心。该中心至今仍是中国乳业规格最高的海外研发中心,也是中国乳业与海外研发机构达成的最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之一。

  构想正日渐变为现实。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除了牵手瓦赫宁根大学,伊利还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新西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并与新西兰皇家农业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在美国,伊利携手常春藤联盟等众多一流学府、科研机构,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推动中美两国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等领域迈出重要合作步伐……

  伊利的科技研发队伍日益壮大。截至2017年底,伊利拥有科技人员2257人,在集团创新中心开展工作的高级专家10余人、博士近20人。

  一个集全球智慧的创新网络,正在徐徐铺就。数量可观的专利和商标,是对创新的慷慨回报。

  截至2017年底,伊利累计专利授权量为2201项,先后有3件专利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专利保护覆盖液态奶、奶粉、酸奶、冷饮、原奶等领域;累计获得国内外注册商标5251件,拥有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7件。

  打造“智慧乳业”

  牛犊一出生即建养殖档案、每天饲喂情况有据可查、挤奶完全机械化、牛奶运输全程可视化GPS跟踪、机器人在智能仓储车间完成牛奶码垛存放、大数据平台实时洞察消费者深层次需求……每个来阴山脚下参观伊利集团敕勒川精品奶源基地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一滴牛奶从最初生发到最终消费,既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放心之旅”,也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智慧之旅”。

  打造“智慧乳业”,正是伊利大力推进的战略构想。按照这一构想,“智慧乳业”立足于消费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通过推进乳业智能化、信息化,将互联网贯通于养殖、研发、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服务等全产业链,并且利用互联网工具对核心数据进行抓取、挖掘、分析、洞察等,为公众健康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作为工信部颁布的首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伊利可谓将“互联网+”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追溯程序,并和国家信息平台进行对接,从而实现全产业链食品安全;通过“互联网+”提前精准识别关键风险点,从而发挥风险预判功效;与京东联手打造协同仓、区块链产品追溯及线下无人超市创新实践,实现传统企业与新零售的融合发展,从而让“互联网+”创造更多的新型业务形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伊利还通过“互联网+”全方位构建消费者生态圈。透过众多零售渠道的乳制品消费数据,洞察消费营养健康需求,并通过研究消费场景、营销策略、购物时机等不同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站在行业发展角度,提供优化消费体验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17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680.58亿元,同比增长12.29%;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97.53亿元,同比增长25.1%;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99.43亿元,同比增长19.26%。伊利依旧轻松保持着“龙头”地位。

  “一年365天,每天都有1亿多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伊利为什么能够持续多年稳居国内乳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张剑秋说,他们靠的就是品质升级和产品创新。伊利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深度洞察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借此加速产品的推陈出新,快速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2017年,伊利有11款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始终引领乳品消费潮流,为伊利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共享创新价值

  “伊,在古代汉语中是‘她’的意思,引申为你、我、他、大家;伊利,就是要让大家得利,伊利集团就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发展。”张剑秋说,“全链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伊利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享创新价值。

  瓦赫宁根大学董事长弗莱思科显然认同这一理念。她表示,瓦赫宁根大学和伊利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中国市场,更着眼于全球。荷兰有一句俗语,“每天一苹果,医生不找我”,但她认为,每天一杯牛奶,同样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希望今后与伊利加深了解,在为人类提供健康产品的同时,为社会带来更有益的影响。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品质无疑是对消费者最有价值的评判指标之一。有创新实力的支撑,可以让品质好得“超预期”。

  “你们竟然有1200多项检测标准,这太苛刻了!”在一次与供应商的见面会上,一位外国供应商拿到伊利综合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而制定的原辅料品质标准后,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声。这位供应商说,无论是检验标准还是检验频次,伊利标准都要高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标准,简直“史无前例”。

  张剑秋笑着说,1200多个检验项目的确苛刻,但这种严苛就是为了让所有合作伙伴树立起食品安全意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科技创新带来的品质升级,让消费者和合作伙伴互为受益方。

  在分享伊利乳业产业链创新价值的庞大群体中,30多岁的赵国梁是其中一位。这位子承父业的“80后”新“牛倌儿”,从父亲当年管理的7头黑白花牛到如今自己管理3000头纯种荷斯坦奶牛,从记忆中的提桶挤奶到如今的转盘式、并列式挤奶,从传统的巴氏杀菌法到领先的超高温瞬时灭菌法……在与伊利共成长的过程中,他见证了中国乳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断进行着养殖理念的更新。

  作为伊利新型奶农培训项目中的一员,拥有大学学历的赵国梁于2011年被选派到美国学习,师从美国乳业泰斗桑德斯教授。在那里,他学到了“舒服的牛才能产好奶”的养殖理念。回国后,他“以牛为本”,想尽一切办法“让牛舒服”,先是将容易霉变生菌的稻草垫料换成了用筛子筛过的细沙床,并跪在上面用膝盖感受沙床松软度,后又将饮水槽、挤奶器等设施设备升级换代,将牧场打造成了一个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

  创新直观地体现为价值。他饲养的奶牛,每头日产奶量从20公斤跃升到了30公斤,每100克牛奶中的乳蛋白含量也从2.9毫克提高到了3.4毫克。这在视品质为企业灵魂的伊利,自然将他这样的新型奶农捧为座上宾。

  如今,这位开着豪华轿车的新农人,与众多伊利的牧场主一样,早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真切地分享到了产业链上的创新收益,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金领冠奶粉系列持续领跑市场、巧乐兹成为国内冰品市场高知名度品牌、畅轻牌高端益生菌酸奶受到消费者追捧、汉菲瑞益生菌固体饮料上市即成市场新宠……伊利在液态奶、酸奶、冷饮、奶粉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乳业市场的独特风景。

  “进入全球乳业5强,实现从百亿级企业向千亿级企业的跨越。”这是伊利确立的“五强千亿”目标。统筹全球智慧,推进“全链创新”,伊利正持续为中国乳业赋能。

  栏目指导单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