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裕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王 欢 字号:【

  10月19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三季度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及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农交会”)筹备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第十六届农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唐盛尧出席发布会;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副主任、巡视员陈邦勋主持。

  农产品市场平稳运行

  唐珂介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裕,价格涨跌不一,“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2.19,环比增加1.01个点,同比高5.63个点;“菜篮子”产品200指数为102.33,环比增加1.22个点,同比高6.55个点。分品种看:

  一是“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9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32元,环比涨8.8%,同比高22.0%。三季度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走势与常年大致相同,受今年大范围高温和台风、强降水天气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菜价涨幅较常年偏高。

  二是猪肉价格连续上涨,但仍低于三年来平均水平。9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9.99元,环比涨4.8%,比7月份涨15.2%,同比仍低2.4%。8月份非洲猪瘟发生以后,猪肉价格走势有所分化,但猪瘟对全国猪肉市场影响有限,猪肉供应仍较为平稳。

  三是小麦、早籼稻收购旺季结束,价格低开高走。9月底,国有粮食企业小麦收购价为每百斤119元,比上市初期上涨4.5%;早籼稻收购均价稳定在每百斤120元,比上市初期上涨4%左右。截至9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015万吨,累计收购早籼稻779万吨。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各地引导支持粮食加工等多元主体入市。

  四是玉米价格小幅波动,市场供应充足。9月份,产区玉米批发月均价每斤0.89元,同比涨5.9%,环比涨0.7%,与7月份持平。深加工对优质玉米需求增加,新玉米开秤价普遍高于去年。

  9月30日,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结束,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冀鲁豫苏鄂皖六个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4317万吨,同比减少2133万吨,其中河南、安徽分别减少1097万吨、457万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年小麦集中收购期的累计收购量比去年下降如此明显呢?

  据农业农村部调研分析,造成今年小麦收购量同比明显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产量小幅下降、收购预案执行时间延迟、部分质量较差小麦的销售未纳入统计等因素,但主要是部分主产区尤其是河南南部、安徽沿淮等地区小麦质量因灾下降,达不到最低收购价质量标准,主要通过市场化渠道销售,导致政策性收购量大幅减少,小麦销售周期拉长、销售进度趋缓。为做好超标小麦收购处置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单位联合下发通知紧急部署,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出台方案、安排资金,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质量较差小麦的销售难题。从后期走势看,农户和贸易商手中余粮会陆续进入市场,预计小麦购销将延续“优质优价”的趋势。其中质量较好的小麦价格有望保持在每斤1.15元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由于当前我国小麦库存充裕,小麦市场供应不会紧张,价格也缺乏持续上涨的基础;需继续重点关注受灾地区超标小麦收购处置工作,强化售粮服务,落实配套措施,解农民余粮变现之急。

  不久前,非洲猪瘟对猪肉市场运行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发布会对当前猪肉市场形势和后期猪价走势进行了分析。

  唐珂表示,8月份非洲猪瘟发生后,农业农村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了生猪及猪肉市场运行监测预警。总的来看,生猪产能受到的整体影响有限,三季度全国猪肉均价呈季节性上涨趋势,国庆、中秋两节过后小幅下跌。据监测,8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分别为每公斤19.08元,环比涨10%,同比低5.4%;9月份为每公斤19.99元,环比涨4.8%,涨幅明显收窄,同比低2.4%;10月1-7日为每公斤20.04元,环比跌0.5%,已连续两周小幅下跌,同比低2.7%。同时,由于疫情影响生猪调运,猪价运行的区域分化趋势明显,发生疫情的主产省如河南、辽宁等省生猪压栏较多,猪价以跌为主,北京、浙江、上海等部分主销区市场前期供应偏紧,价格涨幅较大,国庆长假期间市场运行平稳,价格小幅回落。从后期走势看,随着大部分地区非洲猪瘟疫情稳定,短期内猪价将季节性小幅回落,前期压栏多的主产省价格下跌风险较大;由于近两月主产区生猪补栏受到一定影响,预计春节前猪价会再次出现上涨行情,但由于生猪产能依然充足,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近期到了国内新季大豆上市的季节,市场普遍比较关注今年新季大豆购销形势和价格走势,发布会也对此作出回应。

