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大米 洁白醇香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9月的龙江大地,沃野鎏金,大豆摇铃,稻菽飘香,一样的丰收景象,却有不一样的寓意。今年9月23日秋分这一天,我国迎来首个农民丰收节,农民成为主体,有了自己的节日。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的丰收,意义非凡,意味着国家粮食安全有了最稳固的基础,意味着农民的增收有了最根本的保障,作为全国农民丰收节6个分会场之一,黑龙江将主会场设在绥化市庆安县。在黑龙江诸多大米中,有一种大米叫庆安大米,有一种大米味道,叫“庆安香”。

  好稻天成出福地

  好稻天成出福地,庆安便是一块福地。“庆安”寓意吉庆安康,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境内三面环山,九河汇流,七河开源,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才孕育出这优质特色的“庆安大米”。 庆安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三性”,即美食性、功能性和文化性,“五品”,即品种、品质、品相、品位和品牌。

  “庆安香”是什么香?答曰:香气淳朴、自然芬芳,做出的米饭洁白光润、品味香醇、筋道滑腻、口感极佳,这便是庆安大米“三性”中的美食性。庆安大米的功能性体现在,根植寒地黑土的“庆安大米”,富含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功开发出的可助眠降压的GABA米、保留全营养的胚芽米、增强免疫力的富硒米等功能食品和深入开发的医特、婴特等功能食品和特色食品,让庆安大米内在品质不断提升。

  百年庆安,百年水稻发展史,记载了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持续跨越,赋予了庆安大米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清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人在庆安这片原始的土地上进行垦荒种稻。时至今日,庆安大米已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内涵。近年来,每年举办的庆安绿色有机水稻文化节已成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节会盛事之一,目前已成为庆安县独具特色的名片和平台。同时,庆安发展加入诸多稻作文化元素,稻海欢歌主题灯光隧道、庆安“大米宴”,规划建设稻作文化公园、稻作文化展示中心,均将展现庆安深厚的稻作文化底蕴。

  品种上,庆安县依托寒地水稻改良院士工作站和北方绿洲稻作博士研究所,培育龙庆稻系列良种8个,已经认证6个,在全省推广面积500万亩。根据气候特点和生长条件引进龙粳系列、龙稻18等优质品种,优质品种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在长久的发展中,庆安大米,不仅注重品质,而且注重品牌发展,才使其延绵至今。

  实行水稻标准化种植

  为了提升庆安大米品质,庆安县实行水稻标准化种植与管理。从标准入手,全县155万亩水稻全部实现绿色种植,其中有机种植达到20万亩,预计“十三五”期末达到50万亩,庆安大米正在由“绿色食品之乡”向“有机食品之乡”过渡升级。

  去年,庆安县与中国航天员中心合作,制定庆安大米航天级食品标准,即庆安大米将冠以航天标识,品种培育、水稻种植、加工销售都将严格执行航天级标准,带着航天标志引导庆安大米走向中高端消费市场,让庆安大米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出重围,成为庆安大米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此外,当地以企业为核心,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完善直营体系,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叫响“庆安大米”品牌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庆安县全县上下历经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叫响了“庆安大米”品牌。

  2016年,当地建设了“庆安大米”品牌发展战略体系,并通过参加绿博会、农业博鳌论坛等大型展会,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特别是成功组织举办了2016年、2017年两届黑龙江绥化庆安绿色水稻文化节暨大型稻米订货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庆安大米的美誉度和认知度。庆安大米入选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手捧庆安大米赞叹“庆安大米亮晶晶”,并欣然题字“庆安——中国优质大米之乡”“庆安绿色有机水稻,关爱人民身体健康”。

  2018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今年的庆安绿色有机水稻文化节上,当地政府表示,今后,庆安将着眼探索粮食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着力把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优质稻米生产的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到2020年,将产业园建设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创业就业面广、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国家领军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崔建玲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