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牛的泰国“生父”和中国“养父”再度隔空交锋。
这是中国商标归属之争后,二者之间的第二个争议点。此次争议的核心,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营业期限于2018年9月29日到期。
截止日期当天清晨,红牛中国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已递交营业期限延长申请,此前达成的有约束力法律文件中约定,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为50年,在这期间,红牛中国是唯一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产品的公司。
9月30日,红牛中国董事长严彬以红牛中国和泰国华彬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华彬”)的名义发布声明称,红牛商标的所有者泰国天丝医药集团不能单方面代表泰国红牛的真实意愿。
随后,10月1日,红牛的泰国“生父”——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泰国”)予以反击,称从未在任何情况下同意过延长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其经营期限已经届满,应当立即进行清算,并停止一切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红牛中国口中的“此前达成的有约束力法律文件中约定”成为争议焦点,但红牛中国公关人士表示,相关合约涉及诉讼,目前无法公布。
红牛,这个在中国境内品牌资产达到506.80亿元的小金罐,实则是个归属暧昧不清的混血儿。泰国“生父”许氏家族把控着它的法律身份,掌握着商标授权;而它在中国从无到有,则仰仗着中国“养父”严彬。
Logo恰好是它今日境况的写照:两个颇具财力的家族,如同两头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公牛,犄角相抵,持久对战。
预谋、妥协、翻脸、反击,这场博弈持续了四年,还将继续。未来将会怎样?这两头牛最终将握手言和,还是分道扬镳?周旋于它的泰国“生父”和中国“养父”之间,红牛能避开两败俱伤的命运吗?
“牵牛人”
它们曾经有过甜蜜的时光。
1995年,为了买下北京一处烂尾12年的楼盘,严彬找到一位商业银行行长贷款,这位行长揶揄道:“谁要是还能把它建起来,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这座烂尾楼就是今天的华彬大厦,坐落在北京CBD的高级商务办公楼。在这里,严彬创立了自己的王国,华彬集团。据报道,为了让这座烂尾楼“起死回生”,严彬曾一步一步地爬上23层楼,一天上去20多次。
发现价值洼地的嗅觉、执行力和人脉,这些能力让严彬发现了另一座金矿——红牛。
1995年,海南红牛工厂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是红牛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工厂,选址在红牛创始人、泰籍华人许书标的老家海南,但是在政府审批上却频频受阻——中国商品分类目录中没有功能饮料。
1995年3月27日,许书标与严彬合作成立红牛泰国。3年后,在这家公司的基础上,红牛中国终于在北京注册成立。这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从天眼查显示的注册股份上来看,泰国红牛占88%,许氏家族独资公司英特生物占7%,严彬所属的独资公司环球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占4%。另外1%的股份,属于北京怀柔乡镇企业总公司。折算下来,许氏家族和严彬的持股比例分别是66.84%和32.16%。
虽然仅有1%的股份,但怀柔乡镇企业总公司的加入却展示了严彬的人脉运营能力:国资的加入,让红牛获得了中国市场准入资格。
20多年来,伴随着“渴了、累了,就喝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等广告词,红牛中国占据着国内饮料单品销量冠军,巅峰期间,年收入达230.7亿元。
也是在这20年间,它造就了三个富豪家族:在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红牛中国的灵魂人物严彬以110亿美金的身家,排名第107位;它的泰国发明者许氏家族的资产达到了93亿美金,世界排名第145位;另一个受益者,奥地利红牛老板、如今已73岁的迪克·梅特舒兹则以120亿美金的资产排名第98位。
但它随后又搅起其中两大家族的争斗。
筹码
2012年,许书标去世,其子许馨雄接任了泰国天丝医药董事长。许氏家族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这位中国合作者。