  据介绍,在轮作休耕、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的引导支持下,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丰收已成定局。9月底黄淮海夏大豆率先收获上市,10月份东北新季大豆也将大量上市。从我们前期调研调度的情况看,安徽等黄淮海主产区新豆零星上市,开秤价比去年低一些,部分地区因干旱、台风灾害影响,大豆品质不及常年,后期随着购销旺季到来,在食用需求拉动和种植成本支撑下,预计国产大豆价格将保持基本平稳,优质优价的趋势更加明显。从陈豆市场看,由于购销接近尾声,价格波动不大,9月份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1.81元,环比涨0.9%,同比跌11.0%;山东国产大豆入厂价每斤2.03元,环比持平,同比跌12.4%。从进口情况看,据海关数据,1-8月累计进口大豆6203万吨,同比减2.1%,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占进口总量近七成。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大豆市场供给较为充足,大豆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四大亮点引领第十六届农交会

  发布会还就第十六届农交会有关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在此背景下举办第十六届农交会,更加值得期待。农交会定于11月1—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秉承“精品、开放、务实”原则,以“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紧密结合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并与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合并举办,集中宣传展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取得的新成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新成果,践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经验,以及各地丰收时节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同期,还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举办部长级“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三项重大活动共襄盛举,必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行业盛会。农交会还设立了四川、河南、浙江三个主宾省,分享他们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和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

  本届农交会展出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设立了乡村振兴展区、扶贫展区、各省综合展区、湖南市州展区、行业专业展区、品牌农业展区、特色产业展区、农垦展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区、国际展区以及室外的现代农业装备展区和综合配套服务区等12个展区,届时将有1800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达16000种。共有来自乌干达、泰国、印度、马来西亚、法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家国外公司参展。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乡村振兴论坛、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论坛、中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品牌论坛等13项重大活动,并与湖南卫视深度合作开展品牌农产品推介。

  据介绍,第十六届农交会有四大特点:

  一是紧扣当前热点,服务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届农交会突出乡村振兴的主题,专门设立了乡村振兴馆,并将举办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高峰论坛,这是自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农村部推动举办的首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论坛。论坛分为主旨发言和嘉宾对话,邀请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政府、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作主旨发言,并邀请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家代表作五大振兴主题对话。

  二是突出国际元素,促进中外交流。今年是中国的“南南合作年”。中拉、中阿、中非三大合作论坛相继举办,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密切互动与友好合作。本届农交会与部长级“全球农业南南合作高层论坛”共同举办,盛况空前,届时将有近50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约100名外宾出席,其中包括约30名部长级代表。还设立了乌干达和泰国两个主宾国,举办国家主题日活动。

  三是聚焦深度贫困,推动产销对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或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2018全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为产业扶贫提供支撑。继北京、甘肃、新疆三场产销对接活动后,本届农交会将继续推出第四场活动,“产业扶贫在行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型公益活动”。活动以“三区三州”地区为重点,遴选了14位县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登台推介。

  四是加强营销推介,助力品牌强农。品牌是本届农交会的闪亮名片。自2016年以来,农交会连续两年开展“省部长推介品牌农产品”“我为品牌农产品代言”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形式新颖,影响深远,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届农交会既一脉相承,加强品牌农产品推介,又与时俱进,利用湖南卫视独特的频道属性和录播方式,再次创新,奉献一场品牌农产品推介的饕餮盛宴,进一步提升我国品牌农产品影响力。活动紧抓年轻消费群体,调动年轻人了解和购买中国品牌农产品的热情,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农交会期间,各地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产品推介活动。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