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 谈重点农产品行情走势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魏龙飞 字号:【

  1月17日,农业部举行2018年首场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介绍2017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的情况。会后,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

  考虑到稳定口粮生产、保障口粮绝对安全,

  目前取消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时机并不成熟

  记者:现在市场上一些渠道反映,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将会取消,请问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如何安排,会不会取消?

  相关负责人:这是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建议,我们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是十分欢迎的,也会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中充分吸收专家的合理建议。但是,考虑到稳定口粮生产、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在配套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目前取消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时机并不成熟。各部门正在研究制定2018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将很快对社会公布。回顾稻谷最低收购价变化的历程,2004年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年开始保持逐年上涨,至2014年连续上涨了7年,2015年和2016年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首次全面降低。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稳步下调,多元主体收购趋于活跃,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发挥,2017年早籼稻市场化收购占比86.4%,大幅提高16个百分点。十九大报告再度强调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践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稻农的“定心丸”,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口粮生产意义重大。下一步,在坚持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的前提下,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安排将更多考虑国内外市场供求形势,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优质优价留出空间,同步建立相配套的补贴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基本稳定。

  预计春节过后国产大豆价格有所回暖,

  农户可利用金融工具对冲市场风险

  记者:2017年我国大豆呈现播种面积增加、单产增加、总量增加的“三增”局面,国产大豆价格低开低走,请问2018年大豆价格是否会继续下行?农户如何应对风险?

  相关负责人:2017年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玉米、大豆播种面积此消彼长,“玉米改豆”成效显著。2017年第四季度处于新旧大豆交替阶段,受大豆丰产、集中上市和临储拍卖影响,国产大豆价格以下跌为主。但中储粮大豆收储对新豆价格有所支撑,加上大豆品质好于上年,预计大豆价格下行空间有限,随着春节临近,下游市场将会打开,预计春节过后国产大豆价格有所回暖。关于农户对冲市场风险的措施,订单农业一直是农业部门鼓励的大豆产业链内部合作以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方式;而近年来创新试点的“保险+期货”模式则是引进产业链外部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对冲市场风险的重要尝试。如黑龙江省海伦市探索出了“订单+保险+期货”的多方合作的风险对冲模式,通过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和期货市场的多方协作,实现风险对冲、多方共赢。未来在国家大豆生产者补贴、“保险+期货”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我国食用植物油各品种价格涨跌不一,

  预计后期油料油脂进口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记者: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正日益多元化,请问各品种食用植物油的市场行情如何?油料油脂进口是否仍将继续增长?

  相关负责人:201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各品种价格涨跌不一。占消费总量一半的豆油,价格受国际市场带动先跌后涨。山东四级豆油出厂价每吨6134元,同比跌1.6%。菜籽油受国内外原料市场供给偏紧影响价格先跌后涨,湖北四级菜油出厂均价每吨6716元,同比涨4.0%。花生油受原料供给充裕影响,价格下跌,山东一级花生油出厂均价每吨14660元,同比跌4.3%。从后期走势看,受国际市场油料供需关系宽松以及我国产量增加影响,预计大豆价格将弱势运行;国产油菜籽现货供应总体偏紧,未来价格总体以稳为主;国产花生近年来种植面积增幅明显,新花生集中上市后,短期内价格下行压力仍较大。2017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继续较快增长,1-11月累计进口食用油籽9200万吨,同比增15.8%;进口食用植物油667万吨,同比增12.3%。由于国内产需缺口较大、国际市场产大于需,预计后期我国油料油脂进口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预计在国际市场带动下,

  国内棉花价格全年偏弱运行

  记者:目前2017年新棉已基本采收加工完毕,但销售进度偏慢,后期售棉存在一定压力,请问后期市场将如何运行?