2014年,许氏家族委托环球律师事务所调查红牛中国。据报道,许馨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红牛在2015年之前、长达20年时间内从未开过一次董事会,作为第一大股东,许氏家族至今未拿到过一分钱分红。在红牛中国占比1%的怀柔区乡镇企业总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仅在2002—2003年收到过60万元人民币的分红。
红牛在中国市场获取的财富显然不止这些。2015年7月25日,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红牛品牌市场价值评估咨询报告。报告显示,评估基准日2015年6月30日,红牛品牌在中国境内的品牌资产达到506.80亿元。
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正在逼近,这也是许氏家族最大的筹码:根据2009年6月1日签署的商标许可合同,中国红牛的商标许可将在2016年10月6日到期。
商标许可需要十年授权一次,这也是悬在严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相比后知后觉的许氏家族,严彬一直有危机感。他曾称自己属马,一直是“站着睡觉”,每天5点钟起床看很多报纸和电视新闻。此前,凭借这份危机感,他在1997年席卷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留住红牛,对严彬来说太重要了。“华彬中国只是表面的业务多元化,旗下的高尔夫球场、五星级酒店业务都是不盈利的,是在用红牛饮料的收入做支撑。”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中国红牛产品累计产量超800万吨,累计销售额1453亿元,上缴税金总额210亿元。
严彬一直在准备筹码。
1998年起,严彬开始抢注商标,至2014年底,除了饮料所在的32类商标外,严彬已注册了大多数其他类别的红牛商标。红牛中国还在引入之初就自创了金罐矮胖红牛,区别于此前常见的蓝瓶瘦高红牛,并对此注册了外观使用专利。
在红牛中国的产销体系中,严彬也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天眼查显示,严彬先后在湖北、广东和江苏等地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兼备生产和销售业务,这些公司均由严彬的独资公司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持股。
双方各有筹码,暂时坐到了谈判桌两侧,并达成妥协:2014年12月,红牛中国新加坡会议,严彬将自己注册的多个红牛品类商标以及外观专利转让给天丝医药,并签署了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转让协议。
随后,2015年9月的董事会上,红牛泰国的股权比例发生了变更,许氏家族和严彬对红牛泰国的持股比例由之前的68%和32%更改为51%和49%,折算下来,许氏家族和严彬对红牛中国的持股比例变成了51.88%和47.12%。
但双方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许氏家族还发现严彬曾一度利用关联交易将合资公司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公司。伴随着一纸又一纸诉讼,许氏家族将这场利益之争从内部推上了台面。
先是敲山震虎。2016年8月30日,一天之内,天丝医药将红牛维他命分布在湖北、江苏、杭州、广东、珠海多地的公司和经销商同时告上了法庭,起诉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2017年7月,泰国天丝再度起诉红牛中国的包装提供商奥瑞金及子公司,由于对中国红牛的销售占其总收入的60%以上,奥瑞金因此停牌。
随后是釜底抽薪。2016年10月,中国红牛商标到期,天丝方面表示不再续约,并发布了《关于不同意延续红牛公司合资经营期限的声明函》,宣布2018年9月29日中止中国红牛经营。作为最大股东,泰国红牛出具了对红牛中国的《委派及罢免函》,将委派许馨雄出任法定代表人、蔡业生为新任董事长,移除严彬的法人以及董事长职务。
严彬也以法律为武器反击。他上诉要求撤销此前签署的商标和外观专利转让协议,随后起诉许氏家族的许馨雄涉嫌操纵海南红牛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侵占了原本属于红牛维他命的商业利益。2017年9月,红牛中国作为原告状告泰国天丝,希望拿回第32类红牛核心商标权。
到目前为止,许氏家族和华彬集团相互之间的诉讼不下20场。除了严彬和他的华彬集团外,中国红牛的包装、生产、销售悉数被推上了被告席。
后红牛时代
“让严彬继续经营中国红牛其实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分析,严彬经营中国市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渠道、生产资源,而许氏家族并不熟悉中国市场。
