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主食化还须闯过哪几关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李 慧 字号:【

  在大多数人看来,土豆不过是人们桌上的一盘小菜。现在,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实践表明,“小土豆”不小,正在成为“大产业”,不仅引领着居民的健康消费,也带动更多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推进以来,一直以蔬菜形象出现的土豆跃升为主食。然而,走向主食化的路上,“小土豆”依然面临诸多考验。真正扛起主食化的大梁,“小土豆”还需要迈过哪些关口?

  理念关:

  别拿土豆不当干粮

  走进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马铃薯博物馆,橱窗里的一项项介绍向人们展示着“小土豆”的前世今生。这个原产于南美洲的“救命薯”,正在中国大地上演一场完美的逆袭。

  “你看,最初的一株马铃薯出自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的喀喀湖畔。”北京延庆国家马铃薯产业高科技园区负责人李延明对笔者说,马铃薯的故事要从一万年前说起,17世纪初期马铃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目前世界共有155个国家种植马铃薯。

  3年前,“马铃薯主食化”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个新名词——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这意味着马铃薯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食,一个崭新的亿万级市场正在开启。

  农业专家指出,马铃薯主食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符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像馒头、面条、米饭一样的主食。未来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食,预计2020年3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食消费。

  “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食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马铃薯研究专家谢从华指出,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因此,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马铃薯主食化,首先要过理念关。

  “以前我们总开玩笑地说‘别拿土豆不当干粮’。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消费者对主食营养结构改善的需求,国家粮食安全主要矛盾已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居民消费在升级。马铃薯主食化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让老百姓吃得更营养健康。”李延明说。

  良种关:

  推广脱毒种薯与加工专用品种

  2017年7月,中国自主研发的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以单季亩产9.38吨创造了马铃薯高产的世界纪录。

  李延明介绍,“希森6号”是由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联合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历经11年,杂交选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希森6号”可以出全粉、做薯条,改变了高端土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然而,从全国来看,马铃薯良种在很多地区依然是一个“稀缺品”。湖北省云梦县大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金海就经常为了购买马铃薯的种子发愁。

  “我们合作社这两年种了3000亩土豆,平均亩产约7000斤,土豆卖得也好,亩平纯收入超过1万元。”余金海介绍,这几年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马铃薯1.5万亩,小土豆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然而,大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种薯,却是从3500公里外的内蒙古运来的。冬播前,余金海和同事们筹集了600多万元,前往内蒙古海拉尔等地收购良种,用大货车公路运输,每斤成本又多了0.2元至0.3元。“我们多希望能在更近的地方获得更好的种子啊。”余金海说。

  在我国,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开发,必须要过良种关,推广脱毒种薯与加工专用品种。

  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董事长梁希森介绍,种薯问题不仅关系到新品种的推广,还关系到病虫害防治问题以及产量问题。农民所用的种薯,相当部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脱毒种薯,这是造成马铃薯单产较低的重要原因。

  “中国土豆种植面积为8000余万亩,位列全球第一,而单产水平却在世界排名第93位,人均食用土豆的数量只有西方国家的五分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种子落后、品质太低。”梁希森说,土豆育种门槛高、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育种创新,尤其加大适宜主食加工的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市场关:

  降成本之路亟待探索

  业内人士认为,除百姓饮食观念根深蒂固、良种培育难度较大外,马铃薯实现主食化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成本过高。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从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马铃薯主食开发,引导和扶持了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重点企业。

  但马铃薯主食产品却遇到成本瓶颈。“马铃薯全粉价格,每吨在8000元至1.4万元之间,而小麦粉的价格每吨仅3300元。马铃薯主食中,添加的马铃薯全粉比例越多,企业成本就越高,亏损的机会就越大。”湖北金银丰食品公司副总经理杨林,一语说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每斤马铃薯面粉的成本,比普通面粉高出1.1元”。

  “对于马铃薯主食化,我们依然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似乎以为在小麦粉里掺入的土豆全粉越多越好,其实这样做成本过高、工艺复杂,并不利于土豆全粉推广。”梁希森说,建议国家调整标准,适当降低土豆全粉的添加比例,既可以降低加工企业成本,也可以让马铃薯主食产品更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

  “近年来,我们对马铃薯主食化的科技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要让马铃薯成为主食,还需国家层面加大对生产企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稳定马铃薯市场价格。”李延明说。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