  相关负责人:去年10月新棉上市初期,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高,籽棉价格高开。但受棉籽价格低迷、纺织企业库存充足、棉花下游消费不旺等因素影响,加工企业惜售,纺织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皮棉销售进度迟缓,预计今年1、2月份新棉销售压力很大。从去年底国内皮棉价格走势来看,现货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立,2017年12月国内3128B级皮棉均价每吨15790元,环比下降1.0%,同比跌0.6%;2017年12月郑棉期货主力合约(CF805)每吨14995元,环比跌幅1.7%。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表现看,今年储备棉轮出启动前,加工企业将积极销售皮棉,市场价格将进一步走低,但由于国际棉价近期出现了大幅上涨,对短期国内棉价形成了支撑,近月国内棉价下跌空间有限。从全年形势看,虽然国内棉花产需有明显缺口,但国际棉花供需依然宽松,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测,2017/18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574万吨,消费量2522万吨,期末库存1924万吨,除中国以外地区的库存消费比达59%,预计在国际市场带动下,国内棉花价格全年偏弱运行。

  今年食糖产需缺口有所缩小,

  预计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记者:2017年我国食糖价格高位运行,请问是什么原因?今年食糖价格还会保持强势吗?

  相关负责人:去年国内食糖月度价格呈下跌走势,但总体高位运行,年度均价同比明显上涨,涨幅为10.8%。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2016/17榨季虽增产6.7% ,但供需缺口高达500多万吨;二是甘蔗和甜菜的收购均价继续上调,制糖成本提高;三是食糖贸易保障措施出台,食糖进口减少。从2018年国内糖价走势看,预计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一方面,食糖产需缺口有所缩小。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17年12月发布食糖供需平衡表,预计2017/18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035万吨,需求量1500万吨,当季产需缺口为465万吨,比上榨季缩小约90万吨。另一方面,随着全球食糖市场重新转向产大于需,国际糖价下行的可能性增大。

  预计春节前猪价将小幅震荡上行,

  2018年猪价将中低位运行

  记者:市场对猪肉价格的关注程度一直很高。请问春节前猪肉价格走势如何?2018年全年形势如何?

  相关负责人:2017年猪肉价格总体震荡下跌,1-12月猪肉集市均价每公斤25.72元,同比降12.3%。预计春节前猪肉供给有保障,价格稳中有涨,但上涨空间不大。据农业部数据,201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累计为19859万头,同比增6.8%。春节来临将会带动猪肉消费季节性增加,同时养殖户看好节前行情,生猪出栏也将会进入高峰期,预计猪价将小幅震荡上行。从2018年全年形势看,随着规模企业产能加速扩张、养殖效率大幅提高,预计生猪产能恢复加快,猪肉进口将会回落,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18年猪价将中低位运行,生猪价格预计在每公斤13〜16元范围波动,不会出现大涨大跌局面,自繁自养生猪养殖仍有一定盈利空间。

  今年一季度禽肉价格仍将较高位运行,

  春节后将季节性回落

  记者:2017年四季度禽肉价格持续走高,请问其原因是什么,2018年一季度禽肉价格会是什么走势?

  相关负责人:2017年四季度禽肉价格持续走高,且各月涨幅逐步扩大,10、11、12月的活鸡集市均价涨幅分别为0.9%、1.7%和2.3%;白条鸡集市均价涨幅分别为0.4%、0.7%和1.9%。2017年12月份活鸡和白条鸡集市均价比6月份的年内最低价累计分别上涨19.0%和14.0%,并呈现年内首次同比上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产业调减产能,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持续下降;二是消费的季节性增加,四季度节日和天气因素拉动消费;三是其他相关替代品价格亦处于上行通道,具有带动支撑作用。从全年形势看,禽肉价格呈V字形走势,总体处于低位,2017年1-12月份活鸡和白条鸡集市均价分别为17.34元和17.93元,同比下跌7.8%和6.0%。预计在白羽肉鸡祖代引种量持续低位,生产供给趋减的影响下,以及传统节日春节消费的拉动下,2018年一季度禽肉价格仍将较高位运行。春节后价格将季节性回落,建议养殖户结合市场规律,合理安排补栏。

  预计春节前鸡蛋产量将会保持稳中略增态势,

  春节后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跌

  记者:2017年鸡蛋市场价格巨幅波动,上半年大幅下跌至十年来最低,下半年开始快速反弹,价格连续上涨,请问我国鸡蛋市场供需形势是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春节前鸡蛋市场供应如何?价格会不会继续大涨?