红牛中国方面也在不断强调自己的优势所在。
2017年8月21日凌晨,中国红牛首次回应“红牛商标授权”事件,称华彬集团和严彬不仅搭建了遍布全国完善的品牌推广渠道,投入了巨额的广宣费用,还投入大量精力和费用打假维权,保护红牛商标权益。无视华彬集团及严彬先生通过诚信合法经营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严重背离历史与事实,是不客观的。
一直未发声的严彬更是在2018年3月举办的一场公开活动上隔空斥责,“有人想要摘桃子”,“不想干实体经济,不想踏踏实实辛苦地来,只想拿点投机倒把的事儿”。
博弈双方都在为可能到来的“后红牛时代”提前布局:
许氏家族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联手广州曜能量饮料推出的红牛安奈吉饮料,外观包装与中国红牛高度相似。泰国天丝CEO许馨雄也在公开场合表达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家族”的雄心,泰国天丝官方网站显示,许馨雄计划在5年内,“每年至少在一个国家开设一家新的分支机构或新工厂”。
华彬集团也启动了快消品多元化战略,先后购入美国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儿童饮料果倍爽、挪威高级瓶装水品牌VOSS的股份。
此外,华彬还在加速扶持自有品牌,企图复制红牛。2017年,一款名为“战马”的能量型维生素饮料开始沿着红牛走过的道路狂奔,重金砸广告和打通经销商网络,甚至推出了“买战马送红牛”活动。
可惜红牛的辉煌很难复制。“战马只是红牛产品的一个补充,而且红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有了非常深厚的品牌积淀,战马短时间内很难取代红牛。”朱丹蓬分析,从销量上来看,2018年战马营业目标为8亿元,这与红牛百亿以上销售额相差甚远。“十年之内,红牛在功能饮料界的地位无人可撼动。”朱丹蓬断言。
局势正在变得复杂。二者对垒间,一众“黄雀”正蓄积羽翼,蚕食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东鹏特饮、乐虎、黑卡、卡拉宝、魔爪、脉动“炽能量”等品牌势头凶猛,达能、娃哈哈等国内食品饮料业巨头也着手布局;奥地利红牛更是在2014年悄然潜入中国市场,伺机而动。
红牛商标权之争与加多宝、王老吉的“红罐之争”有几分相似,加多宝此时的境遇也可视作对红牛的警示——9月初,加多宝曝出停产、缺货、减员,原因与过去几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发动的价格战有关。
而红牛能在这场争执中得到保全吗?
谁的红牛
文/曲英杰
近日,红牛的泰国“生父”和中国“养父”再度隔空交锋。
这是中国商标归属之争后,二者之间的第二个争议点。此次争议的核心,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工商资料显示,这家公司营业期限于2018年9月29日到期。
截止日期当天清晨,红牛中国官方微信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已递交营业期限延长申请,此前达成的有约束力法律文件中约定,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为50年,在这期间,红牛中国是唯一有权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红牛饮料产品的公司。
9月30日,红牛中国董事长严彬以红牛中国和泰国华彬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国华彬”)的名义发布声明称,红牛商标的所有者泰国天丝医药集团不能单方面代表泰国红牛的真实意愿。
随后,10月1日,红牛的泰国“生父”——红牛维他命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泰国”)予以反击,称从未在任何情况下同意过延长红牛中国的经营期限,其经营期限已经届满,应当立即进行清算,并停止一切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红牛中国口中的“此前达成的有约束力法律文件中约定”成为争议焦点,但红牛中国公关人士表示,相关合约涉及诉讼,目前无法公布。
红牛,这个在中国境内品牌资产达到506.80亿元的小金罐,实则是个归属暧昧不清的混血儿。泰国“生父”许氏家族把控着它的法律身份,掌握着商标授权;而它在中国从无到有,则仰仗着中国“养父”严彬。
Logo恰好是它今日境况的写照:两个颇具财力的家族,如同两头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公牛,犄角相抵,持久对战。
预谋、妥协、翻脸、反击,这场博弈持续了四年,还将继续。未来将会怎样?这两头牛最终将握手言和,还是分道扬镳?周旋于它的泰国“生父”和中国“养父”之间,红牛能避开两败俱伤的命运吗?
