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优质草莓产区盘点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北京昌平草莓

  北京昌平区位于北纬40度,这一纬度是国际公认的草莓最佳生产带。昌平草莓产区位于山前暖带,昼夜温差大,草莓生长期光照充足,有利于草莓糖分的积累和风味的形成。昌平上风上水,长年空气质量达到一二级的天数占70%,由燕山麦饭石中渗透而下的水源纯净无污染,京密引水渠又从这里穿过,水资源条件优越。土壤属微酸性沙质土壤,透气性好。优越的自然禀赋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前提。昌平区的自然禀赋十分适宜草莓生长,从而保证了草莓的品质。昌平草莓于2006年通过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考核验收。昌平草莓用的肥都是有机肥,用的药都是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昌平生产的草莓全部达到了无公害的标准,部分产品达到了绿色和有机标准,深受市民宠爱。昌平草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辽宁丹东东港草莓

  从最早引入到如今的中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东港进行草莓种植已有百年历史。沿江沿海的湿润气候、地处北纬40度草莓最佳生产带等客观条件为东港草莓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东港市向国家申请注册了“东港草莓”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部申请并被验收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草莓)生产基地。

  山东潍坊诸城草莓

  诸城草莓是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贾悦镇的特产。诸城贾悦镇种草莓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近年来,该镇先后引进市场前景看好、产值效益高、低糖保健的“甜宝”“丰香”“美国铁三”“红颊”等新品种;扶持成立了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农民供应高纯度优质莓种和免费技术,引导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料、配方肥料和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逐年扩大无公害草莓种植面积。“诸城草莓”也因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目前,全镇已实现冬季草莓规模种植,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可实现全镇经济收入37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万余元。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诸城草莓”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

  四川攀枝花中坝草莓

  攀枝花中坝草莓,是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的著名特产,该品果型好、颜色靓、抗病力强、味道鲜、亩产量高、收获期长,深受种植户喜爱。

  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地处城市近郊,全乡四个村中有三个村近2000亩土地适宜种植草莓,海拔1300—1350米。地形呈南北走向,光热、水利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温差大,全年有霜期仅10—20天,冬季温度在6〜25℃之间,大气、土壤、水源无污染,交通便利,通讯畅通,水源充足,农户种植草莓经验丰富,是生产无公害草莓的理想之地。经过多年种植培育,中坝草莓种植已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

  安徽合肥长丰草莓

  长丰县盛产草莓,长丰草莓的主产区在水湖镇。近年来,草莓成为全镇农业的支柱产业, 是国家草莓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全镇草莓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草莓6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等全国大中城市。注册为“水家湖”牌草莓是农业部批准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辽宁大连庄河草莓

  大连庄河栽种草莓已有百年历史,尤以光明山地区草莓品质最好。该地区地势平坦,土质疏松,酸碱度适中,所产草莓品质上乘,营养丰富,味道甜美,口感极佳,在东北及北京地区享有盛誉。2010年中国果蔬协会授予光明山镇“中国草莓之乡”称号。

  近几年,庄河草莓光明山地区通过不断提高草莓栽植技术,不施用化肥农药,改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光明山地区被大连市认定为“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注册的“金线沟草莓”商标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浙江杭州建德草莓

  建德草莓主要集中在风景秀丽、水质优良的新安江畔,受新安江江水冬暖夏凉的影响和山区特定的气候环境优势,该市的草莓具有开花结果早、上市早、果实大、外观美、甜度高、污染少、果实鲜红、明丽悦目、柔嫩多汁等特点。1998年,“新安江牌”草莓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该镇先后从国内外引进草莓新品种8个,并建有优质苗繁苗基地和草莓组培、脱毒苗繁育基地。1999年,该镇的草莓生产基地已被确定为杭州市草莓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成为杭州市十大农业产业基地之一。

  河北张家口老君庄草莓

  张家口老君庄村位于怀来县北辛堡镇西南部,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背风向阳,沙质土壤,这些条件非常适合优质草莓的种植。独特的气候和土壤培育出的草莓,口感香甜,鲜艳粉红,果肉多汁,营养丰富,可以明目养肝、帮助消化、通畅大便,并且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2011年该镇草莓通过了北京中安公司的有机认证。2010年,成功注册了“官厅湖”牌老君庄鲜草莓商标。

责任编辑:程明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