  相关负责人:鸡蛋可以说是2017年市场关注程度最高的品种,上半年持续下跌、下半年大幅上涨。据农业部监测,2017年5月份鸡蛋价格跌至十年来新低,为每公斤4.98元,累计下跌41.1%,之后快速反弹,9月、12月蛋价两次突破近两年历史新高,12月份为每公斤9.28元,比5月份上涨86.3%。我们分析,上半年蛋价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在前两年较好的市场行情带动产能增加的同时,叠加了上半年的消费淡季以及H7N9疫情,鸡蛋市场供需阶段性宽松;6月份以来,前期蛋价持续低迷以及环保禁限养区扩大促使蛋鸡产能快速下降,不可否认,供应减少是蛋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中秋、国庆等节日消费旺季也为蛋价上涨起到了强有力的提振作用。从供需基本面看,前期因亏损、环保限养禁养退出的以中小户为主,规模养殖企业仍保持较为充足的蛋鸡存栏,加之下半年持续转好的市场行情刺激了养殖户积极性,9月份以来产蛋鸡存栏连续增长,目前已经接近近三年平均水平,鸡蛋市场供需形势并没有出现本质改变。预计2018年春节前鸡蛋产量将会保持稳中略增态势,市场供应有保障,鸡蛋价格将呈现季节性震荡上行态势,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随着春节假期间休市以及节日消费的回落,春节后鸡蛋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建议养殖户及时出货,以免出现滞销。

  乳制品进口增加给国内中小奶农带来很大压力,

  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措施储备

  记者:201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乳制品227.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乳制品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冲击有多大?

  相关负责人:2017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继续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国内需求回升,特别是三四线的需求增长明显。根据尼尔森数据,2017年1-10月份液奶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快于2016年全年2.7%的增速。2017年上半年三四线城乡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9%,成为拉动乳品消费规模增长的新引擎。二是国内外价差驱动。2017年1-10月国内外奶粉的价差每吨平均为7107元,国外存在明显的价差优势,驱动乳制品进口增加。三是电子商务、跨境购物等新渠道的兴起,便利了乳制品的购买。

  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227.4万吨的乳制品折合为生鲜乳为1230万吨左右,超过国内产量的1/3,给国内中小奶农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证券国际化的推进,伊利、蒙牛、光明等中国乳企对外贸易投资的增强,中国乳制品供应将逐步呈现全球化供给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对中小生产者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对乳制品进口的监测预警和贸易救济措施储备,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同时,做好保护国内中小生产者合理利益的工作。

  预计今年一季度马铃薯价格将会季节性上涨,

  后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记者:2017年马铃薯市场行情总体低迷,马铃薯种植收益普遍不高,部分薯农甚至亏损。请问2018年第一季度薯价走势如何?

  相关负责人:2017年马铃薯市场价格总体不理想。据农业部监测,2017年马铃薯批发均价仅为每公斤2.12元,是近5年来最低值。尤其是4-6月份,春薯价格同比下跌约30%,为2010年之后8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已经跌破了成本价,很多马铃薯种植户出现亏损,个别地区发生滞销卖难现象。下半年,受低价蔬菜对马铃薯消费替代作用强烈、马铃薯淀粉加工需求减少以及马铃薯品质下降等因素影响,薯价上涨乏力,也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马铃薯市场价格将会季节性上涨,然而受库存高企影响,马铃薯消化压力仍然较大。据调度,目前的全国马铃薯库存消化进度仅为23%左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33%的消化比例,后期马铃薯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本刊记者 魏龙飞

  1月17日,农业部举行2018年首场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会,介绍2017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的情况。会后,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

  考虑到稳定口粮生产、保障口粮绝对安全,

  目前取消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时机并不成熟

  记者:现在市场上一些渠道反映,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将会取消,请问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如何安排,会不会取消?