“牵牛人”
它们曾经有过甜蜜的时光。
1995年,为了买下北京一处烂尾12年的楼盘,严彬找到一位商业银行行长贷款,这位行长揶揄道:“谁要是还能把它建起来,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这座烂尾楼就是今天的华彬大厦,坐落在北京CBD的高级商务办公楼。在这里,严彬创立了自己的王国,华彬集团。据报道,为了让这座烂尾楼“起死回生”,严彬曾一步一步地爬上23层楼,一天上去20多次。
发现价值洼地的嗅觉、执行力和人脉,这些能力让严彬发现了另一座金矿——红牛。
1995年,海南红牛工厂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是红牛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工厂,选址在红牛创始人、泰籍华人许书标的老家海南,但是在政府审批上却频频受阻——中国商品分类目录中没有功能饮料。
1995年3月27日,许书标与严彬合作成立红牛泰国。3年后,在这家公司的基础上,红牛中国终于在北京注册成立。这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从天眼查显示的注册股份上来看,泰国红牛占88%,许氏家族独资公司英特生物占7%,严彬所属的独资公司环球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占4%。另外1%的股份,属于北京怀柔乡镇企业总公司。折算下来,许氏家族和严彬的持股比例分别是66.84%和32.16%。
虽然仅有1%的股份,但怀柔乡镇企业总公司的加入却展示了严彬的人脉运营能力:国资的加入,让红牛获得了中国市场准入资格。
20多年来,伴随着“渴了、累了,就喝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等广告词,红牛中国占据着国内饮料单品销量冠军,巅峰期间,年收入达230.7亿元。
也是在这20年间,它造就了三个富豪家族:在2017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红牛中国的灵魂人物严彬以110亿美金的身家,排名第107位;它的泰国发明者许氏家族的资产达到了93亿美金,世界排名第145位;另一个受益者,奥地利红牛老板、如今已73岁的迪克·梅特舒兹则以120亿美金的资产排名第98位。
但它随后又搅起其中两大家族的争斗。
筹码
2012年,许书标去世,其子许馨雄接任了泰国天丝医药董事长。许氏家族开始重新打量自己的这位中国合作者。
2014年,许氏家族委托环球律师事务所调查红牛中国。据报道,许馨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红牛在2015年之前、长达20年时间内从未开过一次董事会,作为第一大股东,许氏家族至今未拿到过一分钱分红。在红牛中国占比1%的怀柔区乡镇企业总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仅在2002—2003年收到过60万元人民币的分红。
红牛在中国市场获取的财富显然不止这些。2015年7月25日,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红牛品牌市场价值评估咨询报告。报告显示,评估基准日2015年6月30日,红牛品牌在中国境内的品牌资产达到506.80亿元。
一个关键时间节点正在逼近,这也是许氏家族最大的筹码:根据2009年6月1日签署的商标许可合同,中国红牛的商标许可将在2016年10月6日到期。
商标许可需要十年授权一次,这也是悬在严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相比后知后觉的许氏家族,严彬一直有危机感。他曾称自己属马,一直是“站着睡觉”,每天5点钟起床看很多报纸和电视新闻。此前,凭借这份危机感,他在1997年席卷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全身而退。
留住红牛,对严彬来说太重要了。“华彬中国只是表面的业务多元化,旗下的高尔夫球场、五星级酒店业务都是不盈利的,是在用红牛饮料的收入做支撑。”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中国红牛产品累计产量超800万吨,累计销售额1453亿元,上缴税金总额210亿元。
严彬一直在准备筹码。
1998年起,严彬开始抢注商标,至2014年底,除了饮料所在的32类商标外,严彬已注册了大多数其他类别的红牛商标。红牛中国还在引入之初就自创了金罐矮胖红牛,区别于此前常见的蓝瓶瘦高红牛,并对此注册了外观使用专利。
在红牛中国的产销体系中,严彬也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天眼查显示,严彬先后在湖北、广东和江苏等地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兼备生产和销售业务,这些公司均由严彬的独资公司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持股。