  相关负责人:这是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建议,我们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是十分欢迎的,也会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中充分吸收专家的合理建议。但是,考虑到稳定口粮生产、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在配套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目前取消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时机并不成熟。各部门正在研究制定2018年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将很快对社会公布。回顾稻谷最低收购价变化的历程,2004年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2008年开始保持逐年上涨,至2014年连续上涨了7年,2015年和2016年基本保持稳定,2017年首次全面降低。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稳步下调,多元主体收购趋于活跃,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发挥,2017年早籼稻市场化收购占比86.4%,大幅提高16个百分点。十九大报告再度强调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践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稻农的“定心丸”,对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口粮生产意义重大。下一步,在坚持最低收购价政策框架的前提下,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安排将更多考虑国内外市场供求形势,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优质优价留出空间,同步建立相配套的补贴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基本稳定。

  预计春节过后国产大豆价格有所回暖,

  农户可利用金融工具对冲市场风险

  记者:2017年我国大豆呈现播种面积增加、单产增加、总量增加的“三增”局面,国产大豆价格低开低走,请问2018年大豆价格是否会继续下行?农户如何应对风险?

  相关负责人:2017年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玉米、大豆播种面积此消彼长,“玉米改豆”成效显著。2017年第四季度处于新旧大豆交替阶段,受大豆丰产、集中上市和临储拍卖影响,国产大豆价格以下跌为主。但中储粮大豆收储对新豆价格有所支撑,加上大豆品质好于上年,预计大豆价格下行空间有限,随着春节临近,下游市场将会打开,预计春节过后国产大豆价格有所回暖。关于农户对冲市场风险的措施,订单农业一直是农业部门鼓励的大豆产业链内部合作以应对市场风险的重要方式;而近年来创新试点的“保险+期货”模式则是引进产业链外部主体,利用金融工具对冲市场风险的重要尝试。如黑龙江省海伦市探索出了“订单+保险+期货”的多方合作的风险对冲模式,通过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和期货市场的多方协作,实现风险对冲、多方共赢。未来在国家大豆生产者补贴、“保险+期货”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我国食用植物油各品种价格涨跌不一,

  预计后期油料油脂进口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记者: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正日益多元化,请问各品种食用植物油的市场行情如何?油料油脂进口是否仍将继续增长?

  相关负责人:201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各品种价格涨跌不一。占消费总量一半的豆油,价格受国际市场带动先跌后涨。山东四级豆油出厂价每吨6134元,同比跌1.6%。菜籽油受国内外原料市场供给偏紧影响价格先跌后涨,湖北四级菜油出厂均价每吨6716元,同比涨4.0%。花生油受原料供给充裕影响,价格下跌,山东一级花生油出厂均价每吨14660元,同比跌4.3%。从后期走势看,受国际市场油料供需关系宽松以及我国产量增加影响,预计大豆价格将弱势运行;国产油菜籽现货供应总体偏紧,未来价格总体以稳为主;国产花生近年来种植面积增幅明显,新花生集中上市后,短期内价格下行压力仍较大。2017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继续较快增长,1-11月累计进口食用油籽9200万吨,同比增15.8%;进口食用植物油667万吨,同比增12.3%。由于国内产需缺口较大、国际市场产大于需,预计后期我国油料油脂进口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预计在国际市场带动下,

  国内棉花价格全年偏弱运行

  记者:目前2017年新棉已基本采收加工完毕,但销售进度偏慢,后期售棉存在一定压力,请问后期市场将如何运行?

  相关负责人:去年10月新棉上市初期,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高,籽棉价格高开。但受棉籽价格低迷、纺织企业库存充足、棉花下游消费不旺等因素影响,加工企业惜售,纺织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皮棉销售进度迟缓,预计今年1、2月份新棉销售压力很大。从去年底国内皮棉价格走势来看,现货价格下行趋势基本确立,2017年12月国内3128B级皮棉均价每吨15790元,环比下降1.0%,同比跌0.6%;2017年12月郑棉期货主力合约(CF805)每吨14995元,环比跌幅1.7%。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表现看,今年储备棉轮出启动前,加工企业将积极销售皮棉,市场价格将进一步走低,但由于国际棉价近期出现了大幅上涨,对短期国内棉价形成了支撑,近月国内棉价下跌空间有限。从全年形势看,虽然国内棉花产需有明显缺口,但国际棉花供需依然宽松,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测,2017/18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574万吨,消费量2522万吨,期末库存1924万吨,除中国以外地区的库存消费比达59%,预计在国际市场带动下,国内棉花价格全年偏弱运行。

  今年食糖产需缺口有所缩小,

  预计有一定的下行压力

  记者:2017年我国食糖价格高位运行,请问是什么原因?今年食糖价格还会保持强势吗?

  相关负责人:去年国内食糖月度价格呈下跌走势,但总体高位运行,年度均价同比明显上涨,涨幅为10.8%。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2016/17榨季虽增产6.7% ,但供需缺口高达500多万吨;二是甘蔗和甜菜的收购均价继续上调,制糖成本提高;三是食糖贸易保障措施出台,食糖进口减少。从2018年国内糖价走势看,预计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一方面,食糖产需缺口有所缩小。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17年12月发布食糖供需平衡表,预计2017/18榨季国内食糖产量1035万吨,需求量1500万吨,当季产需缺口为465万吨,比上榨季缩小约90万吨。另一方面,随着全球食糖市场重新转向产大于需,国际糖价下行的可能性增大。

  预计春节前猪价将小幅震荡上行,

  2018年猪价将中低位运行

  记者:市场对猪肉价格的关注程度一直很高。请问春节前猪肉价格走势如何?2018年全年形势如何?

  相关负责人:2017年猪肉价格总体震荡下跌,1-12月猪肉集市均价每公斤25.72元,同比降12.3%。预计春节前猪肉供给有保障,价格稳中有涨,但上涨空间不大。据农业部数据,201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累计为19859万头,同比增6.8%。春节来临将会带动猪肉消费季节性增加,同时养殖户看好节前行情,生猪出栏也将会进入高峰期,预计猪价将小幅震荡上行。从2018年全年形势看,随着规模企业产能加速扩张、养殖效率大幅提高,预计生猪产能恢复加快,猪肉进口将会回落,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预计2018年猪价将中低位运行,生猪价格预计在每公斤13〜16元范围波动,不会出现大涨大跌局面,自繁自养生猪养殖仍有一定盈利空间。

  今年一季度禽肉价格仍将较高位运行,

  春节后将季节性回落

  记者:2017年四季度禽肉价格持续走高,请问其原因是什么,2018年一季度禽肉价格会是什么走势?

  相关负责人:2017年四季度禽肉价格持续走高,且各月涨幅逐步扩大,10、11、12月的活鸡集市均价涨幅分别为0.9%、1.7%和2.3%;白条鸡集市均价涨幅分别为0.4%、0.7%和1.9%。2017年12月份活鸡和白条鸡集市均价比6月份的年内最低价累计分别上涨19.0%和14.0%,并呈现年内首次同比上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产业调减产能,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持续下降;二是消费的季节性增加,四季度节日和天气因素拉动消费;三是其他相关替代品价格亦处于上行通道,具有带动支撑作用。从全年形势看,禽肉价格呈V字形走势,总体处于低位,2017年1-12月份活鸡和白条鸡集市均价分别为17.34元和17.93元,同比下跌7.8%和6.0%。预计在白羽肉鸡祖代引种量持续低位,生产供给趋减的影响下,以及传统节日春节消费的拉动下,2018年一季度禽肉价格仍将较高位运行。春节后价格将季节性回落,建议养殖户结合市场规律,合理安排补栏。

  预计春节前鸡蛋产量将会保持稳中略增态势,

  春节后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跌

  记者:2017年鸡蛋市场价格巨幅波动,上半年大幅下跌至十年来最低,下半年开始快速反弹,价格连续上涨,请问我国鸡蛋市场供需形势是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春节前鸡蛋市场供应如何?价格会不会继续大涨?