双方各有筹码,暂时坐到了谈判桌两侧,并达成妥协:2014年12月,红牛中国新加坡会议,严彬将自己注册的多个红牛品类商标以及外观专利转让给天丝医药,并签署了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转让协议。
随后,2015年9月的董事会上,红牛泰国的股权比例发生了变更,许氏家族和严彬对红牛泰国的持股比例由之前的68%和32%更改为51%和49%,折算下来,许氏家族和严彬对红牛中国的持股比例变成了51.88%和47.12%。
但双方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许氏家族还发现严彬曾一度利用关联交易将合资公司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公司。伴随着一纸又一纸诉讼,许氏家族将这场利益之争从内部推上了台面。
先是敲山震虎。2016年8月30日,一天之内,天丝医药将红牛维他命分布在湖北、江苏、杭州、广东、珠海多地的公司和经销商同时告上了法庭,起诉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2017年7月,泰国天丝再度起诉红牛中国的包装提供商奥瑞金及子公司,由于对中国红牛的销售占其总收入的60%以上,奥瑞金因此停牌。
随后是釜底抽薪。2016年10月,中国红牛商标到期,天丝方面表示不再续约,并发布了《关于不同意延续红牛公司合资经营期限的声明函》,宣布2018年9月29日中止中国红牛经营。作为最大股东,泰国红牛出具了对红牛中国的《委派及罢免函》,将委派许馨雄出任法定代表人、蔡业生为新任董事长,移除严彬的法人以及董事长职务。
严彬也以法律为武器反击。他上诉要求撤销此前签署的商标和外观专利转让协议,随后起诉许氏家族的许馨雄涉嫌操纵海南红牛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侵占了原本属于红牛维他命的商业利益。2017年9月,红牛中国作为原告状告泰国天丝,希望拿回第32类红牛核心商标权。
到目前为止,许氏家族和华彬集团相互之间的诉讼不下20场。除了严彬和他的华彬集团外,中国红牛的包装、生产、销售悉数被推上了被告席。
后红牛时代
“让严彬继续经营中国红牛其实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分析,严彬经营中国市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渠道、生产资源,而许氏家族并不熟悉中国市场。
红牛中国方面也在不断强调自己的优势所在。
2017年8月21日凌晨,中国红牛首次回应“红牛商标授权”事件,称华彬集团和严彬不仅搭建了遍布全国完善的品牌推广渠道,投入了巨额的广宣费用,还投入大量精力和费用打假维权,保护红牛商标权益。无视华彬集团及严彬先生通过诚信合法经营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严重背离历史与事实,是不客观的。
一直未发声的严彬更是在2018年3月举办的一场公开活动上隔空斥责,“有人想要摘桃子”,“不想干实体经济,不想踏踏实实辛苦地来,只想拿点投机倒把的事儿”。
博弈双方都在为可能到来的“后红牛时代”提前布局:
许氏家族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联手广州曜能量饮料推出的红牛安奈吉饮料,外观包装与中国红牛高度相似。泰国天丝CEO许馨雄也在公开场合表达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家族”的雄心,泰国天丝官方网站显示,许馨雄计划在5年内,“每年至少在一个国家开设一家新的分支机构或新工厂”。
华彬集团也启动了快消品多元化战略,先后购入美国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儿童饮料果倍爽、挪威高级瓶装水品牌VOSS的股份。
此外,华彬还在加速扶持自有品牌,企图复制红牛。2017年,一款名为“战马”的能量型维生素饮料开始沿着红牛走过的道路狂奔,重金砸广告和打通经销商网络,甚至推出了“买战马送红牛”活动。
可惜红牛的辉煌很难复制。“战马只是红牛产品的一个补充,而且红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有了非常深厚的品牌积淀,战马短时间内很难取代红牛。”朱丹蓬分析,从销量上来看,2018年战马营业目标为8亿元,这与红牛百亿以上销售额相差甚远。“十年之内,红牛在功能饮料界的地位无人可撼动。”朱丹蓬断言。
局势正在变得复杂。二者对垒间,一众“黄雀”正蓄积羽翼,蚕食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东鹏特饮、乐虎、黑卡、卡拉宝、魔爪、脉动“炽能量”等品牌势头凶猛,达能、娃哈哈等国内食品饮料业巨头也着手布局;奥地利红牛更是在2014年悄然潜入中国市场,伺机而动。
红牛商标权之争与加多宝、王老吉的“红罐之争”有几分相似,加多宝此时的境遇也可视作对红牛的警示——9月初,加多宝曝出停产、缺货、减员,原因与过去几年为争夺市场份额而发动的价格战有关。
而红牛能在这场争执中得到保全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