  相关负责人:鸡蛋可以说是2017年市场关注程度最高的品种,上半年持续下跌、下半年大幅上涨。据农业部监测,2017年5月份鸡蛋价格跌至十年来新低,为每公斤4.98元,累计下跌41.1%,之后快速反弹,9月、12月蛋价两次突破近两年历史新高,12月份为每公斤9.28元,比5月份上涨86.3%。我们分析,上半年蛋价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在前两年较好的市场行情带动产能增加的同时,叠加了上半年的消费淡季以及H7N9疫情,鸡蛋市场供需阶段性宽松;6月份以来,前期蛋价持续低迷以及环保禁限养区扩大促使蛋鸡产能快速下降,不可否认,供应减少是蛋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中秋、国庆等节日消费旺季也为蛋价上涨起到了强有力的提振作用。从供需基本面看,前期因亏损、环保限养禁养退出的以中小户为主,规模养殖企业仍保持较为充足的蛋鸡存栏,加之下半年持续转好的市场行情刺激了养殖户积极性,9月份以来产蛋鸡存栏连续增长,目前已经接近近三年平均水平,鸡蛋市场供需形势并没有出现本质改变。预计2018年春节前鸡蛋产量将会保持稳中略增态势,市场供应有保障,鸡蛋价格将呈现季节性震荡上行态势,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随着春节假期间休市以及节日消费的回落,春节后鸡蛋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建议养殖户及时出货,以免出现滞销。

  乳制品进口增加给国内中小奶农带来很大压力,

  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措施储备

  记者:201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乳制品227.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乳制品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冲击有多大?

  相关负责人:2017年我国乳制品进口继续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国内需求回升,特别是三四线的需求增长明显。根据尼尔森数据,2017年1-10月份液奶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快于2016年全年2.7%的增速。2017年上半年三四线城乡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近9%,成为拉动乳品消费规模增长的新引擎。二是国内外价差驱动。2017年1-10月国内外奶粉的价差每吨平均为7107元,国外存在明显的价差优势,驱动乳制品进口增加。三是电子商务、跨境购物等新渠道的兴起,便利了乳制品的购买。

  大量进口对国内生产的压力越来越大。227.4万吨的乳制品折合为生鲜乳为1230万吨左右,超过国内产量的1/3,给国内中小奶农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未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证券国际化的推进,伊利、蒙牛、光明等中国乳企对外贸易投资的增强,中国乳制品供应将逐步呈现全球化供给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对中小生产者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对乳制品进口的监测预警和贸易救济措施储备,在整合全球资源的同时,做好保护国内中小生产者合理利益的工作。

  预计今年一季度马铃薯价格将会季节性上涨,

  后期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记者:2017年马铃薯市场行情总体低迷,马铃薯种植收益普遍不高,部分薯农甚至亏损。请问2018年第一季度薯价走势如何?

  相关负责人:2017年马铃薯市场价格总体不理想。据农业部监测,2017年马铃薯批发均价仅为每公斤2.12元,是近5年来最低值。尤其是4-6月份,春薯价格同比下跌约30%,为2010年之后8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已经跌破了成本价,很多马铃薯种植户出现亏损,个别地区发生滞销卖难现象。下半年,受低价蔬菜对马铃薯消费替代作用强烈、马铃薯淀粉加工需求减少以及马铃薯品质下降等因素影响,薯价上涨乏力,也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预计2018年第一季度,马铃薯市场价格将会季节性上涨,然而受库存高企影响,马铃薯消化压力仍然较大。据调度,目前的全国马铃薯库存消化进度仅为23%左右,明显低于去年同期33%的消化比例,后期马铃薯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